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音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24&run=13

民间音乐在济南有着悠久的历史。章丘的民乐班、平阴的“碧霞元君祠”乐队和
历城的崔家庄民乐队, 均建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前后。济南的马家班乐队、张朝礼
兄弟班,长清的王金殿民乐队都相袭数世。他们演奏的乐曲多为世代传承的大曲, 象
《将军令》、《万年欢》; 流传民间的小曲,象《观灯》、《一枝花》;戏曲唱段和民
歌小调,象《梆子娃娃》、《送郎参军》等。解放后,政府对民间音乐的挖掘十分重视,
50年代先后派人赴泰安、新泰、历城和泺口码头,挖掘整理了《挂红灯》、《边关调》
等170多首民歌,分别汇编成《民歌选集》、《历城民歌选集》和《新泰民歌选》。民
间音乐的挖掘促进了音乐事业的繁荣。1960年后, 一批挖掘、整理、编创的民间音乐
作品问世并在会演中获奖。1980年后,在长清五峰山、灵岩寺,章丘锦屏山等地搜集到
《水龙吟》等乐曲及民歌40多首。1985年,全市有民间乐队50多个,乐手400多名。
文人琴筝音乐中,20世纪初出现了诸城琴派,1913年,王作祯(字心源)的学生、古
琴家王露(字心葵),在济南大明湖畔组织了“德音琴社”。在王露和王作祯之子王秀
南教出的琴人中,知名者有詹智睿、李华萱、王生香、张育瑾、王凤襄(女)等人。19
26年前后,济南的中小学中活跃着一些小乐队。当时,正谊中学民族乐队由1名原清朝
宫廷的乐师作指导,编有《正谊音乐》乐谱集,乐谱有《万年欢》、《高山流水》、《
胡笳十八拍》等,经常在大明湖演出。学堂乐歌始于“五四”运动前后,是宣传爱国思
想的重要音乐形式。进入30年代,音乐创作增添新的内容,反帝反封建歌曲不断出现。
1931年,一中、一师、女师和女中举办“省立四校联合音乐会”,演出了大合唱、钢琴
和小提琴独奏。同年,还举办李抱忱领导的北京育英中学学生旅行音乐会,演出合唱曲
《锄头歌》等。1934年,山东省立剧院开设音乐系,教授中国及外国音乐理论和作品,
该系乐队既能为歌剧伴奏,又能演奏欧美国家的管弦乐曲。该院排演的新歌剧《岳飞
》,由中西合璧的管弦乐队伴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济南以后,推行“奴化教育”,在
各学校教唱伪国歌《卿云烂兮》及《儿童节歌》、《暑假歌》,社会上流行的黄色歌
曲有《千里送京娘》、《满洲姑娘》、《戒烟歌》。1940年后,爱国学生和教师经常
组织健康的音乐会,对“奴化教育”进行抵制。曾在一中、女中、师范学校任音乐教
师的韩和声,组织起济南教联歌咏队,以30多名中青年音乐教师为骨干,定期举办音乐
会,受到群众和学生的赞赏。
解放后,音乐事业迅速发展。人民政府多次举办文艺演出。由解放区进城不久的
人民剧团等文工团演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打得好》、《团结就是力
量》等歌曲,很快普及到工厂、学校和农村,对提高群众觉悟起到推动作用。1949年春
,济南市文协举行纪念冼星海音乐会,由人民剧团、新安旅行团联合演出《黄河大合唱
》,演员、演奏员共200多人,开济南市大型音乐会之先河。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创作了
一批革命歌曲。为普及音乐教育,1950年后连续两年举办暑期音乐干部训练班。50年
代初,各专业文工团奉命撤销后,大多数音乐干部转向群众业余活动阵地,全市形成了
一支非常活跃的基层音乐队伍。60年代前后,济南市歌舞团、山东省歌舞团、济南军
区前卫歌舞团相继建立,推动了济南地区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这个时期歌颂中国共
产党、人民领袖的音乐作品占了相当比重,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创作节目。“文化
大革命”中,歌颂“红太阳”的歌曲一度十分流行。1978年后,音乐创作呈现新的繁荣
。相继出版《济南三十年歌曲选》、《中外流行歌曲100首》和《创作歌曲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