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古墓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24&run=13

济南市自1949年以来,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时代的古墓葬数以百计。新石器
时代至先秦,多为土坑及土圹竖穴墓;秦汉时期出现石椁墓,此后流行石室墓及砖室
墓,其中尤以装饰各类题材的画像石及壁画墓最负盛名。许多墓葬在国内有较大的影
响。魏晋以降,出现穹窿顶砖、石室墓,室内装饰流行壁画或砖雕壁画,这种风格一
直持续至金元。明代贵族墓葬的代表当推德王世系墓地,其中位于长清县五峰山乡的
6座德王墓,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明代亲王家族墓地。清代盛行砂、白灰、黄土掺混
的三合土多室并列墓,墓内往往镶嵌浮雕静物、花卉或唐诗宋词联等石刻。
鲍叔牙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济钢新村内。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封土高约5米、直径约6米,始建年代不详,传为鲍叔牙墓。
鲍叔牙亦称鲍叔,齐桓公时(前685~前641年在位),鲍叔牙任大夫。
闵子骞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1979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相传为闵损墓。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有孝
行,其御车失棰的故事世代相传。原墓园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0米,墓冢高5~
6米,周围植柏树,冢前约15米处建有祠堂。“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废圮,现存
封土高约2米,柏树2棵。
扁鹊墓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鹊山南村内。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封土高约2米,直径约5米,始建年代不详,传为扁鹊墓。墓封土
上植芙蓉树一株,墓前有清康熙三年(1738年)碑一通,上刻“春秋卢医扁鹊之墓。”
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卢城(今长清县归德镇北)人,战国时期名医。擅治妇、内、
五官、小儿诸科疾病,被推崇为脉学之倡导者。著有《扁鹊内经》、《外经》等,已
佚,今存《难经》一书。
千佛山战国墓战国晚期墓葬。位于济南市文化东路济南柴油机厂院内,地处千佛
山北麓缓坡。1972年秋季工厂施工时无意发现,只知为一土坑墓,但死者的葬式及随
葬品放置情况不详。出土随葬品按质料分为陶器、玉器、铜器、铁器等,共计311件
。有陶豆,铜鼎、壶、、、戈、、削、器柄、刀币,玉琮、璧、环、 、璜、
龙、鱼、龟、蚕、兽纹饰、刀形饰、斧形饰物和水晶、玛瑙串饰及麻布片等。
此墓虽遭到破坏,但出土了一批种类较为齐全且富有时代特征的随葬品。其中贴
附在铜底部的麻布片最为珍贵,是济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还有形态
逼真的玉蚕,说明远在2000多年前,这个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已有很大的发展。
岗辛战国墓战国晚期齐墓。位于长清县归德镇岗辛村北。地面有高6.8米,底径
约60米的椭圆形封土。1977年由山东省博物馆发掘清理。
墓室一半挖在地下,一半地面起冢,南有墓道。墓口东西长47米,南北宽38.4米
。自墓口以下作台阶状内收,墓壁涂刷白粉。椁室用天然石块垒砌而成,以卵石充填
缝隙。椁室东南隅二层台上有一器物库。墓的形制与齐都临淄战国大型墓一致。椁室
被盗,器物库保存完好。出土有铜鼎、豆、壶、舟、弩机、帷架构件和铜冥器鼎、钫
