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党报·军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59&run=13

一、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的机关报。1939年1月1日在山东省沂水县王庄创刊
。1949年4月1日迁至济南出版。对开四版,1985年期发数为63万份。每期向国外发行
200多份。
《大众日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集体领导制。1985年设总编室、经济部、理论评
论部、政治军事部、文艺部、记者部、群众工作部、新闻研究所、《农村大众》编辑
部、印刷厂等。从业人员628人,其中编采人员207人。
《大众日报》的农村版《农村大众》报,于1950年5月15日创刊。四开四版,每
周三期,1985年期发行数为60万份。主要读者对象为全省县以下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

二、中共济南市委机关报
《新民主报》1948年10月1日创刊。这是解放后中共济南特别市委的机关报。中
共济南特别市委设党报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刘顺元等5人组成。下设编辑委员会,恽
逸群任总编辑。党报委员会与编辑委员会统一领导《新民主报》和新华通讯社济南分
社。恽逸群任《新民主报》、新华通讯社济南分社社长。
《新民主报》和新华通讯社济南分社合署办公。报社设编辑部,下设时事组与副
刊组。分社设采访科与通讯科。
报社社址在经三路纬二路路西(铭新池西侧,1982年纬二路展宽时拆除),系原国
民党山东省党部机关报《大华日报》旧址。印刷厂也是接收《大华日报》的,厂址在
经二路纬二路路口东边(即现在的中国工商银行济南市市中区办事处所在地)。报社从
业人员130人,期发数为1.2万份。《新民主报》为对开四版,是当时解放区第一张省
会大报。一版为要闻,二版为地方新闻,三版为专版,“青年文化”、“职工生活”
、“新妇女”、“学习之页”与“副刊”交替见报,四版为国际新闻。除了宣传解放
战争的胜利以外,《新民主报》的报道中心为“复工、复业、复课,巩固秩序”(《
对通讯员的报道提示》)。1949年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大众日报》迁来
济南。同时,上级决定抽调新闻干部南下,《新民主报》出至1949年3月31日停刊。
《济南工人报》1953年,中共济南市委决定创办以广大职工为读者对象的机关报
《济南工人报》。经中央新闻总署批准,四开四版的市委机关报--《济南工人报》于
1953年7月22日正式创刊。
《济南工人报》的领导机构为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和经理部。编辑部有人员约2
0人,设工运生产组、时事政治组、党的生活组、读者来信组以及资料室、办公室。
经理部约60人,设营业股、总务股和印刷厂。印刷厂有3台平版印刷机。报社社址在
经六路纬二路东。前为编辑部,后为印刷厂。1954年10月迁至经六路小纬二路,与市
委合资兴建的大楼(现为山东省文联办公楼)。
《济南工人报》为周二刊,每周三、六出版。一版为要闻,二版为本市新闻,三
版为副刊,四版为时事。地方新闻以工业报道为主。报道工厂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劳
动竞赛;与济南市中苏友好协会合编“学习苏联”专版,介绍苏联的先进经验。从1
954年1月起报纸集中版面,采用消息、通讯、专栏、讲话材料等形式宣传过渡时期总
路线。1956年1月,连续数期集中突出地报道济南市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7月1日
改为《济南日报》。
《济南工人报》由济南市邮电局发行,平均期发数为3000份。
《济南日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周二刊的《济南工人报
》,因受篇幅和对象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各方面工作发展和各阶层人民的要求。经中
共山东省委批准,1956年7月1日将《济南工人报》改为《济南日报》,仍为中共济南
市委机关报,四开四版。
报社的机构相应地作了调整。设办公室、党的生活组、工业组、政治文教组、财
贸组、记者组、读者来信组,编制44人。1958年夏,泰安地区与济南市合并,市辖县
增至7个,报道任务加重,又调整机构,充实了人员。设办公室、政治组、经济组、
文化组、农业组、群工组和美术组。
《济南日报》初为周六刊,星期一无报。1958年4月1日起改为周七刊。除国内外
重要新闻外,着重报道本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问
