第三辑 西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9&rec=10&run=13

一、内科
1890年,位于济南华美街的华美医院开始设内科门诊,能进行视、触、叩、听等一
般物理检查,至1913年,年平均门诊两万人次。1914年,共和医院借助X光机能对肺炎、
胸膜炎、肺结核进行较准确地诊断。1928~1930年,齐鲁大学医科用维生素甲、乙、
丙、丁治疗内科疾病。对高血压病人实行禁盐疗法;对胃溃疡病人开始采用10%右旋糖
溶液静脉滴注,每一疗程5~7天,每日不超过500毫升。1932年,省立医专附院已能诊断
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胸膜炎、心包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慢性胃炎、
神经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蜂虫病,蛔虫病、慢性腹膜炎、肝萎缩、肝肿大、神经
麻痹、脑贫血、癔病、萎黄病、单纯性甲状腺病、血液病、慢性鸦片或吗啡中毒等,
并将上述疾病按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新陈代谢、
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八大类分别记录,每月门诊180余人次,住院者20余人,以消化系
统疾病居多。内科治疗用药有阿斯匹林、苏打、安基比林等,从日本进口的红色素、
黄色素消炎药也有少量应用者。省立医专校长尹莘农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热症
之主要现象及其意义》的论文,叙述了发热的病症、病因、病理等,对鉴别诊断作了中
肯的分析。同年,他在《新医学》杂志上倡导“安死术”(即安乐死),预言安死术必定
能随法律的变革而实现。该刊编辑部主任沈子廉在同期杂志上介绍了利用成人血预防
婴儿麻疹的方法。1939年5~12月,市立诊疗所内科诊疗4520人次,其中男性2442人次
,女性2078人次。1942年,市立医院内科实行男女分诊,并设内科病房,门诊病人中以患
肺结核、鸦片中毒、消化不良、气管炎者最多。诊断病名多以症状代之,如头痛、头
晕、吐血等。1945~1946年,省立医专主编的《卫生半月刊》报道了维生素K的首次应
用,一例肠伤寒患者注射该药6支便血即止;用磺胺噻唑治疗痢疾,为当时的最新疗法。
1950年,市立医院内科能诊治心脏瓣膜病、膀胱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1954年,该院采用封闭疗法、溶血疗法治疗内科常见病,其中颈动脉球封闭治疗高血压
之成果在省科技展览会上展出。1956年,省立二院朱汉英建立了神经精神病学科,填补
了省内空白。同年,他参加编写了《实用内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
书》、《中国现代医学》(英文版)。1957年,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创用心包腔注
气术,填补了国内空白。1959年,市中心医院引用了右心导管检查和其它血管造影技术
,提高了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符合率。1960年,省立医院将内科分为循环、消化、血
液、呼吸等专业,并开展了胃镜检查。市中心医院开始使用脑血流图、超声心动图,建
立了脑电图室,引用了肝扫描及肝脏小针头快速穿刺技术,扩大了内科疾病的检查手段
,提高了诊断符合率。1963年,市级医院开始使用A型超声波诊断肝胆疾病。市立四院
设立了肺炎、肠炎、消化、心血管等专业门诊,开展了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心导管检查及纵隔充气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奇静脉造影及各种穿刺、化验、X光
、灌肠、导尿、胃液分析、直肠镜、气管镜、胃镜、腹腔镜、超声波、心电图、肺功
能、气腹等诊疗技术。1966年,市中心医院沈元津主编的《简明鉴别诊断学》出版发
行。1971年,济南市西郊医院开始采用化疗、放疗技术治疗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癌
、消化道癌症。1973年,省精神病医院应用脑诱发电位仪开展了心理测验、心理咨询
等。省人民医院于1976年在省内首次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获得成功。
1978年,市中心医院实行主治医师专业门诊,使内科业务技术走向专业化。市一院
使用血管扩张法减轻心脏负荷治疗心源性休克及顽固性心力衰竭;口服正肾上腺素、
