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话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6&run=13

一、沿革
民国初,新文化运动在济南兴起。当时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的话剧,在爱国知识青
年中传播流行, 尤其自“五四”运动之后,他们利用这种戏剧形式,抨击反动当局的统
治, 发泄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愤懑。1912年,济南府东讲演所举办的化妆讲演,就
是话剧形成之前的演出形式。1916年,济南中学学生为庆祝推翻袁世凯封建帝制,排演
了《云南起义》; 1917年成立的“山东易俗新剧社”,除设有皮簧、梆子戏课外,还开
设了文明戏课程; 1920年元旦,山东学生联合会在济南大舞台举办话剧演出,济南一中
学生演出《惩办卖国贼》时, 反动当局出面阻挠, 制造了震动全国的军警殴打学生的
“大舞台事件”。
到30年代中期,济南有影响的话剧团体已达10多个。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由山东
公立通俗图书馆、社会教育经理处及通俗讲演所合并)成立于1929年8月,该馆的化妆
讲演,逐渐发展为话剧表演艺术,培养了许多人才,象陶金、李曼林(李景波)、夏克威
(丁里)、熊贤球(塞声)等,曾演出《威尼斯商人》、《迷眼的砂子》、《放下你的鞭
子》等剧目。鲁声话剧社,成立于1933年,是个具有进步倾向的话剧团体。该剧社以热
爱文艺的知识青年为骨干,编演了话剧《阿Q正传》、《天晴了》、《放下你的鞭子》
、《民族魂》、《屠户》等。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六一剧社”,在全国率先演出了曹
禺剧作《雷雨》,由于条件所限,剧中的男女角色,均由女生扮演,舞台用语多为山东方
言。此外,还有齐鲁剧社、灵雨剧社、哗哗剧社、济南业余剧社、三五剧社研究会以
及各中学学生的话剧组织等。
济南沦陷期间,爱国学生为寄托御侮之情,仍在校园坚持进步演出活动。济南中学
的学生经常演出田汉、熊佛西、李健吾的剧作,以及曹禺的《雷雨》、《日出》、《
原野》等剧。学校话剧运动的开展,造就了许多优秀戏剧人才,当代著名剧作家王炼、
著名演员周正以及邱扬、于明德等都曾是当时学校剧运的骨干力量。这一时期的话剧
团有中国青年剧社、新民话剧团等,演出剧目良莠不齐,有宣传“中日亲善”的汉奸剧
,也有相当数量的进步剧。
抗战胜利后,由于人们对胜利后的局势怀着美好的憧憬,话剧界一度出现“繁荣”
,当时除有山东青年剧社、山东话剧团、昆仑剧团、正气剧团几个官办团体外,学界、
商界、机关、工厂以及无业青年,相继组织起数十个剧团,全市几乎每天都有话剧演出
,有时几个剧场同时上演。1947年济南剧艺研究社成立,该社主要成员与中共地下党组
织秘密联系,采取多种形式从事进步活动,曾演出高尔基的《夜店》以及《十字街头》
等剧目。话剧界人士为抨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排演了许多揭露和讽刺其腐朽反动本
质的剧目,如《歌舞升平》、《裙带风》、《面子问题》、《结婚进行曲》、《升官
图》等,因此,经常遭到当局的干涉和迫害。济南剧艺研究社仅存一年多便被迫解散,
济南的话剧活动日渐萧索。
解放后,解放区的文艺团体陆续汇集济南,推动了话剧艺术的新发展。1949年,济
南市少先文工团排演了话剧《胜利列车》、《表》。1950年,济南文艺工作团先后演
出了《第二战场的后方》、《红旗歌》。许多以往从事话剧职业的演员,在市文化部
门的帮助下,成立济南戏剧研究会,排演了《大榆林》、《红军回来了》等剧。民营性
质的济南话剧团也一度成立。
1960年3月,济南市话剧团成立。1962年春,在国家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时期撤销。
此后至70年代后期,济南虽无市属专业话剧团体,但话剧活动未曾间断。济南市文工团
陆续排演了一批话剧剧目,其中有《海防线上》、《南方来信》、《医生的职责》、
《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驻济的山东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剧目《丰收
