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省级博物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43&run=13

广智院位于济南市广智院街。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教士怀恩光在青
州创办的博古堂,1904年迁建于今址,1910年建成。怀恩光任院长。1917年该院作为齐
鲁大学的社会教育科,与文理、神、医科并列,纳入大学机构。怀恩光之后,潘亨利、
魏礼谟、斐礼伯、胡维恩、林仰山先后任院长,均是浸礼会传教士。
该院建筑坐南面北,为怀恩光之子设计,征地2公顷,用款20万元。正面为陈列室,
左为阅览室,右面为研究所,后面为布道堂。它是一所综合性的博物馆,以展览形式展
示西方近代科学与文明。陈列着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机工、卫生、生理
、农产、文教、艺术、历史、古物等13个门类。展品万余件,分2000余组,融知识性、
趣味性、形象性为一体,常年开放。1912年观众23万人次,1914年增为28万,1930年达
40万,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另该院在济南商埠设有广智军界院,布道与接待对象为
军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该院被日军接管,改为科学馆。1946年,英国浸礼会
收回并使之脱离齐鲁大学。1949年4月29日,被中华基督教山东中区接管。1952年12月
1日,由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接收,并成立山东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3年10月,与山
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陈列、保管部分合并为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1956年山东省
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广智院成为该馆的自然陈列室(部)。
山东金石保存所位于济南大明湖南岸山东省图书馆内。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
统元年(1909年),附设金石保存所。该所于1909年12月16日建成,至新中国建立前,一
直附设在山东省图书馆内,由图书馆坐办或馆长兼理。至20年代末,先后兼理者为罗
正钧、王寿彭、庄陔兰、陈雪南、赵子开、丁麟年等。1929年,王献唐任馆长兼理金
石保存所。抗日战争初期,金石保存所的文物精品,一部分运至四川乐山,由王献唐、
屈万里、李义贵守护;一部分寄存曲阜孔府,1947年春初至南京中央博物馆。1939年9
月,伪山东省公署任命辛铸九为馆长,重新整理省图书馆及金石保存所,于当月25日开
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接收省图书馆及金石保存所,馆长为罗复堂。194
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由军管会接管。经整顿,于1949年3月开放。转存于南京与四川
的文物,分别于1949年12月11日和1950年12月25日运回济南,由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
会收藏,并将省图书馆所藏文物、书画移交该会,山东金石保存所遂不复存在。
该所是国内省级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博物馆性质的机构,收藏多为山东历史、
名贤、艺文方面的金石、书画、碑贴、古籍等。虽经历军阀混战,政权迭更,但其收藏
、展览活动尚能连续进行。在近半个世纪中,为山东金石文物的收集、保护做出了重
要贡献。据1937年统计,收藏各类文物达17000余件。该所亦注重陈列展览,辟有“罗
泉楼”、“抱壁堂”、“碑廊”等专门展室,常年开放,供社会各界了解、鉴赏和研究
。还经常将省内知名金石书画鉴藏家的珍品汇萃一处,举办大型展览。省内文物保护
等业务也多由该所筹划并实施。
山东省图书馆附设博物馆位于济南大明湖西南隅济南中学堂旧址。清宣统二年(
1910年),陈荣昌掌山东学务,倡建博物馆,由山东省图书馆管理,遂划定省图书馆西北
邻济南中学堂部分校院筹建。当年6月动工,10月落成,共用银5万余两,于宣统三年(1
911年)初开放。民国期间,由山东省长公署聘人管理。1930年夏,房舍和陈列品在战争
中损失惨重,后并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所属博物馆。陈列内容包括近代科学仪器及动、
植物标本等。1937年12月济南沦陷,馆舍被焚,未再恢复。
山东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以50年代初本系师生对日照两城镇、滕县岗上村等遗
址调查、采集的文物标本为基础设标本室,1978年创办陈列室。“文化大革命”中,
标本室曾一度关闭。现在的文物陈列室是1972年考古专业设置后逐步扩充组建的。附
设于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陈列室展室127平方米,库房100余平方米,资料室40平方米,藏品5000余件,自然标
本200余件,图书资料1600余册。藏品中,绝大部分是考古发掘品,如1973~1986年在泗
水尹家城发掘获得的1000余件文物,1984年在济南大辛庄发掘的卜甲、卜骨、青铜器
、陶器等,1995年在长清仙人台 国贵族墓地发掘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320件(套
)文物,它们是研究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的重要依据。藏品中另一部分
是兄弟单位和名人学者的赠品,还有部分藏品是五六十年代历史系教授大力搜求、购