阿度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素治疗支气管哮喘,都取得较好疗效。省中西医结合研究
院对正常人心电向量的研究,填补省内空白;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一过性心肌缺血
的分析研究,证明无胸痛的达70%,无症状的达45.2%,为国内首次报道。省人民医院于
1979年总结写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T波改变与鉴别》论文,先后被加拿大、美国、英
国等心血管专家索取。1980年,市三院采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抢救心室颤动获得成功
。省人民医院开展了肺心病低渗血症的研究,1983年,又应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滴入
垂体后叶素,成功地抢救了肝硬化大出血病人。山医附院自1984年起,开展了高频心电
图、彩色编码诊断冠心病,胰岛β细胞移植治疗Ⅱ型糖尿病、Υ骨骼照相和扫描、电
镜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血液病、卧式蹬车诊断冠心病等,并建立了心血管疾病
研究所、脑血管疾病研究所、血液病研究室、肿瘤疾病研究室。省精神病医院陈传曾
开展了精神疾病流行学抽样调查,主编了《常见精神病的防治》一书。1985年,省立医
院、省千佛山医院在省内首先开展临床电生理检查,漂浮导管术应用于心脏病的诊断
和抢救,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国内医院中第一个癫痫科,内科
已设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血液病等6个专业组,病床176张,居各科之
冠。
二、外科
1890年,济南已有外科门诊设立。1916年,铁道部济南医院泌尿科能施行肾及膀胱
结石取出术。1924年,《齐鲁医刊》介绍了局部麻醉的注意事项:术前皮下注射吗啡及
茛菪素、准备器械消毒等,并论及浸润麻醉法、区域及部位阻滞法。1927年,济南的综
合性医院开展小面积、局部皮肤移植术。条件较好的德华医院,手术时,外科大夫将手
术图谱置手术台一旁,边看图谱边操作。1929年,已能施行胃空肠吻合手术,并开始使
用乙醚全身麻醉。此时济南的各大医院,已能诊断食道癌、嵌顿疝、阑尾炎、胆囊炎
及内脏疾病。1931年出版的《齐鲁医刊》在《郝尼亚之新近疗法》一文中,谈及斜疝
、直疝、股疝的治疗方案,并通过400例病案观察,指出手术复发率为1%。1932年,省立
医专附院外科能诊治蜂窝组织炎、坏疽、丹毒、淋巴腺炎、尿路狭窄、骨折、脱臼、
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病、滑囊炎等,并于1934年开始应用托马式夹板固定股骨骨折。
1945年,山东省立医院可施行急性肠梗阻等手术。1948年,齐鲁医院外科施行胃大部切
除术,此后该项技术陆续在全省推广。是年,该院为一例心脏刺伤者施行手术,切开心
包,取出异物,病人得救,为省内首次心脏手术。1950年,又成功地进行了心包穿刺术,
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后者开省内胸腔外科之先河;省立医院刘士怡行输尿管切开取石
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良好。
1952年,省立一院外科分设普外、胸外、骨外、泌尿外科4个专业组,并开展了脾
、肾、肺叶切除,膀胱、前列腺摘除及食道、脊椎等手术。苏应衡为一肺癌患者施全
肺切除术。1954年,省立二院创用70%酒精保存异体骨及软骨,建立了酒精骨库并应用
于临床。1955年,苏应衡、刘福龄作为山东省心内手术的创始人,分别在省立医院和省
立二院施行了二尖瓣狭窄分离术。1957年,市一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肾手术;在
省人民医院的协助下,成功地进行了肝切除术。1958年,省结核病防治院在省内首先开
展了两侧结核同期肺切除术,9例手术均获成功。1959年,市中心医院施行了肺段、肺
叶、全肺切除术,并成功地进行了二尖瓣狭窄分离手术。山医附院开展了低温麻醉下
心内直视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狗体试验人工肾获得成功。该院泌尿科张湘教授
成功地为病人摘除了1250克的双侧肾结石,他还主编了《急性外科学》、《淋巴外科
学》。同年,省立医院相继开展了胃、脾、肾、肺叶、膀胱及肾肿瘤切除,胆囊、前列
腺摘除,乳腺手术等,成功地进行了同种异体动物心脏移植,3条狗术后存活时间分别
为2.69和60小时。该院外科开展了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吻合术,对法乐氏四联症实施矫
