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档案室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8&rec=105&run=13

一、文书档案的管理
1949年3月4日,中共济南特别市委秘书处制定《关于文件处理的暂行办法》,对
文件的归档、 保管作了专门规定;3月15日,特别市政府秘书处制定档案资料工作计
划,提出要对现存档案进行整理,并对保管和借阅档案作了具体规定。1950年12月,
中共济南市委秘书处制定全市第一个《档案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市政府颁发《济
南市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也对档案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这些制度、办法标
志着济南市文书档案工作的初步建立。1954年,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室改变把零散文件
随办随归档或成堆地向档案室归档的办法,开始实行由文书处理人员立卷,向档案室
移交案卷的制度。1957年在全市各机关普遍推行这一制度。同年,针对各机关大部分
档案未整理,积存大量零散档案的现状,各机关档案室开展了积存档案清理工作,至
195 9年底, 全市基本完成清理任务。据对41个市级机关和中等学校统计,共清理建
立档案22111卷(永久、长期卷) 。市人委办公厅组织干部将积存10年的文件组成1130
个案卷。1960年,各档案室对所保管的不符合要求的档案进行整理,至年底,审查调
整案卷7692个。同时,各机关档案室开始对本机关党、政、工、团档案实行集中统一
管理,1961年市直95个已建档案室的单位,实现党政档案统一管理的占90%。1964年,
全市各机关档案室共保存文书档案141420卷及18万余份档案文件,同时根据国家有关
规定,按照移交范围向档案馆移交档案1524卷。1965年,全市结合战备开展档案清理
鉴定工作。 至年底,市直机关基本完成鉴定任务,初步确定永久保管的档案约1.2万
余卷。市属270多个企事业单位80%进行了文书档案的清理鉴定工作。“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各机关档案室管理的档案大部被封存。
1975年,随着机关档案工作的重新恢复,各机关档案室重点对多年积存的成捆、
成堆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历时5年,清理积存工作基本完成。尔后又对不符合
保管、利用要求的案卷进行了调整、鉴定和复制,仅1984年全市就鉴定调整档案126
94卷,复制档案3469万字,案卷质量明显提高。1983年以后,通过贯彻国家档案局制
定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各机关档案室进一步健全档案整理、统计、保密、利用
审批、鉴定和销毁、库房管理和移交等各项制度,档案保管条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
善。1985年,全市各级机关档案室库房面积达21745平方米;档案橱具3687套,保管
档案总数达3222716卷,保管档案的完整程度进一步提高。除文书档案外,还接收了
大量的各种门类的档案,如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照片档案等。1985年各档案室按照
移交范围向市、县、区档案馆移交档案23304卷。
二、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
建国后,随着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济南市在各个专业领域形成数量庞大的科技
档案,主要有工厂企业、城市建设、农业及科学研究、军事、医疗、地震、天文等类
。1965年,全市共保存科技档案66450余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
点的转移和生产建设的发展,科技档案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1985年,全市各单位管
理的科技档案总数已达360776卷,底图280多万张,科技资料23万多册。
(一)工业企业科技档案
济南解放后,接收了部分官僚资本企业的科技档案。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
展,在工厂企业中形成大量的科技档案资料,一些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科技档案,摸
索科学管理档案和资料的方法。1959年10月,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室档案管理科配合省
委办公厅档案管理处在济南汽车厂进行建立科技档案工作试点,并在全市铺开。工厂
企业科技档案工作机构建立后,通过贯彻国务院批准的《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
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集中进行了区分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以及对科技档案
的收集整理和集中统一管理等项工作。1962年全市各档案室管理的科技档案中已编目
的占84%。1965年,各工厂企业档案室开展了科技档案的清理、鉴定、核定、配套工
作,全市有107个大、中型工厂企业经过核整,重点项目档案达到完整、准确、系统
的要求。1978年,全市集中开展了科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工交系统组织700余人
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散失和积存的档案进行搜集、补充和整理,清理鉴定科技档案
6.3万余卷。1979年全市50多个重点企业完成了科技档案清理工作。此后,在企业整
顿中,各级专业主管机关和工矿企业,都把科技档案工作的整顿作为企业全面整顿的
一项内容,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检查和验收。全市有330个单位在企业整顿的
同时整理各种科技档案144900余卷,通过了市档案局和专业主管机关组织的整顿验收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通过贯彻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
,各工业企业开始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工作之中,加
强了领导。1985年,全市约50%左右的企业对科技档案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档
案、图书、资料一体化管理,建立了企业科技信息中心或科技档案资料综合管理部门
