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近现代史迹及建筑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29&run=13

自1840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济南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局部变化,在旧
城区的西侧辟建了商埠,建筑风格趋向于多元化。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
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体现西方国家及日本风格的建筑,以及中西结合风格的
钢混、砖混结构建筑。
济南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长期的反抗封建统治、国民党反动统
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史迹,为古城增加了新的光彩。
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济南市千佛山东北麓。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0月由山东革命先烈公葬筹备委员会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重修。陵园安葬着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徐镜心、刘溥霖、薄子明等19名烈士。“山
东革命先烈公葬纪念塔”位于陵园上端,用花岗岩石砌成,塔身呈方形,高8.5米。塔台
高1.45米,面积82平方米,四周筑有石柱栏杆。徐镜心烈士墓位于纪念塔下层平台中心
,墓为长方形,花岗岩石砌成,高58厘米,长4米,宽2.5米,墓后立石碑,上刻“徐烈士镜
心之墓”。
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济南市英雄山(旧称四里山)、五里山、马鞍山西麓。1
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4月由山东省革命烈士塔建筑
委员会建,1968年建成,面积约39万平方米。陵园依山建筑,松柏环抱。北部山巅矗立
着革命烈士纪念塔,通高34.64米,平面呈长方形,为乳白色花岗石砌成,正面向北,镌
刻毛泽东题“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陵园东部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
12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山东全省22万多名革命烈士英名录和80位著名烈士遗像,以图
表、照片、实物等资料介绍了王尽美、邓恩铭、刘谦初等著名烈士的事迹,以及济南
战役中荣获中央军委命名的“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英雄业绩。南部为烈
士墓地。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安葬着1502名革命烈士,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山东早期负责
人王尽美、鲁伯峻、刘谦初等。还有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有名烈士786名,无名烈士716
人。建国以来牺牲的许多解放军指战员和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党、政厅局级以上干部也
安葬在这里。
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原东流水街105号为二层小楼,1977年
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东面临街,青砖小瓦,上下各3间,楼下
为两间店铺及门房。砖筑墙基,墙为石砌,一脊两坡,顶施灰瓦,面积50余平方米。门前
有古月泉,门北为古温泉,院内有洗心泉,周有五龙潭泉群环抱。
昔日,周围皆小巷。1922~1927年,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均在这里设秘书
处,进行革命活动。1963年进行维修,复原了当时室内陈列。1983年扩建五龙潭公园时
,拆除了旧址周围建筑和庭院,在其南侧新建了陈列室及亭榭等。在旧址北约20米处建
有王尽美、邓恩铭的石雕像,像旁刻董必武《忆王尽美同志》诗一首。
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建团会址位于济南市经七路纬一路东育英中学院内,
为该校西楼。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2年8月,为建立和
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组织,中共中央派陈为人来山东指导工作,发展团
员10余人。同年9月16日,陈为人、王尽美等10人在此举行社会主义青年团山东地方团
(亦称济南地方团)成立大会,这是团组织在山东的发端。
1987年10月14日,共青团山东省委在楼前建立“山东建团遗址”永久性标志。
解放阁革命纪念地, 位于济南市历下区黑虎泉东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197
7年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基系原济南内城垣东南角。1948年9月,
济南战役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于24日拂晓,首先由此登城突破,当