治。1962年,市中心医院施行了各段食道癌切除及结肠代食道手术。1963年,市四院成
功地进行了3例肝脏肿瘤切除术,开辟市级医院的先例。1964年,省立医院成功地进行
了阴茎再造手术。1966年,市中心医院外科与省立医院外科共同编写的《外科常见病
》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市工人医院进行了人工置换股骨头、膀胱外翻、输
尿管移植等。1973年,市中心医院外科对一例全头皮并眼、面部皮肤严重撕脱的病人
施行再植术获得成功,为国内最早的原位回植术之一。
1976年,山医附院、省立医院成功地进行了针刺麻醉下心脏直视手术。市四院增
添了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进行了喉头再造、肌腱移植。省交通医院外科全年共做心
脏手术10例,开胸手术100例,均获成功。1977年,市中心医院开展了大脑半球鞍区、后
颅窝、脑室及椎管内、脊髓内病变手术等,同年建立整形专业,填补了省内空白,开展
了烧伤整形、四肢整形、眼窝再造、耳廓再造、全鼻再造、血管瘤切除及面部巨痣手
术,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异种异体植皮技术,都取得新的成果。1978年,该院于国
内最早在临床上应用胰岛重建术治疗外伤性胰腺完全断离并获成功。山医附院成功地
进行了省内首例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和该院首例肾脏移植手术。省人民医院在省内首次
成功地进行了2例肝脏移植术及同种异体肾移植术、肾剖开取石、经尿道前列腺电刀
、淋巴造影及经皮穿刺肾动脉扩张治疗肾动脉狭窄。烧伤整形科抢救成功总面积95%
(Ⅲ度占90%)和总面积95%(Ⅲ度占94%)的特重烧伤病人各1例。次年,该院购置了手术
显微镜,开展了断指(趾)再植、拇指再造及移植再造等显微外科手术。省中西医结合
研究院于1978年首先开展了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肺癌、食管癌、肺癌广泛淋巴清
扫术。1980年,市中心医院开展了枢椎结核高位截瘫经口腔清除病灶减压和植骨手术
。继山医附院、省立医院之后,市三院施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脑缺血
性疾病及其后遗症,手术4例均获成功;断肢(指、趾)再植及移植再造70余例,成功率达
92.1%。市一院全年手术1000余例。1981年,省

济南妇幼保健院医生在进行妇科
手术(1995年)人民医院首先提出并确立了丝虫性乳糜尿发病新学说,获省卫生厅科技
成果一等奖;同种异体关节置换术获省科委二等奖,它使四肢关节外伤所致骨残缺或
低度骨癌患者免除了截肢之苦。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在省内首次进行小腿移位再植获
得成功。1982年,省千佛山医院进行了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填补了省内空白。省立医
院在美国医生的协助下,为一名工人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1984年,市五院采
用膀胱液电碎石仪治疗膀胱结石,结石能当即排出。1985年,市三院显微外科手术成功
率达到95%,自体脾组织移植研究获市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槐荫区医院痔瘘科对高位
复杂性肛痔一次治愈率达100%;采用吊扎疗法治疗脱肛,可免除手术,为该院的专科项
目;重度混合痔枣形切口被省肛肠学会命名为“槐荫小切口”。同年6月,痔瘘科扩建
为痔瘘医院,设病床53张,省内外慕名就医者应接不暇。
三、妇产科
1890年,华美医院设立妇人科门诊,开展了新法接生。杨瑞卿(赵师娘)在该院学习
新法接生后,于1913年在南关正觉寺街延平里挂牌行医,为华人在济南最早的新法接生
者。1914年,华美医院设妇人科病房。1929年,齐鲁医院、若瑟医院和同仁会济南医院
已能做剖腹产手术。1931年,《齐鲁医刊》介绍,因子宫发育不全而不孕者,可服用甲
状腺素;宫颈疾病采取切除或以电灼治疗。1932年,省立医专附属医院妇科能治疗产褥
热、盆腔炎、尿瘘、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乳腺炎、乳腺癌等。同年,省
立医专主办的《新医学》杂志,载文倡导婚前检查,宣传幼龄结婚、近亲结婚的危害,
提出结婚之适龄为男25岁以上,女20岁以上。沈子廉在该刊发表《柱脊结核与妊娠》
、《胎盘先期脱落与子宫强度出血》等论文,指出脊椎结核患者应当避孕,对于重症胎
盘早期剥离及胎儿死亡者,应施开腹术使其产生。1940年4月,市立医院妇产科门诊分
