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7&rec=30&run=13

1840~1949年,济南有资料记载的科技成果很少。有些传统产品虽受青睐,但生产
技术水平很低。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山东济南城守营参将托金泰研制成功三轮
车炮,灵便可用。随即奉谕带熟练工匠赴浙江军营如式制造。
阿胶的发明在公历纪元前后,或更早一些,原产地在山东东阿县。19世纪中叶,阿
胶制作中心移至济南。最早的阿胶内不加药料,系纯胶。清朝时期加入当归、川芎、
杭芍等滋养性药料及陈皮、桔皮、甘草等调味药料。采用新配方、新工艺生产的阿胶
载誉大江南北,并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该产品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
际商品博览会金牌奖。
19世纪末,济南“第一楼”店主房炳南研制的黑肥皂,选用猪、鸭、鹅的胰子、猪
板油、山西榆次的黑土碱做主料,外加人造麝香、冰片、白糖、樟脑四样配料精制而
成,护肤性能优良,成为济南名产。
1919年,邹升三、王敬亭等人集资兴办中国颜料厂(今济南裕兴化工厂),试制成功
了煮青颜料,并能批量生产。
1922年,山东溥益糖厂酿造厂(山东酒精总厂前身)副技师、24岁的北京工业大学
毕业生陈騊声(现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为我国著名工业微生物学家、发酵化学专家、
近代微生物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日本技师渡边利用甜菜制糖的副产品--糖蜜酿
造酒精多次试验失败后,研究成功了“甜菜糖蜜特殊处理生产酒精”新工艺,投产后
收效显著。陈騊声晋升为工程师,代替渡边担任技术主任职务,并加薪一倍。担任技术
顾问的德国专家林德曼和日本专家堀宗一,对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表示祝贺
,并在证书上签字,予以承认。
1923年,济南利民染厂工程师欧阳璇与赵寿同研制成功先上丝光后染色的工艺,
用以染制的硫化青青布、硫化蓝布和阴丹士林布,着色坚固,色泽鲜艳,并节约染料。
该工艺一直沿用到五六十年代。
1932年,国民党第三路军钢甲车司令戴鸿宾在济南发明用29倍克虏伯野炮改造高
射炮,射击角度可达80度。还试制高射机关枪多架。
1933年,山东建设厅交通水利机械制造厂新造电话机和挖泥船成功。同年,罗光域
利用木炭代油作为汽车动力实验成功。
1934年,侯锡田、金贵湜两人以科学方法用机器制造卫生酱油取得成功。经国民
党省政府批准,在北商埠建造济南机制卫生酱油酿造厂,生产机制酱油。
1935年,齐鲁大学无线电专修科张宗言设计制造成功播音机,播音效果良好。
1937年,山东工业试验所所长宋枢宸研制成功毛管式爱国油灯,可应用各种植物油
代替“洋油”。山东省建设厅呈准拨款建厂投产,以在乡村推广使用。
1938年,济南东元盛染织厂研究改进成功名驹牌青布,成为市场名牌,畅销全国。
1946年,刘和荣在济南试制成功最新式轻便电话机,通话清晰,效果与有线电话相
同,传送密码可此读彼抄,携带使用方便。
1947年,山东机器工厂试制成功中正式步枪,最大射程2000米,100米内可穿贯1厘
米钢板,可连续发射子弹70发,枪重4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济南的科技成果逐渐增多。市属单
位的科技成果,经济恢复时期仅有4项,“一五”时期23项,“二五”时期77项,三年调
整时期192项,“三五”时期126项,“四五”时期328项,“五五”时期319项,“六五”
时期达到698项。1949~1985年共取得成果1767项;部、省驻济单位因分属多头管理且
屡经改隶,其成果增长状况及数量无可稽考。全地区获各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共1424项
,其中国际奖4项,国家级奖107项,部、省级奖989项,市级奖324项;这些获奖成果中,市
属607项,省属479项,大专院校221项,部属117项。其奖励名称、等次、时间及数量详
见各表。