之后》,被摄制成电影,在全国上映。济南市文工团根据济南市立二院眼科医生的先进
事迹创作、编排的《医生的职责》剧目,于1965年9月赴上海为华东局汇报演出并公演
,引起强烈反响,《收获》和《剧本》杂志相继发表了该剧本。1966年4月,该剧晋京演
出,受到各界好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观看演出并接见
演员。中央电视台转播了演出实况。1979年3月,济南市话剧团再次建立。
1985年,济南地区共有专业话剧团3个。
二、专业团体
济南话剧团成立于1950年9月,系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30多名。其前身是解放
初期由话剧爱好者组织的济南戏剧研究会。该团以团结戏剧爱好者进行新戏剧的理论
与艺术的研究,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开展群众性的戏剧活动为宗旨。开设政治、业务、
音乐和形体训练课,演出剧目有《龙须沟》、《白毛女》等。由于营业不佳,于1952年
3月解散。
济南市话剧团建于1960年3月,国营性质,演职员62人。演出剧目有《英雄小八路
》、《邢燕子》、《青年近卫军》、《红缨歌》等。1962年3月,该团撤销。
1979年3月,调集济南市歌舞团话剧队及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部分演员,再次成
立济南市话剧团,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演职人员70余名。演出剧目有《冰下的暖流》、
《一双绣花鞋》、《山菊花》等。1984年5月改为济南市少儿话剧团,隶属济南市歌舞
团,演出剧目有《甘罗十二为史臣》、《花木兰》、《神镐》等。
山东省立实验剧院1929年夏在济南成立。其前身是1928年创立于泰安的话剧团体
民众剧场。院长赵太侔(原北平艺专戏剧系主任),教务主任王泊生,教师大都是艺术家
、学者。还聘请山东大学教授洪深、诗人徐志摩和梁实秋为通讯导师。设有理论编剧
、表演、音乐、舞台美术4个专业,以话剧为主,兼学京剧、昆曲。在济南、北平、天
津等地招收新生40余人,其中有崔嵬、魏鹤龄等。演出剧目有话剧《阔人的孝道》、
《湖上的悲剧》、《一只马蜂》、《父归》、《获虎之夜》、《压迫》、《悭吝人》
等。1930年夏,阎锡山军队攻占济南,政局动荡,该院被迫停办。
山东省话剧团1953年1月10日建立,1985年有演职员145人。建团以来,上演近百个
剧目。1964年,《丰收之后》晋京汇报演出,周恩来、陈毅、李先念、谭震林等党和国
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嗣后,上海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搬上银幕。1978年创作演出的《
决战》晋京参加调演。1979年,创作演出《沉浮》晋京参加国庆30周年汇报演出,获创
作演出奖。1983年创作演出的《苏丹与皇帝》、《平原春秋》,在山东省第一届戏剧
月中获创作、导演、舞美、化妆、灯光、表演奖。团内演员多次参加电影、电视剧的
拍摄。主要编导、演员有:翟剑萍、薛中锐、王玉梅、兰瑛、王杰、王浚洲、倪萍、
徐少华等。
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文工团话剧队。1958年与公
安军文工团合编为济南军区文工团。1960年该团话剧队正式改名为话剧团。1961年由
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50年代初期,赴朝鲜前线和我国东北地
区为志愿军及伤员慰问演出《为了祖国》、《堡垒》等剧,受到华东军区通报表扬。
五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剧目有《东海最前线》、《将军当兵》、《风卷残云》等。
其中《青春似火》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周恩来等人接见。60年代该团参加
拍摄了电影《地雷战》。1979年后,相继推出《历史的审判》、《绿色的基因》等剧
,创作拍摄的《闪光的年华》获全军电视剧大赛优秀剧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