、盘、 、罐、食盒等近百件随葬品,其中以错黄铜丝嵌绿松石铜豆和帷架构件最为
珍贵。
平阴新屯汉墓群西汉晚期墓葬。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平阴县刁山坡镇新屯村、李塘村南首,二郎山北麓坡地上。墓区东西长370米
,南北长约28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86年发现并发掘其中部分墓葬。墓葬大致
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土圹石椁墓,南北向,由底板、四面椁板及顶板构成,长约2米
,高宽各约0.8米,在墓的一侧土圹上挖壁龛,放置随葬品,这类墓葬有的有画像,
一般刻在四面椁板内壁;另一种是石室墓,墓门朝南,结构为在回廊内置前堂后室,
在后室立柱及棺床上刻画像。
这两种型制墓葬的画像风格一致,题材多见早期画像石中流行的应龙、穿璧、门
阙楼阁等,还出现有墓主车骑出行、宴乐等内容。雕刻技法主要为西汉晚期流行的凹
面雕和阴线刻及浅浮雕。在布局上疏朗简洁,重点突出,在造型上不拘细微,但求神
似,具有古朴豪放的艺术风格。
平阴孟庄汉画像石墓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孟庄南100米处。1967年发现,1986年发掘。墓室
面积78.8平方米,墓中画像构图复杂,形像生动,技法多样,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
的画像石墓之一。墓主韦姓,史书无传,应是当时的高官显贵。
墓室朝南,全部用预制石材构筑。平面呈“曲”字形,由前、中、后室及东西两
侧四个侧室组成,南北长12.03米,东西宽8.5米,内高3.22米。计用大小石材161块
,其中有31块刻有画像。墓内随葬品曾多次被盗,仅存有陶楼、灯、耳杯、罐等器物
碎片;残石兽、五铢钱及铁铠甲、刀等遗物。
墓内画像共117幅,分布在墓门、各室过梁、横额及石柱上,总面积达75.21平方
米。画像内容为表现墓主经历和生活的车骑出行,以及反映社会民俗生活等场面。画
像分别采用浅浮雕、凹面刻、平面减地阴线刻等不同技法。全部画像刻工细腻,气魄
雄浑,在我国已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此墓画像石是具体刻画当时豪强大族生活而艺术
水平又较高的作品之一。
青龙山汉画像、壁画墓东汉晚期砖石混合结构墓。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七贤镇山东
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内,北为青龙山。1986年发现并发掘。墓门朝南,由前、中、后室
和两个东耳室组成,各室之间有石门相通,南北长9.53米,东西宽4.70米。残高2.8
1米,此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存大量的随葬品,有陶案、盘、耳杯、连枝灯、仓、圈
、猪、狗、鸡、鸭;铁犁、樵斗及五铢钱等遗物。此墓有画像石25块,分布在墓门、
前室、中室的四壁横额、门楣和门框上,以常见的几何纹饰为主,有水波、菱形、三
角、连弧纹等,还有表现祥瑞的羊头、朱雀、鱼等装饰,雕刻技法以浅浮雕为主。此
墓6幅壁画,分布在墓门过洞两侧、前室南墙和西墙、中室南墙和西墙上,壁画内容
有门卒、车马出行及宴乐等。该壁画笔划流畅细腻,在构图上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
当时山东地区的绘画水平。
道贵墓北齐墓葬。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
历下区马家庄南(现山东省冶金宾馆楼下),燕子山北麓坡地上。1984年由市博物馆清
理发掘。
墓室朝南,为青页岩石砌筑单室墓,有墓道、甬道和墓室。墓室平面呈圆角梯形
,南北长3.40米,北壁宽2.80米,南壁宽3.30米,高3.20米。门墙,墓室壁抹白灰,
彩绘壁画。甬道南口以墨线勾绘白虎,室顶绘日、月、北斗、南斗等天象图;北壁绘
九扇屏风,屏面中为墓主凭几端坐,左右各有一奏事吏及山峦、流云;南壁绘二门卫
武土;东壁绘两执仗仪卫和备骑图;西壁绘车舆一辆,车后有墓主夫人及二侍女。人
物形象部分以赭色起稿,部分是趁白灰面未干之际用细棒勾轮廊后再以墨线勾勒,再
