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辑 建筑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7&rec=25&run=13

济南的建筑技术发展历史悠久。1865年所建“僧王祠”,此后建成的山陕会馆等
八大会馆,仍沿用“秦砖汉瓦”、肥梁胖柱的砖木结构和传统建筑技术,以木作为构
架,砖墙不承重。施工靠手工操作,运料靠人抬肩扛,垂直运输走斜坡马道。
鸦片战争后,济南的建筑渐次出现中西混合风格。1909年兴建济南火车站,开始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民国时期,建筑施工依然沿用传统技术,城乡民房住宅多为木
屋架瓦顶平房,施工靠手工操作;地基采用开槽和人提石夯夯实方法处理;缺乏统一
的设计规范、施工规程和技术标准。
一、木工和砌筑抹灰
1952年开始使用圆锯。1954年,推广了苏长友砌砖法和双手挤浆法,并采用铺灰
器,工效提高五六倍。1956年开始使用电刨、电锯。80年代初,省建筑科研所研制出
PH-1型喷灰机械手,比手工抹灰工效提高3倍;并研制出墙面刮平机、压光机,改进
了喷浆泵和管接头,实现了内墙底灰泵送砂浆、喷涂上墙、刮平压光机械化。
二、垂直提升运输
1954年开始使用少先吊和木井字架、抱杆等,代替人挑走斜坡马道。1958年,开
始使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构件。1963年,开始使用塔式起重机。次年,省建筑科研所
研制出QL1-25轮胎起重机,用于现场吊装方便灵活。1976年该所与省建筑学校、市建
筑机械厂研制出QT-25塔式起重机,小车变幅,整体拖运,自行架设,最大起重量2.
5吨,最大幅度25米,最大起升高度达30米。至70年代末,济建直属公司拥有塔机49
台。1977年,省建筑科研所、建筑设计院、勘察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工业设备安
装公司和市第一建筑公司研究成功山东体育馆大跨网架屋盖的整体提升技术,屋架采
用平板双向正交斜向空间钢管网架,自重158吨,可覆盖4646平方米,采用28台电动
螺旋提升机,循序协调一次提升成功,技术水平领先国内。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80年代初,济南建筑机械厂研制出QTZ40自升塔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40吨,最大
幅度30米,最高起升80米,起重速度7.4~62.6米/分,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填补了
省内高塔小型化的空白。
三、钢筋混凝土工程
1954年,在济南张庄飞机场施工中,首次采用400升搅拌机拌制混凝土。1955年
,济南铁厂工地开始使用砂浆搅拌机,手工搅拌的历史遂告结束。1962年,开始推广
干硬性混凝土,取代沿用的流动性混凝土。同年,钢筋采用冷加工工艺,提高了强度
并节约了钢材。1958年,钢筋加工采用切割机、弯曲机、调直机和张拉设备,预应力
混凝土也由此产生。次年,济南第一建筑公司开始采用预应力屋架,建成了重型机械
厂主厂房。在混凝土配比中加入氯化钙、硝酸钠等外加剂,以促使早强。钢筋绑扎接
长和少数电弧焊接长技术也开始采用。1960年,开始应用钢筋对焊技术,并用点焊制
作网片。1961年,混凝土的捣实开始使用平板式振荡器;1962年始用插入式振捣器。
同年,市房管局设计室试制成功预制砖筒壳、轻质混凝土填充块肋形钢筋混凝土平板
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檩条三种新型屋盖结构,并在华东农村建筑工作会议上推广。196
6年,钢筋开始采用青岛钢厂生产的16锰Ⅱ级钢,取代强度偏低的Ⅰ级钢,并用它研
制出先张法冷拔低合金钢丝预应力空心楼板,正式投产应用,降低钢耗2/3。1974年
,省建筑科研所研制出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
筑工程,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7年,该所研制出蒸养煤矸石空心砌块,采用
煤矸石无熟料水泥配制混凝土空心砌块,适作民用建筑墙体材料,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78年,济南建筑混凝土构件公司研制出全国第一座15000立方米混凝土中小构件
折线型蒸汽养护隧道窑,获省科学大会奖,后在武汉、哈尔滨、福州、天津等地推广
