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剧场·剧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41&run=13

济南建立最早的剧场当推建于1905年的人民剧场。后陆续建起的中央戏院、游艺
园京剧场、东方评剧院、第三剧场、中国实验剧场等,至40年代中期相继歇业。50年
代后,共和、民生、振成等小型剧场因设施旧陋、经营不支亦相继停业。60年代,各剧
场设施有所改善,但标准不高。1979年后,面貌有明显改变。1989年,全市具有一定规
模的演出场所已有10余处。
一、经营类型
解放初期,各剧场、剧院均由私商经营。50年代,分为国营、公私合营两种类型。
国营剧场,1954年1处(人民剧场),1966年5处(人民、大众、解放、大同、天庆剧场),
1985年7处(增加济南剧院、和平影剧院);公私合营剧场,1956年8处,其中大同、共和
、振成3处私方为集资,新生、风顺、民生与民乐4处私方为独资,新新仅有旧迹房产。
1966年全部改为全民所有制单位。
二、戏剧宣传
解放后,传统的宣传形式仍继续采用,在剧场门厅上方新增巨幅戏剧广告,随剧团
的调换而更新。1960年,在市区繁华路口设“戏剧演出联合广告栏”,“文化大革命”
初期被毁。1977年,各剧场编印戏剧简报,扩大对戏剧演出的宣传。
三、戏票价格
50年代中期,小型戏园仍沿用演出间收费的办法,其他剧场按设施条件,并视剧团
演出水平,由场团双方商定票价。60年代,票价划为3个等级,每个等级各为3种价格,最
高1.20元、最低0.20元。1978年后无统一规定,票价提高幅度较大,一般为1~2元,高
者达5元。
四、剧团演出
1950~1966年,每年有百余个省内外剧团在济演出。“文化大革命”中寥寥无几
。1977年后,戏剧舞台复苏,接待过国内外许多大型艺术团体和知名演员演出。1984年
后,各剧场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剧团演出,多数时间用以放映电影。
五、场团分成
剧场(团)收入分配办法,在建国初期仍不合理。小剧场由经营人说了算,采用按日
分份制,大剧场由经理首先在前台分成额中提取五成,再在茶资收入提成1/3,又在
2/3中除去开支的剩余部分再提四成。剧场所设的茶柜和小卖部,均由前台经理把
持,茶房只能以小费及“黑票”(不计收入)的所得为收入。原北洋大戏院,前台经理同
后台老板勾结,经常用“五支六”或“五支七”(即职工工作6天或7天只得到5天的报
酬),以及强制演职员为老板唱搭桌戏(收入归老板)的办法进行剥削。1952年,国家对
剧场施行民主改革,收入分成趋向合理,出现前台同后台合一及前后台分账的分配形式
:即场团统一分账,如共和、鲁声剧场前后台按2:8分账,职工工资按分计酬。1956年公
私合营后,统一改为独立经营,剧场与剧团实行2.5:7.5分账,职工报酬改为固定工资。
1978年执行新的规定,演出总收入的净余额部分,剧场、剧团按3:7分成。
六、演出场所
人民剧场坐落在纬三路通惠街东首,始建于1905年。初名兴华茶园,为简易席棚。
1923年改建成楼房,设包厢、池座、边座,均为藤椅。先后易名为商乐舞台、上舞台、
聚华戏院、北洋大戏院、实验剧场等。1954年扩建,定名人民剧场。建筑具有民族传
统风格,观众席位1209个,舞台宽12米、深9米,全套灯光固定设置,后台有化妆室、接
待室、冷暖气及可容纳百余人的演员宿舍。是济南现存建立较早的演出场所。自30年
代起,多次接待全国著名京剧演员演出,如高庆奎、金少山、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
、厉慧良等。60年代初,经常在此演出评剧、话剧、歌舞等。1970年,增设电影放映业
务,音响器材齐全配套。
和平影剧院位于西市场,1921年始建。初名同乐戏园,后易名共和戏院、西舞台、
齐鲁电影院、齐鲁戏院、劳动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等。1985年拆除重建,定为现名。
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观众座席1052个,舞台宽12米,深13米,设有休息厅、办公室等。
济南剧院坐落在南门大街。初为济南电影院,位于旧军门巷,1924年建,楼房建筑
,设座席900个。1930年和1945年先后易名为大华电影院、胜利电影院,1952年改称新
华电影院,1981年停止使用。同年元月移至今址新建并定名为济南剧院。建筑巍峨、
壮观,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观众软席座椅1589个。舞台深20米、宽15.5米,电动吊杆
30道,两侧副台宽敞。台前有全套固定灯光设备和可容大型乐队演奏的乐池。后台有
外宾接待室和可供百余名演员使用的化妆室、更衣室。备有冷暖气设施,可供国内外
大型文艺团体演出。兼营电影放映业务。
大众剧场位于大观园商场内,建于1931年。初名第一剧场,后改称红乐评剧院、永
安戏院,1949年定名为大众剧场。原大众京剧团在此租营演出10余年。1956年转为国
营后,经多次修建,现为三层楼房,座席1070个,设有观众休息室、接待室、办公室、演
员宿舍和冷暖气设备。1985年起兼放电影。
职工剧院位于经二路纬三路。1932年建。初名新济南电影院,由私商集资兴建,后
为英商吉利洋行及德商韩保曼相继经营。1946年由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教育厅接收,改
名为教育电影院。解放后,恢复初名,先后隶属市公安局、市文教局。1950年隶属济南
市总工会,定为现名。1951年秋季拆除新建,1952年10月竣工开业。观众座席1030个。
电影、戏剧兼营,并经常举办大型集会和职工业余文艺演出。
解放影剧院初名友联戏院,坐落在青龙桥南侧,1953年建,是友联京剧团(民间职业
剧团)兼营的席棚剧场。1959年迁至如意街新建楼房,始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青龙
桥剧场,观众座席1073个。1963年增设电影放映业务。1966年改称解放剧场,1977年定
为现名。
大同剧场位于共青团路,1954年开业。系租用民宅旧墙加盖席顶使用。1956年改
为公私合营,1958年隶属济南市文化局。1962年翻建,观众座席1000个。由于剧场建筑
结构不良,1985年停业。
山东剧院坐落在文化西路。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09平方米,是一座
典型的仿古建筑。于1953年5月13日破土动工,1954年12月31日正式建成,1955年1月1
日投入使用。观众厅分上下两层,长39.4米,宽25米,设有观众座席1380个。舞台长15
米,宽11.5米,高18米,台下有活动乐池50平方米。舞台两侧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二
层楼房,上为演员宿舍,下为接待室,后台设有化妆室、更衣室、道具室、休息室及办
公室等,另设有演员食堂。设备齐全,倍受艺术家好评。1983年又建成演员楼一幢,内
设床位20张,还有排练厅、会议室、餐厅等。剧院自开业以来,曾接待过梅兰芳、尚小
云、荀慧生、张春秋、常香玉、徐玉兰、王文娟、严凤英、陈爱莲、郭兰英等著名艺
术家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演出。1985年8月1日,剧院与山东省歌舞剧院合
并,内部实行经理负责制和经济责任制。有职工63人,设办公室、接待科、业务科、行
政科、政保科。
鲁艺剧院位于历山路北端。1973年筹建,由山东省京剧院排练场扩建而成,1987年
5月10日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观众厅分上下两层,设有1566个软座席。
舞台台口高8米、宽13米,舞台深18米、空间高度19米,上下副台面积各108平方米,台
下升降乐池52平方米。舞台大幕、二幕、三幕、天幕、边沿幕、地毯齐全,无级调速
大幕机,手动复式吊杆42道。舞台面光、耳光、柱光、一顶、天排灯具齐全,音响设备
完善。后台备有化妆室、更衣室,不仅能演出戏剧、音乐、歌舞,还可做影视、会议
会场。剧院备有冷暖设施,设有演员宾馆、餐厅。开业后先后接待过京、津、沪、冀
、港、台等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及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
历山剧院坐落在历山路中部。于1978年筹建,1989年落成开业。占地1.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座席1416个。是戏剧、音乐、舞蹈演出,影视、会议、舞会兼
做的多功能大型剧院。舞台500多平方米,附属设施齐全。开业以来曾接待过国内外大
型文艺团体与著名艺术家演出。1985年,剧院有职工29人,设接待科、保卫科、行政
科、办公室。
历城影剧院位于济南市花园路93号。1974年始建,1978年底竣工,1979年5月正式
对外营业。剧院为二层楼房,观众座席1396个。可接待各种剧团演出,配有演员宿舍、
化妆室。开业以来,每年放映电影约1500场,戏剧、歌舞演出15场,营业收入20余万元