为产科、妇科二室,有主管医生1人、助理医生2人、护士3人,凡剖腹接生及妇科大手
术,均与外科协作实施;产科病房配备新式产床,可处理顺产、难产,婴儿室设床12张,
开放第一周即告人满;妇科病房设床20张,收治妇女内外科病人,开办两个月则不敷应
用。门诊报告主要病种为月经失调、宫颈炎、子宫瘤、卵巢囊肿、淋病、梅毒等。1
943年,各私立医院、产校可做会阴侧切、臀位分娩、产钳引产等。
1951年,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工作。1952年,省立医院开展了
子宫全剔手术及水囊引产术。1957年,市立医院推行无痛分娩法;省立医院苏应宽等编
著的国内第一部妇科手术著作《妇科手术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0年,市中
心医院、市四院开展了阴道成形术、宫颈癌根治术。山医附院江森,对妊娠高血压综
合征的命名、定义、分类及主要征象的诊断标准、滋养细胞肿瘤的显像诊断、卵巢癌
的合理治疗及子宫颈癌根治术式进行改进,向全国推广了包括腹膜外淋巴组织清除、
髂内动脉结扎及开腹子宫广泛切除术等宫颈癌根治术改进的研究成果。1962年,省立
医院王佩贞在负责全省防治子宫脱垂工作中,推广了椭圆形两孔塑料子宫托。1965年
,市级综合医院普遍开展了子宫全剔手术、电熨治疗宫颈糜烂。市中心医院于1977年
将妇产科病房分为妇科、产科病房,并成立了计划生育指导门诊。
省人民医院于1975年开展了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1979开展了尿瘘手术修复子
宫脱垂的普查普治,使复杂的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1982年,实施硬膜外麻醉下腹膜
外剖腹产,此后又进行了经宫腔输卵管粘堵术、盆腔血管造影诊断滋养细胞瘤、染色
体在围产医学的应用等。苏应宽教授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型妇科参考书《实用妇科学
》,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1980年,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市级医院第一个遗传实验室
,开展宫内诊断;市二院开展了腹膜外剖腹产手术,以及染色体培养、羊水染色体培养
等产前检查诊断新业务;各综合医院设立了计划生育门诊。1985年起,山医附院妇产科
采用促进排卵药物联合用药法治疗月经不调等多种妇科病,治愈率达71.3%,高于国内
外报道之治愈率。
四、小儿科
1917年,齐鲁医院设小儿科。至1929年,已有华美、济南、若瑟等8处医院设立儿
科。1931年,齐鲁医院增设儿科病房。1933年,省立医专附院能诊治新生儿破伤风、百
日咳、幼儿痢疾等。同年,全市有儿科医师9人,以小儿科为专长的和平医院设小儿病
床26张。1938年,由王瑞符、陈去逸合办的普济诊所改为普济儿童诊所,设观察床10张
。1942年,市立医院儿科门诊设病情登录、一般项目检查及诊查等6室,医护人员6人,
每日上午应诊,下午婴儿保健检查;主要疾病为上呼吸道炎、腹泻、贫血、蛔虫症等。
1947年,全市小儿肺炎死亡率为70%。
1950年,省立医院杨亚超开始防治小儿结核病、麻疹、婴儿瘫的研究。1952~19
56年,济南第一联合医院儿科日门诊量100~150人次,冬春多呼吸道疾病,夏秋多肠道
疾病,病床由10张增至16张。1957年1月,市儿童医院实行24小时门诊制,日门诊250人
次,治愈率79.8%,病死率10.76%。1958年,市中心医院设小儿科门诊、观察室、隔离
室、分诊处、治疗室,对小儿破伤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
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试用苍术治疗佝偻病并开展了新生儿死因调查。省立二院傅曾
矩于1960年开始对小儿白喉、肝吸虫病、小儿麻疹肺炎、腺病毒肺炎以及小儿血液病
的治疗和研究,并参加了几部儿科专著的编写。1961年,市儿童医院范希圣等在省内首
次发现小儿克山病,经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验证,确定了病区范围。1975年,省人民医
院冯益真创建了省内第一个小儿哮喘专业门诊。至1978年,市儿童医院与市中心医院
小儿科已用苍术糖浆治疗小儿佝偻病1000余例,有效率达87.5%。1979年,省人民医院
的自肾移植治疗小儿肾性高血压,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市一院开展了
新生儿T细胞及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同年,市儿童医院有小儿内科、外科、中医科
