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茶园·戏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40&run=13

济南早期的茶园、戏园,在城内有大舞台(1870~1932年)、富贵园(1885~1934年
)、明湖居(1890~1937年)、鹊华居(1890~1937年)、闻善茶园(1900~1925年),在商
埠有兴华茶园(1905年建,即今北洋大戏院址)、咏仙茶园(1907~1920年)、庆商茶园
(1907~1943年)、新舞台(1914~1935年)。30年代,先后开业的小型戏园达10余处,有
“风顺”、“民乐”、“风裕”、“共乐”和“玉生”等。至济南解放前夕,因多年
战乱,茶园、戏园已所剩无几。
一、经营类型
早期开业的茶园、戏园有自建自营及租赁经营两种类型。自建自营,由经营人自
建场所独资经营,如“民乐”、“风顺”,就地接戏班演出,演出多为小型地方剧种。
租赁经营,由经营人向房产主租赁戏园,或邀戏班,或与戏班共同经营。
二、戏曲宣传
“水牌”,有红、黑两种底色,用白水粉书写,介绍戏班、戏码、演员阵容。“海
报”,用红纸或巨幅红纸金字,张贴于繁华地带。“报刊广告”,是大戏院为扩大宣传
而采取的一种形式。
三、戏票价格
清末时期,大舞台、富贵园等曾有观众“点戏”的办法,点一出戏2000文(合制钱
1000),最高为4000文。民国初期,城内戏园最高票价11000文、最低票价120文,商埠戏
园最高票价11000文,最低票价160文。1944年,全市票价分为4个等级,每个等级各有4
种价格,最高10元,最低0.50元。大戏园演出前售票,小戏园则采用演出中间收费办法

四、班社演出
各茶园、戏园均有本市及外地戏曲班社常年演出。“大舞台”、“鹊华居”由“
庆乐班”轮换演出40余年。“富贵园”、“国民”等处由“易俗社”长期演出。190
0年后,京、津、沪名伶陆续进济南,经常演出于“庆商”、“闻善”、“进德会”等
戏园,著名演员有王玉芳、葛文玉、仇瑞林、梁俊圃、金少山、高庆奎和周信芳等。
1936年10月,梅兰芳、萧长华、杨宝森、杨盛春等在进德会演出了《宇宙锋》、《西
施》、《定军山》。
五、收入分成
各茶园、戏园的经营类型不同,分成办法亦不同。自营单位依演出实际收入,“班
社”分得六成以上;租营单位先从总收入中提取2/3以上给“聘角”,其余由园方
再分配;合体经营,分成有前台(售票、业务和服务人员)与后台(“班底”及职员)之分
,后台占六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