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7&rec=50&run=13

晚清时期,济南科技人员主要由外地延聘或自然流入,人数极少。
1875年,全省首家近代工业--山东机器局创建时,从外省聘请了通晓西学和机器
制造的徐建寅、张荫桓、曾昭吉等人担任总办、会办,负责技术工作。1890年美国传
教士建立华美医院。1900年建立第一家官办医院--隶属抚院的中西医院,其早期则由
德国医生主管。1903年创建的山东农事试验场和桑园,分别聘任日本人负责技术工作

为培养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开设外文、历史、地
理、博物、格致、化学等课,至1906年已有正斋毕业生270名;1906年建立并聘有日
本人担任教师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至1909年有中等农、林、蚕三科毕业生120名。
近代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在传播西学中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教育落后和列强侵略的民国时期,培养的为数很少的理科人才也多从事教育或其他工
作,从事技术工作的很少,专业科技人员十分缺乏。
一二十年代,在济南的现代工业缓慢发展过程中,亦需由外地聘进技术人员。1
913年建立的振兴火柴有限公司,用重金从天津聘请精于火柴制造的张厚庵为总教习
;1915年开始兴起的机制面粉业,要在购进机器时从上海、江浙一带以较优厚的待遇
,随同机器聘进技术工人负责安装,并留厂专司制粉操作技术;兴华造胰厂于1916年
聘请德国技师负责配料技术;1920年建立的溥益制糖厂除由外地聘进技术人员外,还
聘任两名日本技佐,辅佐机械、化学等技术;1924年建立恒如意颜料厂时,也曾聘请
德国人任技师。在市政建设方面,到1929年,市政府的市工务局中,已有技正、技士
、技佐和测绘等科技人员12名。
30年代,济南的科技人员不断增多。1930年,省农矿厅已有技正、技士、技佐等
20余名,其中日本留学生3名,美国留学生2名。随着科技人员的增加,30年代初期已
建有中国工程师学会济南分会、济南医师公会等组织。然而,这一时期的科技人员仍
然为数很少,济南的“五大”牧场在1935~1937年还聘有日本兽医,已迁往青岛的山
东大学在1934~1937年累计260名四届毕业生中,仅有工学院两届毕业生38名。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数很少的科技人员又多流散各地。
40年代日军占领下的济南,科技人员为数依然不多,1944年伪济南市公署及其所
属机构,仅有85名技术人员;1945年济南医师公会只有会员55名。抗日战争胜利后,
科技人员虽有变动,但人数不多,加之国内战争的影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时,全民所有制单位仅有科技人员1249名。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安定,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科技人
员不断增多。1952年有科技人员2940名,比1949年增长1.35倍,1957年已发展到878
0名。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济南区划变动频繁,加之进行国民经济调整,人数
变动较大,泰安、新泰、宁阳、新汶等地划归济南市时的1960年,科技人员曾一度高
达19448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遭到严重破坏,不少科技人员脱离了
科技队伍。1978年初,全民所有制单位具有技术职称或大学、中专理工农医毕业的从
事非技术工作的(如工人、售货员等)即达1010名之多,另有734名做一般行政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执行,科技队伍不断发展
。1978年,全市科技人员已有26611名。1983~1984年,市政府根据需要,从外地聘
进科技人员1052名;1985年,市人才交流办公室又从外地调入251名。此外,加上科
技人员的陆续归队和国家计划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到1985年,全市已有30多个门类
的科技人员67375名,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5828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