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木偶·皮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29&run=13

一、沿革
正规形式的木偶剧在济南出现较晚, 常见的多为“肩挑式”个体木偶戏的演出。
艺人们用扁担挑着偶人、道具走集串市。需要演出时, 则找一块较大的空地将活动木
架支起,四周用蓝布帷幔遮住,搭成一个2尺见方的小舞台,表演者在帷幔里边操纵偶人
边演边唱。20年代后期,宁阳县的木偶班--孙家班进入济南,驻足新市场民乐茶园演出,
时间长达10余年。该班是当时济南所能见到的较为正规的木偶戏班社之一, 也是木偶
戏在济南地区最早走进剧场的一家。它变单偶人表演为多偶人同台表演, 并且增加了
音乐伴奏。 舞台也由过去的不足1平方米扩展为10余平方米。其唱腔和舞台语言属于
山东梆子声腔系统。30年代末, 孙家班离济,木偶戏一度销声匿迹。50年代后期,济南
市建立木偶剧团,木偶戏重登济南舞台。
皮影戏又名“滦州布影”。约在20世纪初传入济南。1917年鲁南皮影艺人李克鳌
携其徒张培根来济南献艺,先在官扎营一带演出,后辗转于泺口、新市场、西市场等繁
华闹市。皮影戏颇受济南观众喜爱,所演剧目多为《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一
些著名片段。由于简便易学,在青少年中风靡一时,争相仿效。
30年代末,李克鳌之子李福增、李福祥创建专演皮影戏的演出场所--增祥茶园,并
在皮影戏的影形雕刻、操纵技巧、演唱腔调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建国前,皮影戏多为个体或以家庭为单位的演出团伙。1952年,向群皮影社建立,
成为济南市第一家具有同业合作性质的皮影专业团体。1958年,该社解散,业务骨干调
入济南市曲艺团组建为皮影组。1960年,皮影组又与市木偶剧团合并为济南市木偶皮
影剧团。
二、专业团体
济南市木偶皮影剧团1959年10月,以调入济南的宁阳县豫剧团木偶剧组为主组建
而成。初名济南市木偶剧团。1960年济南市曲艺团的皮影组合并于该团,改称济南市
木偶皮影剧团。木偶传统剧有《全家福》、《斩黄袍》、《铡美案》、《高老庄》等
;现代剧目有《两朋友》、《鹤与龟》、《采蘑菇》、《夜战莲花江》等。皮影戏的
传统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智激美猴王》、《猪八戒背媳妇》等;现代剧
目有《东海小哨兵》、《鸡毛信》、《钓鱼》、《烈火金刚》等。1968年8月,剧团解
散。演职人员除少数调到其他市属艺术团体外,大部分人员改行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