。科技档案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扩大,工业企业档案室除管理产品、工艺、基本建设、
仪器设备、科学研究、质量管理等类档案外,开始管理引进技术档案、信息反馈档案
、能源档案、商标档案、经营档案、定额档案等,仅1984年即建立销售档案2026卷、
质量档案4959卷、定额档案4447卷。一些工业企业档案室开始利用电子计算机、缩微
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化技术与方法进行科技档案管理。
(二)城市建设档案
50年代,济南市城市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工业、交通、
公用事业的主管部门和各建设单位均未完整地保存全部基建档案,多数档案材料散存
在业务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手中,影响了对城建档案的科学管理。1960年12月,中共
济南市委批转市档案局《关于基建档案的管理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要求“切实
抓好这项工作”。1961年3月,济南市被确定为全国42个进行建立城市建设档案试点
工作的城市之一,成立了以市档案局局长为首的城建档案工作试点小组,确定在市城
建局、邮电局、供电局、自来水公司、机床一厂5个单位进行试点,使这些形成城市
建设档案的主要部门开始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机构和城建档案管理制度,搜集、整理、
测绘、补制城建档案。1962年3月,市基建委员会和市档案局联合召开全市城建档案
工作会议,介绍推广试点经验。同年6月,市人委公布《济南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试
行管理简则》,集中统一管理城建档案工作逐步展开。1965年全市基本实现城建档案
由市城市建设局按专业统一管理,全市重要建设项目的档案,市城建局档案室已保管
320多项,约占总数的80%,全市水、电讯地下管网综合图已绘制完成。市城建局档
案室对收集保管的城建档案进行整理,并编制了必要的目录索引,建立健全了各项管
理制度,为开展档案利用工作打下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城建局档案室多
年积存的城建档案被堆放在一间破屋里,损失严重,一些反映新旧济南城市变化情况
的照片等珍贵资料大量散失。市规划局水文测量队用近10年时间测量的济南水文地质
资料片纸未剩。1978年,随着科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城建档案管理也有新的提
高。各单位组织力量对积存城建档案进行了清理、鉴定、核实。市供电局对92条10千
伏以上高压线路图纸全部进行了核对补绘,保证了设备的及时维修与正常运转。市城
建局档案室恢复建立后,整理积存档案3000余卷,为开展利用工作创造了条件。198
1年2月,济南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建立。1981年11月,市政府公布《济南市城市基本建
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3年12月,市房管局建立房屋档案馆,收集保存全市房地
产档案4.9万余卷。1985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保存城建档案约10万余卷,占科技
档案总数的1/3。
(三)农业科技档案
济南市农业科技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起步较晚。1980年,市水利局、农业科学研究
所等单位开始建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干部,制定归档制度,对历
年积累的有关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数据、记录及文字材料进行收集整
理。1984年10月,全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会议召开,促进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建立与发
展。1985年已基本完成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建立农业科技档案室45个,配
备档案工作人员48名,加强了农业科技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全市共整理农业科技档
案980卷。
与此同时,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一些农村专业户
、重点户、科技户也开始注意保存自己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有价值
的科技档案。1985年全市有99个农村专业户建立了家庭档案。
三、专门档案的管理
(一)会计档案
建国初期,济南市形成的会计档案(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在经济
管理中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没有统一科学的
分类整理和归档办法。1962年,济南市档案局、市财政局联合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修订预算、会计账簿、凭证、报表保管期限的通知》,开始
对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进行指导。1963年11月,各单位开始贯彻执行市财政局、市档
案管理局制订的关于预算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要求,整理及保管方法,销毁手续等
方面的统一要求。1964年5月,济南市人委印发市财政局、市档案管理局《关于机关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财会档案管理的具体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初步走向正轨。“
文化大革命”期间,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取消,大量会计档案既不整理又不鉴定,成包
成捆地堆放起来,全市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积压了大量未经过整理鉴定的
会计档案。1985年,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关于
清理1966年以前积存会计档案的几点原则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
关条款规定,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协助财会部门开始清理本市1968年以前积存的会计档