、推拿针灸科,以后又相继增加了小儿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设病床80张。主要
收治中毒性痢疾、脱水性酸中毒、心衰、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肾脏疾病、呼吸道
疾病、新生儿硬肿症及破伤风患儿。1981年,省立医院杨亚超教授在《中华儿科杂志
》上发表《慢性克山病免疫功能测定及转移因子的治疗观察》论文获省卫生厅科研成
果三等奖。他研究的小儿心电图正常与异常判定标准居国内领先水平,获卫生部科技
成果乙级奖、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市儿童医院对2000余例新生儿住院病例进行分
析,占同期儿科住院病例的14%,治愈率71%、病死率近25%,病种主要有肺炎、败血症、
硬肿症,主要死因为颅内出血、破伤风、硬肿症等。1982年,济南市“两病”防治小组
通过对小儿营养性贫血及佝偻病进行调查研究,向全国佝偻病(北方片)会议提交了研
究论文。1985年,范希圣等人撰写的《苍术油剂及水提液治疗佝偻病雏鸡模型的研究
》、《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试用韦氏智力量表的结果报告》在第九届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上交流。同年,市儿童医院门诊357720人次,出院人数2730名,治愈率达86.1%,病死率
为4.7%。
五、眼科
1903年,山东巡抚周馥聘请德国医生匡嘉德来济为其治疗眼病,并从德国配制了眼
镜,以助视力不足。1914年,齐鲁医院始设眼科门诊。1918年,王注东创办以眼科为主
的北海医院,并于1922年赴德国进修,1925年回国后任省立医专眼科教授。1935年,若
瑟医院眼科能施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1931年德国人德武资夫妇创办的德华医院,以
眼科著称。1932年,省立医专附院能诊治眼睑内翻、睫毛乱生、急性及单纯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沙眼、脓漏眼、白内障、视网膜炎等眼科疾病。1934年,赵笺亻叔在
《新医学》载文介绍“近代眼科之进步”,对沙眼、梅毒性眼病、营养缺乏所致眼疾
、白内障病因和检眼镜的使用等一一概述。同年,若瑟医院已能施行眼球摘除术,并可
植入假眼。1939年,眼科名医范相如应聘由北平中央医院来济南若瑟医院主持眼科工
作。
1948年,市立医院眼科能进行白内障、泪囊摘除等手术。1951年,留学英国的孙桂
毓回国任齐鲁医院眼科副教授,他编写的《眼屈光学概论》出版后,在医坛影响颇著。
1954年,省立医院眼科副主任张普云,市立一院眼科主任许吉生先后成功地进行角膜移
植手术,术后最佳视力恢复到1.0,首例散光手术矫正视力恢复到1.2。1955年,市立二
院眼科设病床12张,建立了护理、病历、查房、手术等制度,能做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
除术。年底,床位增至25张,日门诊量增至100人,次年,添置验光机、视野机和裂隙
灯各1架,并设立了验光室。1956年,床位增至35张,可做睑肿瘤切除。同年,市立一
院眼科主任许吉生等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了《国人眼前房轴深的研究》论文,19
57年,该院眼科已能进行视网膜剥离术。1958年,市中心医院、市四院相继开展了青光
眼双瓣术、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剥离术、硅橡胶压迫复位术、网膜脱离环扎术、前房
穿刺及唇粘膜移植术、鼻腔泪囊吻合术等,特别是沙眼病毒研究,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
响。1962年,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许吉生开展沙眼衣原体培养的研究,获得两株沙
眼衣原体。1965年,市立二院眼科增添医疗设备,先后开展了角膜、视网膜、眼外伤等
手术,诊断符合率及治愈率均达90%以上,建立了弱视治疗室,冷冻摘除白内障获得成
功。该院眼科主任陈智慧对20多种手术方法进行革新,如利用改制的针头代替截囊刀
治疗软核性白内障,既简便了手术,又加速了伤口愈合,角膜移植手术也由两小时缩短
到半小时。同年6月13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她的《勇气、力量和智慧的
源泉》一文后,慕名就诊者骤增,日门诊达350~400人次。床

市二院医生在进行眼纤维手术(1997年)位增至70张,形成以眼科为重点的综合医院。
1972年,市二院眼科又开展了青光眼滤帘切除术,成功率达95%以上。1974年,济南在省