1949~1985年济南地区获各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
│奖励级别、名称 │小计│部属│省属│市属│大专│备注 │
│ │ │单位│单位│单位│院校│ │
├───────────┼──┼──┼──┼──┼──┼────────────┤
│国际发明奖 │4 │0 │1 │1 │2 │国际博(展)览会奖 │
├───────────┼──┼──┼──┼──┼──┼────────────┤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70 │14 │17 │15 │24 │所奖为1949~1977年成果 │
├───────────┼──┼──┼──┼──┼──┼────────────┤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 │0 │0 │0 │2 │ │
├───────────┼──┼──┼──┼──┼──┼────────────┤
│国家发明奖 │8 │1 │4 │1 │2 │1~4等奖 │
├───────────┼──┼──┼──┼──┼──┼────────────┤
│国家科技进步奖 │27 │8 │16 │2 │1 │1~3等奖 │
├───────────┼──┼──┼──┼──┼──┼────────────┤
│部级优秀成果奖 │26 │2 │7 │12 │5 │1~3等奖(4等未列入) │
├───────────┼──┼──┼──┼──┼──┼────────────┤
│1978年山东省科学大会奖│371 │52 │177 │76 │66 │所奖为1949~1977年成果 │
├───────────┼──┼──┼──┼──┼──┼────────────┤
│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 │381 │26 │157 │119 │79 │1979年后分1~3等奖 │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211 │14 │100 │57 │40 │1984年改为此名,分1~3等│
├───────────┼──┼──┼──┼──┼──┼────────────┤
│1978年济南市科学大会奖│119 │0 │0 │119 │0 │所奖为1949~1977年成果 │
├───────────┼──┼──┼──┼──┼──┼────────────┤
│济南市优秀科技成果奖 │131 │0 │0 │131 │0 │1~3等奖 │
├───────────┼──┼──┼──┼──┼──┼────────────┤
│济南市科技进步奖 │74 │0 │0 │74 │0 │1~3等奖 │
├───────────┼──┼──┼──┼──┼──┼────────────┤
│合计 │1424│117 │479 │607 │221 │不含重复受奖成果数 │
└───────────┴──┴──┴──┴──┴──┴────────────┘

1949~1976年济南市属单位科技成果

┌──┬─────┬─────┬─────┐
│年度│成果数(项)│年度 │成果数(项)│
├──┼─────┼─────┼─────┤
│1949│0 │1961 │24 │
├──┼─────┼─────┼─────┤
│1950│4 │1962 │(缺) │
├──┼─────┼─────┼─────┤
│1951│0 │1963 │56 │
├──┼─────┼─────┼─────┤
│1952│0 │1964 │58 │
├──┼─────┼─────┼─────┤
│1953│5 │1965 │78 │
├──┼─────┼─────┼─────┤
│1954│2 │1966~1970 │126 │
├──┼─────┼─────┼─────┤
│1955│2 │1971 │111 │
├──┼─────┼─────┼─────┤
│1956│6 │1972 │94 │
├──┼─────┼─────┼─────┤
│1957│8 │1973 │56 │
├──┼─────┼─────┼─────┤
│1958│11 │1974~1975 │67 │
├──┼─────┼─────┼─────┤
│1959│15 │1976 │54 │
├──┼─────┼─────┼─────┤
│1960│27 │ │ │
└──┴─────┴─────┴─────┘

1977~1985年济南市属单位科技成果

单位:项
┌────────┬───┬──────────────────────┬──┬──┬──┐
│年度 │成果数│获各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国际│国内│省内│
│ │ ├──┬───┬───┬───┬───┬───┤先进│先进│先进│
│ │ │小计│国际奖│国家奖│部级奖│省级奖│市级奖│水平│水平│水平│
├────────┼───┼──┼───┼───┼───┼───┼───┼──┼──┼──┤
│1977 │72 │210 │- │15 │- │76 │119 │- │- │- │
├────────┼───┼──┼───┼───┼───┼───┼───┼──┼──┼──┤
│1978 │96 │13 │- │- │- │13 │- │- │24 │1 │
├────────┼───┼──┼───┼───┼───┼───┼───┼──┼──┼──┤
│1979 │33 │78 │- │- │12 │30 │36 │4 │17 │2 │
│ │ │ │ │ │ │ │ │ │ │ │
│1980 │64 │ │ │ │ │ │ │3 │42 │10 │
├────────┼───┼──┼───┼───┼───┼───┼───┼──┼──┼──┤
│1981 │85 │110 │- │- │- │30 │59 │2 │44 │21 │
│ │ │ │ │ │ │ │ │ │ │ │
│1982 │95 │ │ │ │ │21 │ │1 │45 │25 │
├────────┼───┼──┼───┼───┼───┼───┼───┼──┼──┼──┤
│1983 │153 │62 │- │1 │- │25 │36 │6 │74 │33 │
├────────┼───┼──┼───┼───┼───┼───┼───┼──┼──┼──┤
│1984 │156 │69 │- │1 │- │34 │34 │4 │74 │36 │
├────────┼───┼──┼───┼───┼───┼───┼───┼──┼──┼──┤
│1985 │209 │65 │1 │1 │- │23 │40 │9 │98 │94 │
├────────┼───┼──┼───┼───┼───┼───┼───┼──┼──┼──┤
│1949~1985年合计│1767 │607 │1 │18 │12 │252 │324 │29 │418 │222 │
└────────┴───┴──┴───┴───┴───┴───┴───┴──┴──┴──┘

注:1978年全国和省、市科学大会汇总奖励1949~1977年的科技成果210项,一并列入
1977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