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评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4&run=13

一、沿革
评剧是河北省地方剧种。20世纪20年代,天津评剧艺人率先进入济南,分散演出于
各商场的茶园,有时应邀去唱会馆、唱堂会。20年代末,在济南有影响的评剧戏院有聚
华、鸿和。解放前夕, 全市仅剩一个散落戏班。解放后,在政府的扶植下,成立了评剧
团。
二、专业团体
魏子恒评剧班该班于20年代末,由班主魏子恒带领从天津来济南,至60年代初,经
常在聚华、天庆等戏园演出《杜十娘》、《珍珠衫》和《独占花魁》等。主要演员有
郭灵芝、周紫霞等。
东方评剧院系与评剧戏班联合经营。1930年初,魏子恒重新组织30余名演员,在该
院轮换上演《海底深冤》、《六月雪》等戏,著名青衣周紫霞主演的《花为媒》曾轰
动一时。1932年改为山东评剧院,后经营逐渐萧条,魏子恒离去,剧院在1936年停业。
十三妹评剧班系十三妹(艺名)为领班的评剧戏班,于1933年由沈阳来济南,经常在
鸿乐、山东等戏园演出《杨三姐告状》、《秦香莲》。十三妹同九连经(其夫艺名)合
演的《十三妹》,颇受欢迎。该戏班主要演员大都是著名评剧艺人白克杰的弟子,均以
花姓取名。
花春兰评剧班1946年成立,花春兰为领班,演职人员50余名。依靠租赁魏子恒的戏
箱,流动演出于商场内小戏园,计时收费。主要演员有花春兰、花淑娟,主要剧目有《
女驸马》、《金鳞记》等。
济南市评剧团由花淑娟评剧团及新新评剧团改组而成。解放初期,评剧艺人为谋
生计,由花淑娟、高凤琴等20余人组建评剧班,演出戏箱仍向私人租赁,租金按营业收
入的6:4分成,演职人员勉强维持生活。1949年4月,济南市文联筹委会以新新舞台(该
戏班演出场所)为试点,通过指导排演新戏,进行民主改革,将过去前台(职员)与后台(
演员)的3:7分账,改成按1.5:8.5分账,由原来领班说了算,改为民主评分,5天一次分红
,使戏班收入分配基本合理,从而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赶排并演出了现代戏《白毛女
》、《九件衣》,受到观众普遍称赞。戏班艺术日趋成熟,组织逐步健全,于1949年8月
正式定名为新新评剧团,演职员50名。除在剧场演出,多数时间深入工厂、农村,上演
的现代戏《三世仇》、《八女投江》、《小女婿》、《一贯害人道》受到社会各界好
评。建国后,创作了现代戏《婚姻要自由》、《枪毙翟春和》(建国后济南最早出版的
剧目)。1954年,山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花淑娟演出《游龟山》,获演员奖。1
956年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该团改编的《归来》受到好评,花淑娟获一
等演员奖。1960年,该剧团改为国营济南市评剧团,演职人员70名,先后演出了《刘巧
儿》、《江姐》、《洪湖赤卫队》、《丰收之后》等现代戏。1961年7月该团调往泰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