内首先开展了激光医学的应用,市二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山医附院使用了红宝石激
光眼科治疗仪。次年,市二院眼科与工厂协作,研制出YTSH-1型和YJH-1型激光眼科治
疗仪,在瞳孔膜闭、先天性瞳孔残膜、瞳孔移位等眼病的治疗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该院眼科主治医师卢信义修订了国外激光照射眼底后的反应分级和照射部位,这一成
果在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交流。1978年,开展眼底荧光素钠造影、眼肌按摩治疗斜视
等项新技术,前者以10%的荧光素钠5毫升静脉注射后,用带钴兰滤片的裂隙灯加三面镜
对眼底血管进行直接观察,至1981年共检查16种眼底病73例,为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
了依据。1979年,卢信义主持的激光周边虹膜分层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研
究,一次治疗虹膜透切成功率达94.4%,切除孔长期开放率近99%,方法简单易行,病人不
需住院,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治疗和病例数量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同年
,市中心医院人工晶体研制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获省卫生厅科研二等奖,同时,开展
了眼底荧光造影、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者以玻璃体灌注吸引切割器对60例玻璃体溢血
、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眼球破裂等进行了手术。1981年,卢信义主编的国内第一
部眼科激光专著《激光眼科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在市二院建立了市
眼科研究所。市五院开设慢性泪囊炎门诊。省立医院张普云教授完成眼用透明质酸钠
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市中心医院许吉生教授参加编写的《眼科诊断学》一书
问世。
六、口腔科
1882年,张巽辰由上海来济,在芙蓉巷开办了第一个镶牙馆--卫生镶牙馆。自此至
济南解放,口腔科的主要业务为拔牙、补牙、镶牙。1924年,《齐鲁医刊》《齿痛之姑
息疗法》一文,介绍了牙髓炎可以用碳酸松香治疗、齿龈炎以碘酒中加乌头酒治疗、
拔牙后以1%石碳酸溶液漱口等。1927年,卫生镶牙馆扩建,并实行病历及分科诊治。1
933年,省立医专附院门诊主要诊治龋齿、齿龈炎等疾病,月门诊约60人次。1942年,张
澍钧创办渤海齿科医院。济南解放后,省立医院口腔科新添一台牙科X线照像机,开展
了简单的囊肿摘除术、牙槽小手术与根管治疗术,1954年设立病床5张,口腔外科手术
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1956年,市口腔病防治所设有口腔内科、外科、矫型科、预防科和X光室,开展了
牙体牙髓保存(去切髓、根管治疗、根管充填等)。牙周病、粘膜病的诊疗,口腔颌面
中型手术、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损固定,牙列缺失全口义齿的修复等。1974年,该所
又开展了快速镶牙、电镀固定桥、牙列修复及牙髓病、三义神经痛的治疗,全口托牙
快速操作较常规方法提高工效10倍;预成全口牙列的研究,在全国具领先地位。1975年
,该所已进行无固定板牙再植术102例,成功率达93%,1977年,又开展了牙列错牙合畸形
的矫治工作。1979年,市中心医院、市四院口腔科可做唇腭裂、颌下腺及腮腺各种混
合瘤、上下颌骨摘除、整复等手术,并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某些口腔疾病。1981年,市口
腔病防治所对1000例门诊拔牙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计其原因龋齿占60%,牙周病占24%,
牙位以后磨牙居多,其中第一、二磨牙占35%。该所还以氢氧化钙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有效率为94%;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有效率为95%,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病,成功率