题。地方稿约占80%。除继续与济南市中苏友协合办“学习苏联”专版外,先后开辟
的专版有“文化生活”、“科学馆”、“党的生活”、“身体好”、“青年园地”、
“妇女生活”(后改为“济南妇女”)、“家庭生活”、“学文化”和“水草”文艺副
刊。各版都设有不同的栏目,共约20多个。
《济南日报》期发数3.5万份左右。后由于自然灾害,报社经费和纸张缺乏,根
据国家调整方针,压缩报刊,于1961年1月31日停刊。
《济南晚报》1964年10月1日中共济南市委请示省委批准,创办机关报《济南晚
报》。社址在经六路纬一路东林祥南街西首。报社的领导机构为编委会。设编辑部和
印刷厂两部分,共130人。编辑部设办公室、政治组、经济组、文化组和群众工作组
,共40多人。《济南晚报》既是党报,又具有晚报的特色。它的主要任务是:“大力
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总路线与各项方针政策,对全市人民进
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及时
宣传先进思想,传播先进经验,表扬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兴无灭资’、移风易俗的
斗争”、“积极倡导、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的文化生活。”
《济南晚报》为四开四版,周六刊,星期一无报。日发行量为4.7万份。一版为
要闻版,二版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版,三版为副刊,四版为时事版。为了突出晚
报的特色,以新和快取胜,每天中午和晚上两次抄收新华社的电讯稿。经常刊登新华
社“北京今日电”和“人民日报今日社论”。《济南晚报》共出版699期。1966年12
月31日停刊。
《济南日报》1967年2月15日,《济南日报》正式出刊。当时,正处于“文化大
革命”“夺权”时期,报纸带有严重的派性,刊登了很多错误稿件。在编排形式上,
千篇一律地和对开大报一致。有些稿件的标题、版面位置、标题字号,在新华社发稿
时就作了规定。有些稿件虽无规定,也通过电话与省报和中央级报纸联系后,参照大
报来安排题文和版面。所谓“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江青反革命集团写作
班子的笔名),就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报纸上开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地
方稿件逐渐增多,但版面上仍然死板干巴,篇幅过长,内容空洞。报道领导活动多、
会议消息多;报道基层消息少,群众活动少。采用新华社的电讯稿约占版面的40%以
上,读者反映与大报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报纸发行量长期徘徊在五六万份之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办报人员经过拨乱反正,思想活跃起来,逐步
进行报纸的改革。本着突出地方特色,思想性和战斗性强,“短、新、杂、趣”,为
读者喜闻乐见的原则,首先增加地方稿,把电讯稿由占版面40%以上压缩到占15%以
下;其次以更多的版面报道基层和群众的活动;三是设置贴近群众生活的栏目。如一
版有“泉城快讯”、“街头巷尾”;二版有“财贸之窗”、“卫生与健康”、“法庭
内外”、“读者来信”、“赞新秀”、“园丁颂”、“校园内外”、“班组生活”等
;三版有“文摘”、“文化生活”、“体坛”、“学习之友”、“周末”和“趵突”
文学综合副刊。
1982年,《济南日报》在坚持小报小办和“短、新、杂、趣”的基础上,做了进
一步的改革。一是消息在“新”和“多”上有突破,一般的动态消息(事件性新闻)都
能于次日见报,最多不超过3天。非事件性新闻(经验新闻)也缩短了与读者见面的时
间差。二是二版体现广泛的社会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以经济为主改为以生活为主
,把指导性、思想性寓于群众性、可读性之中。三是压缩技术性、业务性强的报道和
就生产论生产、就经济论经济的报道,从群众的角度观察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四是对
一些可报可不报的会议不报道,重要会议的报道不写过程,不拉名单,突出会议的中
心内容和群众关心的问题。
为了反映济南的新面貌,从1984年起,开辟了《今日济南》专版,从济南的名胜
古迹、园林风貌,到名产特产、经济贸易,陆续以20多个版面,集中报道达10万字。
第三版每周除一、四为《文摘》和《学习之友》外,用五个版面刊登文化体育活