案,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建立起正常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全市共清理建立会计档案
772万余卷(册),其中清理1968年以前的会计档案180多万卷(册),建立1968~1985年
的会计档案580多万卷(册)。会计档案的管理实行了当年的会计档案,在年终之后,
暂由本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
的档案部门保管的制度。作为国家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监督、经
济分析、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条件。
(二)诉讼档案
济南解放后,接收了国民党时期济南地方法院形成的诉讼档案7000余卷。随着人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诉讼档案并入公安档案介绍)依法进行的诉
讼活动,新的诉讼档案形成并逐渐增加。196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档案局联
合颁发《关于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此后济南市中
级人民法院对诉讼档案进行清理和归档,由院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济南市人民检察
院也对其形成的诉讼档案(主要是起诉卷)进行了集中管理,并按一案一号的原则单独
立卷。至1967年,市检察系统共形成并集中管理诉讼档案1万余卷(“文化大革命”期
间市检察院撤销,这部分档案移交济南市公安局保管,1985年移交济南市档案馆)。
1984年,通过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文书立卷归
档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和《关于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保管期限的规
定》,针对部分基层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较混乱的情况,在
市档案事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市、县(区)两级法院开始整顿加强诉讼档案管理工作
,组织力量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搞乱和积存的诉讼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
管理制度。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960年以来的5760个案件的档案全部整理,并建立卡片
式索引1.1万张。1978年,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恢复,1985年检察院将分散各处室保管
的业务档案集中进行清理,建立诉讼档案726卷。至1985年全市共保管诉讼档案近10
万卷。
(三)公安档案
1948年10月,随着人民公安工作的开展,形成大量公安档案,除文书档案外,其
业务档案可分为侦察、治安管理、教养、预审、保卫及户籍等十几类。1956年底,济
南市公安局办公室建立档案科。针对大量公安档案分散保存在各职能处室,不利于保
管利用的现象,1958年3月,市公安系统组织350余人开始对局机关及各分局、派出所
积存档案进行清理,至1959年11月基本结束,全市共清理建立公安档案2万余卷,并
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此后,公安系统建立了正常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对集中管理的
档案进行整理、编排,建立了必要的检索工具和各项管理制度。
1979年10月,市公安系统又组织力量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积存的公安档案逐件
进行清点核对,调整了不符合要求的案卷,清理销毁了失去保存价值的文件,共建立
档案2000余卷。1984年12月,市公安局、市档案局联合发出通知,贯彻公安部、国家
档案局关于做好保卫组织档案材料清理、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市企业、事业单位
保卫档案清理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至1985年9月结束,全市共建立保卫档
案6465卷。市公安局对集中管理的档案进一步加工整理,完善了档案的管理、借阅、
保密等各项制度。1985年全市集中统一管理的公安档案共9.7万余卷(不包括200余万
份户籍档案)。
(四)地名档案
随着地名普查工作的进行,1983年12月,全市地名档案工作会议确定在历城县、
历下区进行建立地名档案的试点。此后,各级地名委员会均按照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和有关规定建立地名档案。1985年,全市共管理地名档案1667卷、卡片21649张、地
名图168幅。
(五)声像档案
济南解放以来,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都积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照片(底片)及录
音、录像带等。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1985年以前,声像档案的管理还是个薄弱
环节。1985年在市档案局制定的《全市档案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和加强声像
档案管理。同年9月29日,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印发
济南市档案局《关于加强照片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征集和建立照片档案的范围
、内容提出统一要求。各机关档案室开始对本单位历年形成的照片档案进行清理建档
,共清理照片档案19185张,建档1236卷(盒、袋)。各单位在完成积存照片的清理建
档后,开始建立正常的声像档案归档、管理制度。
除上述几种专业档案外,1980年以后,根据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各有关档案室
在档案事业管理部门和一些专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加强了对干部、教学、艺术
、人口普查、统计、审计、商标等门类档案的管理,制订了部分管理办法,使专门档
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