达90%以上,以黄连素、强的松保留活髓41例,有31例成功;采用红霉素粉治疗牙髓炎,
以氢氧化钙覆盖洞底、严密充填,成功率为60%。1983年,省立医院的自体组织游离在
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4年,市口腔病防治所
改称市口腔医院,并增设整畸科,日门诊量达600人次。该院副主任医师孙书九擅长口
腔内科及矫形科,1978年担任省口腔学会主任委员。
杨仁中在指导安装中国人工喉的病员练习讲话
七、耳鼻喉科
1914年,齐鲁医院设立耳鼻喉科。1931年,该科发现官能症、喉结核、喉梅毒、喉
返神经瘫痪、喉癌等疾病能使患者声音嘶哑。1932年,省立医专附院能诊治深浸性外
耳道炎、耳湿疹、中耳炎、鼻肿疡、急慢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声门水肿、喉头结
核等。全市有耳鼻科医师5人,1940年,市立医院耳鼻科门诊月平均50人次。1942年,齐
鲁医院开展喉全切术及喉癌、喉全切改食管发音术的研究,在国内首次为一例病人进
行喉切除,手术成功。1947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孙鸿泉教授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内耳
开窗术,随之又进行了颈淋巴区清扫、喉咽癌切除及前脑疝、中耳乳突根治手术。19
50年,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已开展侧鼻切开、气管切开等手术。
1958年,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乳突根治、鼓室成形、喉全切、上颌骨切除
等手术。山医附院主治医师柳超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耳鼻咽喉科会议,并宣读
了《豚鼠的试验性急性中耳炎的比较性病理学和局部应用抗生素的疗效》的论文。同
年,山医附院青年医师杨仁中研制出国内第一个“中国人工喉”。1964年,“中国人工
喉”第三型研究成功;1965年10月,“中国人工喉”第六型经鉴定为一新的耳鼻喉科创
造发明。以杨仁中为首的科研小组,还成功地进行了“喉狭窄自调扩张器”、“食管
发音讲话训练法”、“电子人工喉”、“胃代食管发音讲话”的研究,使2000多例国
内外病人恢复了语言能力,开拓了喉全切除后、喉全破坏者、声音低弱者3个语言康复
领域。1967年,山东医学院讲师钟子良研制成功电子动态喉镜,填补了国内空白。197
2年,食管发音训练应用于临床,训练中辅以中药,成功率达90%以上。1973年,山医附院
研制出各种型号的喉气管狭窄自调扩张器,经该扩张器治疗的病人可恢复发音、呼吸
、吞咽功能。1976年3月,《中国人工喉》科教电影经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中国
科学院审定,译制后发行到100多个国家,1977年,该片获国际金质台尔芬奖。
1975年,山医附院耳鼻咽喉科王天铎教授在国内成功地施行了首例全喉切除喉再
造术,恢复了喉的三大功能,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年开展的广泛喉咽癌切除
Ⅰ期喉咽及喉功能重建术,被誉为医学界一大创举,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喉次全切除
扩大颈皮瓣Ⅰ期整复术、游离空肠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分别获卫生部及省科委
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省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了喉再造,岩浅大神经切除治疗过敏性
鼻炎,迷路后进路治疗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经鼻脑垂体瘤摘除等手术。1982年,
山医附院王天铎教授及耳鼻喉科主任王廷础研究的喉切除硅橡胶喉成型术,既能切除
肿瘤,又可恢复喉功能,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由卫生
部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1984年10月,杨仁中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个电子助讲器。1
985年,市中心医院建立了省内第一个学龄前聋哑儿童语言训练班,并开设耳聋专科门
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