涂以赭石、朱膘等色。随葬品有陶盘、瓷壶、青瓷碗等10余件。墓志一合,盖素面,
据志文载,墓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墓主人道贵(500~569年),南阳人,北魏
孝昌年间(525~527年)迁居历城,北齐皇建二年(561年)诏授祝阿(今济南市西郊古城
村)县令,卒于任内。
房彦谦墓唐代墓葬。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
市历城县彩石乡西彩石村北1公里赵山之阳,济王公路南侧。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七世祖谌迁齐(今临淄)。北齐为齐州主簿。隋开皇
中,擢授承奉郎,迁监察御史、长葛令,超授都州司马。隋炀帝即位,去官隐居,后
征授司隶刺史,出为泾阳令。大业十年(615年)卒于官。因系唐太宗宰相房玄龄之父
,追赠徐州都督、临淄郡公。
墓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约50米。墓封土高5米,直径17米,墓前有《唐故徐州
都督房公碑》一幢,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块巨石雕成
,高3.90米、宽1.35米、厚0.40米。碑首呈拱形顶,两侧各有三螭龙,碑额篆书“唐
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字,碑趺方形,现已湮埋于地下。碑文阴刻楷书34行,满行75
字,共计2500余字,刻于唐贞观五年(631年)三月二日,为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
书法谨严浑古,苍劲秀丽,是省内仅有的初唐书法石刻珍品。另有唐刻石虎、石羊各
一,及清同治年间章丘知县蒋庆第书《记事碑》一通。
清河太夫人墓唐代墓葬。1979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济南市历城县彩石乡西小龙岗村西南1000米。清河太夫人李氏(553~635年)为初唐开
国公房仁裕之母,贞观九年(635年)授清河太夫人。墓封土高2.5米,直径8.8米。墓
内结构不详。墓碑高4.2米,螭首方座。碑额篆书“唐陇西李氏清河太夫人墓之碑”
,碑文阴刻楷书15行,碑身残缺,字迹多已漶漫不清。1970年在碑身加修碑亭。
张养浩墓元代墓葬。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
市郊区北园镇张公坟庄东侧。张养浩(1270~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原籍章丘,
至其祖父迁居济南东北5公里之云庄(今张公坟庄) 。他不仅是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
苦的一代名臣, 而且是著名的散曲作家。墓封土高1.9米。同墓地另有张养浩亲属墓
葬4座,明清墓碑4通,石雕雄狮一对,占地约2000平方米。
郭店壁画墓元代单室壁画墓。位于历城区郭店镇山东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郭店
工区院内。1991年7月上旬发现并清理。墓坐北朝南,由门楼、甬道及墓室组成。门
楼已被民工拆掉。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52米,高2.56米,甬道地面比墓室低0.5
5米。墓室东壁近墓门处有一简单灯檠,墓壁往上为穹窿式顶。
墓室壁画保存基本完好,白粉涂地,墨线勾画轮廓,以红彩为主填地,绘出各种
人物和图案花纹。墓室内壁由四周砖砌的凸棱分成上下5层。第一层绘有6根柱子,分
成7个画幅,自墓门而左第一幅右侧两横行朱书:“瓦屋高”、“大阳翁”6字,左侧
墨书5行34字:“岁次辛卯月次辛卯(为转行标志。下同。)日夜寅时丙丁大元
至正十一年此者阳翁思□建者孝子□□琼”。第二至六幅上部均绘幔帐,下垂红
彩带及流苏。第二幅右侧用红彩绘灯檠,中间立一侍女,左为一桌案;第三幅绘墓主
夫妇对坐宴饮;第四幅绘一侍女在卧室站立;第五幅绘仓库景象;第六幅绘一方柜,
上卧一猫;第七幅绘一站立公鸡。第二层绘斗拱,第三层绘一周卷云纹,第四、五层