买的文物。
该陈列室以考古、文献资料及文物藏品构成教学科研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作
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学研究中为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的教师、有关
单位的研究人员提供资料,还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枣庄市博物馆提供
了展品。
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1954年8月筹建,1956年2月对外
开放,原馆址分东西两院。东院坐落在原广智院,西院在原世界红字会济南道院旧址
。1991年8月始,在济南经十一路东首、千佛山北麓建新馆,翌年10月落成。新馆占地
28837.8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分为陈列区、库房区和办公区。
该馆是全省文物的收藏中心。共藏各类文物、自然标本21万件。藏品反映了地志
性、综合性博物馆的特色。自然标本中有动物、植物、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
该馆的基本陈列是山东地志陈列,截至1990年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此外还举办
了上百个各种规模、各种内容的临时展览和专题陈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文物
普查成果展》、《明清书画》、《山东少数民族史料》、《山东近百年革命史料》、
《刘连仁脱难还乡》、《义和团起义60周年》、《辛亥革命50周年》、《山东省阶级
教育展览》、《馆藏动物、矿物、岩石标本》、《全省文物展览》、《山东古生物化
石》、《山东原始社会史》、《山东古代艺术珍品展》、《中国文物立体摄影展览》
、《山东部分党史资料展览》、北京故宫《帝王帝后生活文物展览》、《珍藏动物标
本展览》、《古代人物肖像画》、《高凤翰书画篆刻》、《湖南马王堆出土文物展》
、《山东人民八年抗战展览》、《孔子文化大展》等。还引进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主
办的《性的自然史》展览,以及参与筹办了赴日本、联邦德国和新加坡的《山东历史
文物展览》。
科学研究方面,先后编纂出版《中国古代货币通考》、《高凤翰》、《古钱新探
》、《古钱新典》、《山旺昆虫化石》、《山东博物馆藏品选》等,还整理出版《双
行精舍跋辑存》、《相刻蔡中郎集校勘记》、《说文解字义证》、《王篆友年谱》、
《听雨楼随笔》等馆藏古籍。技术保护方面,竹简清洗分离技术和秦铁权带锈保护技
术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模拟实验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0年,全馆有工作人员108名,设自然部、陈列部、保管部、技术部、群工部、
研究室、资料室、办公室、政工科、保卫科、老干部科。有一批中高级研究人员。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济南市历山路74号。是省内较大的科学技术博物馆,1976
年筹建,1980年陈列楼竣工,1982年陈列开放,并定名为山东省地质陈列馆,1986年更为
今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该馆的任务是收集、珍藏和管理地质标本及珍品,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和地质科学
研究工作。馆藏有:岩石标本100余种、2400块,矿物标本1240块,古生物化石标本950
块,构造岩标本200块,其他标本500块,总计近6000块。文字图表8套,图片资料近千份
,测试资料110份。珍品有:重812.5克、386克的自然金块,属全国蓝宝石之首的2400克
拉的大蓝刚玉晶体及各种品形的金刚石,门类齐全的古生物化石,独特的山东非金属矿

地质馆共设四个展室。第一展室为山东省矿产资源标本;第二展室为山东宝玉石
、彩石和山东“三石”饰材,陶瓷、琉璃、山石、盆景石及鲁砚工艺品标本;第三展室
为地质科普宣传;第四展室展出山东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典型矿床实例。每年参观
者上万人次。
馆内设馆长办公室、技术业务组、标本保管组、美工组。有一批专业地质工作者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济南市青年东路6号。是一座专门收藏、研究、陈列
山东地区古代石刻文物为主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1981年筹建,现馆内只有一栋五层
办公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尚无陈列馆址。
该馆自筹建以来,已从省内部分地区征集到古代石刻90余件。馆藏以石刻文物和
拓片为主,汉画像石占全部藏品的三分之二以上。著名的有:朱鲔石室画像,青州汉代
大型石雕跪坐胡人,曲阜鲁王墓前汉代石人,莒南汉代宋伯望地界刻石,广饶北魏马鸣
寺造像碑,北魏“三高碑”中的高湛、高庆碑及其他墓志,邹县元代大型石雕龙柱、
云峰石刻,邹县铁山摩崖刻石,济宁汉碑及其他地区部分碑刻、画像石等拓本。这些藏
品对于了解和研究山东地区古代石刻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国内不可多
得的文物珍品。
该馆在筹建过程中,开展了对全省重要石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组织了云峰
石刻考查,邹县四山摩崖及部分地区碑刻调查与传拓,青州驼山、云门山石窟调查及
测绘工作等。1990年,该馆有工作人员11名,设办公室、业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