日肃清内城国民党守军,攻克济南,从而摧毁了国民党在山东的最大守备点,使华东、
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为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揭开了序幕。1966年城垣夷
平,辟成环城马路,保留了当年作为突破口的东南城角,并用花岗石砌护四周,使之成为
高10米、占地2150平方米的方形台基。台顶周围有石栏杆,西面有登阁台阶,南面有陈
毅手书“解放阁”三个贴金大字。后又于1986年修建了阁亭。亭高36米,面积600平方
米, 作二层。底层为纪念厅,陈列有解放军攻占城墙雄威形象的群雕;北墙悬挂攻城激
战场面的油画; 东西两侧为文物陈列,上层为观瞻厅,可极目泉城秀丽景色。阁周围建
有10 8米的环廊,整个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广智院位于济南市广智院街,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属基督教浸礼会。1904年浸礼会在青州开办的博古堂迁至济南,由英籍牧师怀恩光
主持兴建院舍。次年首期工程竣工,命名为广智院。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兴办最早的博
物馆之一。
该院坐南面北,长185米,平均宽近70米,建筑群方正对称。由陈列大厅和纵横连贯
的陈列室及休息厅组成,总平面呈“出”字形。
陈列大厅,通面阔十五间,其中正厅阔七间,深三间,室内通柱高起,外观成二层重
檐。左右两翼各四间,深为二间,平接于大厅山墙中部,两端尽间南向辟门,外作小引廊
,与转角之纵向陈列室相通。纵向室皆为深仅一间的狭面,南北阔为九间,明间各辟东
西向侧门,成中心横向陈列室的出口。横向室东西阔十三间,亦狭面,正中一间前后辟
门,贯通休息厅和向南纵列的陈列室。休息厅居建筑群的中央,北起大厅前墙,南接横
向室,阔深各三间,左右各有环以外廊的内跨院。建筑群的室内空间,开阔敞朗,通顺紧
凑,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
世界红字会济南道院位于济南上新街南首。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简称济南道院。始建于1934年,1942年启用。南北长215米,东西宽65
米,坐北面南,共四进院落。沿中轴线的建筑,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后阁
;两侧辅以配厢,均高起于石砌台基之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附以砖石砌体和木材装修。
是一处现代工艺技术与传统的建筑造型相融合的仿木作殿堂建筑。
首起南院是道院的门前区,由东西侧门和前沿照壁组成。照壁横贯外沿南端, 两
侧与垣墙相接,横宽36米,基厚2米,通高约10米,底部为石砌须弥座,壁心嵌有高浮雕琉
璃盆景,盆体篆有“大吉祥”字样,壁顶作琉璃挑檐,覆绿瓦,起竖脊,饰吻兽。
二进院由正门、前厅、两厢及前后引廊组成,环成封闭的天井。前大厅面阔九间
,进深三间,外廊环列32根仿木混凝土圆柱,明间辟门,成通往后院的穿堂。两侧配厢各
七间,厢房两端各有引廊贯通前后。
三进院是总体建筑的核心,正殿两侧分对称的配厢。正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围
以34根外檐圆柱,环成回廊。殿为单檐,施五踩重昂斗拱。庑殿顶覆绿琉璃瓦。前墙正
中作金柱五跨。殿内顶作方格天花(平棋)。后间内槽平列方柱,分别透雕龛形花形罩
九孔。殿前出卷棚敞厦,面阔五间,深三间,厦后檐与殿前檐相交成勾连搭。两侧配厢
房各九间,造型结构与二进院配厢相同。唯各处独立基台,主从分列,愈显正殿巍峨严
谨。
最后的院落较小,由阁楼及左右碑亭组成。阁为二层,主体面阔进深各三间,左右
两翼面阔进深各二间,整体成十二角,周环檐圆柱,底层为30根,上层用38根,斗拱统一
用五踩重昂,上下密列。二层出平座,置护栏回廊,悬金字竖匾。原为“辰光阁”,解放
后改称“文光阁”。碑亭两座分立于阁前,亭内有汉白玉石碑一通,铭记道院筹建始末

道院初创于1921年,是国内外红字会的首领机构。主要信奉“至圣先天老祖”
,主张“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倡导“儒、道、佛、耶稣、伊斯兰五教归一”或“万
教归一”。宗旨“以道德为体,慈善为用,推行社会慈善事业”。1932年始集资征地筹
建,直到解放后道院自行终止活动。
万竹园位于济南市趵突泉西, 西青龙街东首。1992年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12年,是济南颇具代表性的大型庭园式住宅。宅地内有东高泉、
白云泉、望水泉等名泉。元代时称万竹园, 明代为通乐园, 清代康熙年间为“二十四
(泉)草堂”,历来是座风景幽雅,花草泉池丰茂的庭院。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强行圈购
此地,集大江南北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历时五年,于1917年建成私宅,占地1.2公顷。其
布局可分为东、西、前三大部分,共1 3个院落,有楼房3栋,25间;平房56栋,161间。共
计房屋186间, 建筑面积3752平方米。每个院落正厅皆为四级台阶,东西厢三级。院内
皆有游廊、垂花门、月门等,楼堂层层,曲廊环绕,雕梁画栋。室内棂木隔扇,砖铺地面。
大门、亭、廊的木柱间均精雕挂落雀替,砖雕、石雕更为精美,另有花园、三泉、四亭、
五桥衬托。在设计布局上, 充分利用池、泉、河、湾的自然条件,因势制宜,布设楼、
台、亭、阁、山桥、林院,使院院相通,渠渠相连。整个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既有北国
王府的丰采,又具江南园林景色。1949年前曾为吴化文公馆。后几经修葺,除稍有改建
外,基本上保存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