绘一莲花藻井。画技较为粗疏。
出土器物有铜镜、铜币和瓷瓶、罐、碗、碟等,共45件。
茄庄砖雕壁画墓元代墓葬。位于章丘县刁镇茄庄南,长白山西麓,1986年发现。
为单室砖筑仿木结构墓,坐北朝南。全墓由门楼、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门上为
仿木重檐楼阁式建筑,高3.82米。墓室平面呈方形,边长2.67米,高3.60米。底部砌
有东西向的3个并列棺坑,均长2.15米,宽0.60米,深0.56米,系三人合葬墓。棺坑
隔墙均有过洞,坑内人骨架,头向北,仰身直肢。棺坑上铺盖长0.80米,厚0.11米,
而宽窄不等的石板,上有墨书“中二”两字。
墓内四隅砖砌仿木倚柱,柱上横施普柏枋,枋下柱两侧雕砌雀替,柱头上承转角
斗拱,呈45°斜出,做法为“五铺作重拱出双抄”。四壁除南壁系墓门外,其他三壁
有单檐歇山式建筑砖雕,结构相同。从转角斗拱向上墓壁内收成穹窿顶。顶部由下而
上以四周凸棱砖分隔成4层,内有砖雕图案。第一层为云头形纹;第二层为8个古钱形
装饰;第三、四层为圆形藻井,内区为莲花,正中原应悬有一面铜镜,现仅存铁挂钩
;外区为一周叶瓣组成的连弧纹。南壁东侧有一砖雕灯檠,正中墓门拱形门楣上有滴
水雕饰。其上为一单檐歇山式建筑砖雕。
墓室四壁有彩绘。因人为的破坏和长期淤埋地下,残损较多。门楼上的彩绘脱落
严重,只在门额上可看出红、黑彩绘的卷草图案,部分拱眼壁可见花草纹饰。墓室内
凡建筑物构件均用墨线勾出轮廓及花卉,内填红彩。各壁转角斗拱与歇山式屋顶砖雕
之间壁面红彩绘牡丹花卉。第一层花瓣砖雕,用墨线勾轮廓,内填红彩,砖雕以外墓
壁上以红彩绘斜线交叉纹。第二层的古钱形砖雕,墨线勾边内填红彩,方孔内绘红彩
斜线交叉纹,砖雕以外墓壁下层用墨线绘缠枝牡丹,内填红彩,上层绘三角形纹带,
内画花瓣。第三、四层为藻井砖雕,内区莲花和外区叶瓣状连弧形砖雕用墨线勾边,
内用红、绿彩填色,砖雕之间的凸棱砖面分别用墨、红彩绘云朵、三角形及卷草等图
案。壁画内容以图案为主,画技粗俗,当出自民间画师之手。
随葬器物除部分散失外,收集到瓶、罐、碗、盘等瓷器10件,唐、宋、金、元铜
币40枚。
该墓是济南地区目前发现最为精美的一座砖雕墓。墓底设有3座棺坑,尸体放置
在棺坑内,与一般元墓尸体放置在棺床或平地上不同,埋葬形式比较特殊,为元代埋
葬习俗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大官庄砖雕壁画墓元代墓葬。位于历城县港沟镇大官庄东北隅。1985年发现。为
单室砖筑仿木结构墓,坐北朝南。由门楼、甬道及墓室组成。墓门为仿木建筑砖门楼
。墓室平面略呈圆形,东西径2.62米,南北径2.4米、高3.15米。墓底南端近甬道处
有一凹口低于墓底0.44米,与甬道地面平,条砖铺地。墓室四隅用砖砌仿木倚柱,柱
头上横施阑额和普柏枋,柱头上承转角斗拱,呈45°斜出。东西两壁转角斗拱间有补
间斗拱,做法为“把头绞项造”。墓室南壁在墓门东侧有一灯檠砖雕;东壁雕砌一桌
二椅;西壁雕砌一案一柜,柜上放置二盒;北壁雕砌一单檐歇山式建筑。从斗拱向上
开始起券内收成穹窿顶。从斗拱上端起,由下而上横砌五周凸棱把顶部分成五层。第
一层为花瓣纹砖雕,由大小两种组成,东西两壁各8个,北壁仿木建筑的歇山面占据
第一、二层;第二、三层为4个古钱形砖雕,与墓室四隅仿木倚柱位置重合;第四、
五层至顶为圆形藻井,顶部由两块石板封堵。
墓室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壁画用墨线勾画轮廓,色泽以红彩为主,兼有黄、赭、
绿等色。壁画内容是以图案风俗画为主。东壁为夫妇对坐图,上绘幔帐,下垂流苏。
墓主人夫妇隔桌对坐,二人身后立二侍女,女主人东侧的灯檠与倚柱间绘一男童。西
壁绘幔帐,砖雕桌子饰红彩,北侧梳妆台上置二盒。北壁砖雕仿木单檐歇山式建筑,
建筑构件均涂红彩,墨线勾边。墓室四隅倚柱、阑额、普柏枋、斗拱等建筑皆施红彩
,墨线勾边。斗拱上端一至三层凸棱砖面绘三角形纹带,第一层内的云头状砖雕绘花
瓣,第二、三层古钱形砖雕填红彩。在第二层中间绘一门,内绘人物、花卉。第三
层绘如意头,第四层凸棱砖面绘连弧三角形纹带,墓顶绘莲花藻井。壁画画技粗疏,
当出自民间画师之手。
曾出土有4件磁州窑系瓷碗和1枚“元通宝”货币,遗物均已散失。
西酒坞砖雕壁画墓元代墓葬。位于章丘县旭升乡西酒坞村南砖窑厂内,1986年夏