黄台影剧院位于济南市黄台北路6号。1984年12月开工建设,1987年元旦正式投入
使用。设座席1260个。舞台按国家标准设计,音响设备齐全,设有自动升降吊杆装置及
演员化妆室、宿舍,可接待各类剧团。开业以来,每年放映电影约1500场,戏剧、歌舞
演出10场,营业收入近20万元。
章丘县人民剧场1955年建成,位于章丘城隅首以东路南(焦家祠堂旧址),是章丘县
建国后建成的第一家影剧院。建筑面积709平方米,观众座席1086个。1956年改属县文
化科。1977年移交绣惠公社管理。
绣江影剧院1960年建成,位于章丘县汇泉路中段路北。原名职工俱乐部,隶属县总
工会。建筑面积2017平方米,观众座席1195个。1979年改为绣江影剧院,隶属县文化局

长清县人民剧场建于1954年,位于城内线市街路东,建筑面积765平方米,座椅120
4个。1974~1985年共演出1530场,观众80000余人次,年均纯收入3600余元。
平阴镇影剧院1980年建成,位于县城黄河路东端路东,建筑面积1668平方米。舞台
长13米、高3米,台深13米,座椅1380个,配备“松花江”5502型放映座机1部。
东阿镇影剧院1985年建成,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少岱山东侧,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座椅1000个。配备“松花江”5502型放映座机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