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37&run=13

新中国建立后,济南的文物管理工作由政府文化部门负责。1957年为适应文物普
查工作,曾建立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开展,
文物保护任务日趋繁重,市、县两级文物管理专门机构也逐渐恢复、建立和加强,或
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或在文化局内设置文物处、科,或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设立文物管理所。至1995年,全市已有文物管理机构6个。
一、行政管理机构
济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7年1月,为适应文物普查工作而建立,普查结束后随
即解散。1980年9月26日重新建立,编制10人,设秘书、业务、财务3个科室。办公地
址设在市中区民康里6号。其任务是:在市政府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市制定
的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制订文物博物馆发展规划;制订并组织实施各项
文物保护计划;协调与公安、司法、工商、外事、旅游、城建、园林、民政、宗教、
海关等部门的关系,共同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对下级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业
务指导。后因市级机关精简机构,于1983年8月17日宣布撤销。全市的文物管理工作
又归属市文化局。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1984年9月,市文化局内增设文物科,办公室设在市中区民
康里6号。编制8人。1985年11月4日迁至长春观现址。1987年1月改科为处。文物处在
市政府、文化局领导下,管理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文物
方针、政策、法规,拟订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并组织实施各项文物保护计划;协
调诸方面的关系,对市直及各区县(市)文物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另外,因济南文物业
务机构不配套,文物处还要兼作业务工作,如考古调查、清理发掘、科学研究等。至
1991年,组织了两次全市文物普查和齐长城济南段的专题调查;完成国家、省、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20余项;清理发掘重要古墓葬10余座;1985年完成济南赴日本
和歌山市举办“济南历史文物展”的筹展工作;1986年完成市房管局、济南汽车配件
厂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的产权、使用权向市文化局的移交;会同市规划
部门完成《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集》的编制工作,并于1989年刊印出版;1
991年与章丘市博物馆共同发掘了小荆山遗址。
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灵岩寺文物管理委员会1979年1月建立灵岩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8名。1982年
灵岩寺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于1988年改设为灵岩寺文物管理委
员会。工作人员32名,设文物科、行政科、宾馆科、办公室,负责文物管理、文物保
护、文物维修等事项。
四门塔文物管理所1972年建立,工作人员6名。负责保护管理四门塔、龙虎塔、
千佛崖、九顶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清县文物管理所1989年12月建立,编制9人。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章丘市文物管理所1994年6月建立。负责全市的文物保护维修和文物行政业务工
作。未单独列编,与章丘市博物馆合署办公,一套班子,对外挂博物馆、文物管理所
两块牌子。
三、考古发掘机构
山东古迹研究会山东第一个考古发掘机构。1930年11月4日成立,会址设在济南
原山东大学工学院内。负责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及以后山东地区的考古工作。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后,研究会的工作被迫中断,未再恢复。
该会进行的田野工作主要有:1930、1931年对章丘城子崖遗址的两次发掘;193
3年10~11月对滕县安上村遗址的发掘,同时清理包括曹王墓在内的汉墓群;在临城
发现一处龙山文化遗址;1934年春调查山东东南沿海一带,在诸城、日照等地发现9
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日照两城镇、丹土遗址;1936年春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共同
发掘日照两城镇遗址等。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考古学界的中心研究机构。1980年9月成立,所址
设在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51号。其任务是: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组织、实施考古调查
、钻探和发掘事项;系统整理发掘资料,编写发掘报告,研究、探讨海岱地区的考古
学问题及山东地方史;承担领导部门下达的有关文物保护管理的具体工作;对地(市
)县(市)的文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设研究室、编辑室、办公室、资料室、临淄工作
站、龙山工作站及保卫科,工作人员39人。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后,主持了全省第二次文物普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
,组织了兖(州)石(臼所)铁路、益(都)羊(口)铁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及临淄齐
鲁石化总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等的文物调查、钻探、发掘工作。多次发掘中,寿光边
线王、章丘城子崖、阳谷景阳岗三个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临淄后李及田齐王陵
区发现的春秋车马坑、战国大墓及章丘的西河遗址等,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关注。
建所15年来,共编辑、发表专著、田野考古报告、论文百余部(篇)。其中,《曲阜鲁
国故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鼎乃考古研究成果二等奖(1986年)和山东省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4年);《山东姚官庄遗址发掘报告》、《山东汉画
像石选集》、《邹县野店》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85年12月,成
立《海岱考古》编辑委员会,分别于1986、1989年编辑出版《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
、《海岱考古》第一辑。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考古学的教学科研单位。1972年初创建,地址在济
南市山大路27号山东大学新校内。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实习,进行田野调查与发掘,
培养考石学研究和文物保护的专门人才。
考古教研室自创建以来,先后发掘了泗水尹家城遗址、兖州王因大汶口文化墓葬
、山西侯马晋国故城、邹平丁公遗址、长清北黄崖仙人台 国贵族墓地等10余处遗址
、墓葬。设图书资料室、文物陈列室、研究室、硕士学位点、邹平考古工作站,山东
考古学会陶瓷研究分会也挂靠在这里。教师10人。有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开设了3
0多门课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截至1995年已培养毕业研究生、本科生
、进修生500余人。编辑出版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商周考古》、《隋唐考古概论》、《泗水尹家城》、《山东画像石研究》、《春秋时
期齐国故城的复原与城市布局》、《山东龙山文化“去脉”之推论》、《山东龙山文
化研究文集》等著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和长清北黄崖仙人台 国贵族墓地的发
掘,分别被评为1991年、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