季发现。为单室砖筑仿木结构墓,坐北朝南,全墓由门楼、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墓门为砖雕仿木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高3.10米。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1.82米,高
2.37米,条砖铺地。墓室南端近甬道处有一凹口,低于墓室底部0.15米,与甬道地面
平。四隅砖砌仿木倚柱,柱上横施阑额和普柏枋,上承转角斗拱,做法为“把头绞项
造”,斗拱上为柱头枋。墓壁从柱头枋起逐渐内收成穹窿顶。顶部由下而上的三周凸
棱砖隔成三层,内有砖雕图案。第一层由削角条砖组成波折形图案;第二层为连弧形
叶瓣图案;第三层由6个莲瓣构成莲花藻井,顶部正中悬有一面铜镜。
该墓门楼彩画大部脱落,墓室内壁画保存较好。东壁为夫妇对坐图,中间一案,
南侧男主人头戴毡帽,身着右衽长袍,身后立两男仆,北侧女主人头梳长髻,身着对
襟衫,袖手而坐,身后立二侍女。北壁绘一府第,中间一扇门半开,一妇女半身露于
门外。西壁绘一女子在为墓主人铺设床具。墓内凡建筑物构件均用墨线勾出轮廓及花
卉,内填红彩及黄、赭、白、黑等色。四隅柱身、斗拱、阑额、普柏枋及柱头枋均绘
几何图案。柱头枋以上第一层花瓣砖雕,由中间三道墨线隔开,上下绘花朵,内填红
、黄、白、赭、黑等彩。其上叠涩两层图案,下层为四组旋子纹,上层为卷草纹及一
周红彩带。第二层为叶瓣状连弧砖雕,用红、黄、白、黑勾出不同的纹饰,叶瓣上的
方形砖雕用红彩绘一圆圈。其上叠涩三层,绘连云纹及红彩带。第三层是六瓣莲花形
藻井砖雕,饰红、赭、黑等纹饰。此墓所绘人物画,技术较为成熟,比例得体,线条
勾勒也较准确。
出土器物有瓷碗、瓷 、板瓦、铜镜各1件。
柴油机厂壁画墓元代单室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文化东路济南柴油机厂内。1988年发现并发掘。墓室坐
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东西长3.29米,南北长3.27米,高4米。西、北、东壁均砌一
单檐歇山式仿木建筑,墓室四隅砌斗拱为斗口跳,从斗拱向上由方角渐变成圆角,开
始起券成穹窿顶。墓门、通道及墓壁直到墓顶都绘满了壁画,黑线敷彩,色彩绚丽。
壁画内容大致为四类:①仿木建筑彩绘。即在建筑构件上施不同色彩和图案,以示结
构关系明确。②图案装饰。墓门绘缠枝花卉,墓内壁上绘卷草、花卉、云朵等,墓顶
绘云鹤、莲花、牡丹缠枝花卉藻井。③风俗题材。甬道两侧绘牧马图;东壁下部绘男
仆、侍女各一;西壁下部绘二侍女。④历史故事题材。孝子义妇故事,是此墓壁画中
最突出的部分。分布在西、北、东壁的上部和顶部下方一周。壁画各个画面紧凑,连
贯合理,构思巧妙,运笔流畅,表现技巧娴熟,人物形象生动,刻画出不同身份的神
态,显示出民间画师的深厚功力。墓内仅存陶砚、瓷碗、罐、石碗残片及铜钱等遗物

明德王陵位于长清县五峰山乡驻地东马村迤东,青崖寨山之阳。1995年被公布为
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王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朱见及其嫡系长子孙
的封号。《明史·列传第七》载,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
秀、崇、吉四王”。朱见“初国德州,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至明末
,德王共传七世,封亲王、郡王34个。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
德王朱由枢被俘。至此,延续180余年的德王世系始告结束。清道光《长清县志》载
:“明德庄王墓(子济宁安僖王 )、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定王墓、德
端王墓俱在县东南四十里青崖山之阳”。
青崖山,现名青崖寨山,又名青岩山,海拔554米,东西绵延二三千米。诸德王
墓即分布在青崖寨山以南、以东,各倚枕一支脉而建。1993年春,济南市和长清县文
物部门对德王陵进行了勘查,并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德庄王墓。