。70年代,还推广应用了Ⅲ级钢、冷拔低碳钢丝和高强钢丝,钢铰线也介入建筑施工
,促进了轻质高强。1981年,济南第一建筑混凝土构件厂试验成功透明玻璃钢集热罩
养护混凝土构件,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成果推广全国,还普及到东南亚国家。198
3年,省建筑机械厂研制出JS350混凝土搅拌机,以其强制式工艺取代自落式搅拌工艺
。获198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济南引进了气压焊和电渣压力焊技术,应用
于钢筋接长。省建筑科研所研制出NC早强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地基建筑施工
1963年,济南开始采用蛙式打夯机,淘汰了沿用千百年的石蛾、木人等笨重人工
打夯。1964年,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反扁壳整体基础,并在达智街建成三幢多层独立
式楼房,结构保持完好,未出现不均匀沉降,且比常规基础节钢材40%。1970年,济
建五工区在轻工化学厂锅炉房工地采用爆扩桩;二工区在探矿机械厂工地采用倒圆锥
壳基础,直径达2.5米。1972年,省勘察公司研制出组合式钻机,移孔方便,回转钻
进,成孔直径可达1.2~1.5米。1973年,济南开始使用柴油打桩机,夯打混凝土预制
桩。次年,济南四建公司在“4201”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1米,深达30米。19
85年,省建筑科研所等单位研究成功振动式沉管混凝土灌注新工艺,每根长柱桩比预
制桩节约钢材86%。在泺口东、白鹤庄等居民小区施工中推广。
五、三大工具(架杆、脚手板、模板)
建筑脚手架历来采用木杆搭设,铁丝捆绑。1963年,开始推广扣件钢管脚手架及
钢架板,节约了大量木材。70年代前,现浇混凝土全用木模。70年代后开始改用钢模
,并推广应用青岛以钢代木、灵活拼装的定型组合钢模板,同时还采用了桁梁支模和
台模,以及用土胎模、叠浇法、拉模预制混凝土构件。
六、建筑施工新工艺及微机应用
1966年,市房管局实验室针对济南地下水位高,地下室工程渗漏水的难题,利用
钢渣和废硫酸研制出氯化铁防水剂,并在市生产资料批发站等多处地下防水工程中应
用见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75年,建工局引进了升板、大板体系并应用于建筑。
1976年,市房管局设计室与材料供应站试制成功强化粉煤灰大板墙,各项物理、力学
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次年,建成大板墙生产线正式投产应用。1978年,济南第四建
筑公司采用大板体系中的“内浇外砌”多层住宅楼施工新工艺,以筒形大片钢模板现
浇混凝土内墙,外墙仍用砖砌,建成了第一座住宅楼,为砖混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和现
代化开辟了新途径。同年,济南第一建筑公司采用混凝土构件一厂预制的4700平方米
外墙挂板,建成济南钢铁厂热加工车间。1984年,市建工系统采用屋架高空滑移施工
新工艺,在国内首创以提升机在另一端用钢丝牵引滑移就位法,居国内先进水平。获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市住宅建筑科研所进行保温技术研究,利用粉煤灰试制出
屋面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好,且质轻价廉。1985年,济南建筑四公司在施工中进一步
应用“内浇外砌”工艺,推广达30万平方米,使住宅使用面积扩大了3%,抗震性能
增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该公司开发出混凝土与砂浆试块强度数理统计程
序(HSTJ-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分析系统程序(CBFX-1。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工资
管理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统计程序(SWT-1)。济南建筑总公司开发出建筑工程施工图
预算程序(SN01)和微机编制施工图预算系统(TN02),为建筑业的微机应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