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稿件。星期二和星期日为《趵突》文学综合副刊。栏目有“明湖
浪花”(纪实体散文)、“一滴泉小说”、“历下晨钟”(杂文)、“诗歌”、“文史拾
锦”、“济南名胜”、“说说济南”、“当代人”、“文坛漫步”等。《趵突》副刊
比较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星期三为《文化生活》版,设有“影评”
、“剧评”、“戏剧知识”、“银幕拾零”、“电视屏幕”、“艺苑漫步”、“文化
随笔”、“美术欣赏”、“文艺杂谈”十几个栏目。星期五为《体坛》版,把时间性
强的“体育快讯”、“体育来电”、“体育简讯”等排在当天的一版,及时见报。同
时在《体坛》专版设“人物专访”、“人物特写”、“比赛特写”、“专家评论”、
“体育纵横谈”、“绿茵场边”、“赛场对话录”、“体坛内外”、“赛场花絮”、
“教练员日记”、“运动员笔谈”、“弈坛趣话”、“体育知识”、“读者点题”等
十几个栏目。除“本报记者”加强体育报道以外,广开信息渠道,在上海、广州、南
京、北京等15个城市邀请20多名特约记者,通过微波电话和录音电话,及时将读者最
关心的国内外和本省本市运动员在外地重要比赛的报道发到报社,以“本报特邀记者
来电”的形式,刊登在一版显著位置。许多报道成为“独家新闻”。《周末》版设“
周末专访”、“济南风情”、“集邮”、“动物世界”、“生活顾问”、“养花顾问
”、“趵突絮语”等专栏。
《济南日报》的领导机构为党委领导下的编委会,工作部门有总编辑办公室、新
闻研究室、政教部、工业部、农村部、财贸部、文体部、群众部、时事部、摄影部、
信息服务部、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和印刷厂。1985年底有职工217人,其中编采
人员85人。
1967年以前社址在林祥南街西首,1967年下半年迁入经七路复兴大街2号。1969
年冬安装第一台铅印轮转机,1985年4月安装第一台胶印轮转机。1985年有铅印轮转
机和胶印轮转机各两台。报纸期发数为四开四版12.1万份。
《济南日报》的农村版《济南农民》,创刊于1980年8月1日。它是面向济南农村
读者的一张综合性报纸。四开四版,周二刊,在全省发行。《济南农民》以小报小办
,“短、新、杂、趣”见长。一版为要闻版,除国内外大事、市县重要新闻以及重要
典型外,设有“黄河浪花”、“新闻集锦”、“新风赞”、“说长道短”、“农村来
信”、“信息展望”和“片言集”等栏目。二版为经济综合版,以“百业信息”专栏
为主,以报道乡镇企业发展为主,兼顾市县和省内农工商动态,还设有“小城镇建设
”专页、“乡镇企业”专版、“在各地农民报上”专栏。三版为精神文明综合版,设
有“科技与生活”专页、“道德与法制”和“农家生活”专栏,并报道政法、教育、
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验和动态。四版为《布谷》文艺副刊。
1985年期发数为20.9万份。
三、中共县委机关报
《历城县报》中共历城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1月10日。至1957年11月,因
撤区并乡,中共历城县委决定将县报暂时停刊。后为适应工农业生产跃进的新形势,
1958年10月10日复刊。1960年11月28日,根据上级指示停刊。初为八开四版,七日刊
,后改为五日刊。复刊时为四开二版,由五日刊改为三日刊。共出505期,期发数为
5000份。有通讯员400多名。
《绣江农村》系中共章丘县委机关报。1958年6月1日创刊,1960年11月28日停刊
,共出296期。创刊时为四开四版,五日刊。1958年7月改为三日刊。1960年,编辑由
创刊时的4人增至7人。在10个公社及120个大队、县直机关和工矿企业设立通讯网。
共有174个通讯组,921名通讯员。1958年期发数为7730份。
《平阴大众》1958年11月创刊。初名《东平大众》,四开四版,周二刊。1959年
10月,东平县合并于平阴县,改名《平阴大众》,是中共平阴县委机关报。设编辑部
和印刷厂。从业人员22人,其中编采人员12人。1960年报社有通讯员1200人。县委设
专职新闻通讯秘书,各公社均设专职或兼职的通讯秘书。期发数为3000份。1960年8
月停止出版。共出约190期。
《长清县报》1959年2月创刊,八开二版,三日刊。系中共长清县委机关报。发
行份数由最初的每期三四千份增至二万份。编制7人。除1名工勤人员、1名校对以外
,其余均为编采人员。1959年10月15日因长清县撤销而停刊。
四、军报
《前卫报》是中共济南军区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40年11月。原名《国防前线》
,1960年12月28日改名《前卫报》。周三刊,四开四版。主要读者对象为济南军区所
属干部和战士。1985年,编辑部设3个编辑室,编制26人。其中编辑人员24人。期发
数5.5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