由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取用陵墓石料,各墓碑刻、石象生均已不存,多
数墓葬的垣墙也已倾圮。因此,除已发掘的墓葬之外,其余各墓的墓主身份不明。各
墓陵园平面均呈马蹄形,长303~276米、宽286~100米。有内外两重垣墙,陵门、金
水桥、院落、配殿、享殿、墓室封土沿山势依次向上对称分布。
已发掘的德庄王(朱见)墓最大。与其他各墓为石垣墙不同的是,其双重垣墙均
为土坯墙。现仅于东北侧保留一段长约47.5米的外垣墙。该墓的金水桥、享殿、配殿
等地面建筑均已不存,但原址处尚有绿琉璃瓦等遗迹、遗物。地宫位于享殿正后方,
砖石结构,建于距地表深13余米的岩坑之内,由墓门、甬道、前殿、东西两殿及殿门
、甬道组成,南北总长(内)17.02米,东西总宽(内)11.90米。墓门前为长46.1米的斜
坡墓道。墓门外侧为金刚墙,高6.18米,其上为砖砌平台,平台后建有长18.9米,高
3.54米的挡土墙。平台以下为门楼,额枋上刻二龙戏珠图案。门楼下为半圆券顶门洞
,高4.26米、宽2.90米。门洞外侧填土之上放德庄王朱见及其妃刘氏的两合墓志。
前殿东西长11.90米、南北宽5.36米,下部为石须弥座式墙,上为砖构。顶部南北起
券,高6.58米。东西两殿结构相同,下部为石构,上部为砖构,顶为东西起券。均长
5.51米、宽4.14米、高4.80米。两殿间有窗隧相通。两殿正中与前殿西侧各置一石须
弥座式棺床。西殿门与墓门形制相同,唯不及墓门大、厚重。该墓前殿顶部有三个盗
洞。墓内骨架散乱,朱漆棺、椁板及箱板随处可见,东西殿门均被砸碎,随葬品已被
盗掠一空。掘出土墓志及地宫内情况可知,东、西殿分葬德庄王朱见及王妃刘氏,
前殿葬其子济宁安僖王朱 。
德王陵,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亲王的家族墓地。对于明代
亲王陵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开先墓明代墓葬。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章丘
县埠村镇东鹅庄南。墓园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50米。李开先(1501~1568年),字伯
华,号中麓,章丘人,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
一。墓封土高2.5米,直径约5米。墓室系砖石结构,有前后二室,面积15平方米,曾
出土墓志、石砚等遗物。与其父、祖父墓南北依次排列。墓地现存书《李氏先茔》石
牌坊1座,碑碣4通,翁仲及石兽16尊。
宁海王墓位于历城县仲宫镇大门牙村北山南麓。墓园占地约1公顷,地面原有享
殿等建筑,现已不存。墓封土高约4米,直径20余米,墓室坐北朝南,系于地下6米处
青石中凿成,平面呈“由”字形,长12米,宽9米,高8米,由墓道、墓门、前室及东
西后室组成,墓壁由石砌筑,上部为砖砌券顶。墓门、前室北壁中部刻有精美的龙云
浮雕图案,四壁有彩画,东西后室各有吊棺,下设棺床。此墓早年被盗,仅存墓志铭
、水缸各一。据墓志载,墓主朱载 ,系明德怀王庶第四子。嘉靖二十年(1541年)册
封为宁海王,卒于隆庆三年(1569年),终年28岁。
殷士儋墓明代墓葬。1979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
市历城县党家庄镇凤凰山南麓,殷家林村东北300米处。殷士儋(?~1581年),字正
甫,历城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隆庆中累官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庄
”。墓占地约1万平方米,现为该村果园。墓封土高4.5米,顶部有古柏一株,封土周
围有方形束腰须弥座护墙,边长13.7米。墓南原有神道、石刻及牌坊等物,多数已毁
,现仅有石虎一尊、石羊二尊,明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制诰碑一块和石牌坊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