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辑 邮政电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7&rec=24&run=13

一、邮政

1899年7月8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一),济南府始设邮政局。邮件的收寄、内
部处理全靠人力搬运手工操作;运输和投递亦靠肩挑步行,通常每人约挑运30公斤,
日行约30公里。1904年6月,开始利用胶济铁路火车运输邮件。1915年添置8辆自行车,
用来揽收投递快信。1921年7月1日,邮政总局开办北京至济南邮运航班,这是济南最
早的航空邮路。1924年,济南邮政添置载重0.75吨的“道奇”牌汽车一辆,首次使用
汽车配合地排车接发火车邮件。 济南解放时,仅有3辆汽车、40辆自行车,没有技术
人员。
1948年10月初成立汽车邮运总站,试办济南至青州汽车邮路,至1949年1月1日胶
济铁路修复后撤销。1950年8月5日起,济南航空邮件汇封专袋,陆运北京转交空运。
1954年,投递邮件全部改乘自行车,结束了步行投递的历史。1956年正式开辟自办长
途汽车邮路。1958年4月,中国民航局开辟北京至上海航线,经济南运输邮件。同年
,接发火车邮件的站内运输,开始用机动牵引车代替地排车,到1963年全部实现机动
化。1960年,在火车邮路上,添置自备邮厢,开始以专用车厢邮运。1964年,邮政、
电信两局分设,济南已有邮政工程师2名。1966年,市邮政局在邮件转运部门安装了
邮件传送机代替人力搬运邮袋,减轻了劳动强度;1967年添置自动出售机,自动出售
邮票、明信片等。1971年购置包裹收寄机,用于窗口服务。1974年,市邮政局购置报
刊捆扎机和信函过戳机,代替了手工捆扎和加盖平信投递日戳。同年,山东省邮政机
械厂成立,时有6名技术人员,主要生产站台挂车和改装邮政运输汽车。1977年,市
邮政局制成自动取包机,代替了营业员往返取包,缩短了用户候取时间。1977年7月
,市邮政局自行设计安装包裹粗分机,自动化程度达到50%。1979年底,试制出包裹
细分机,1982年正式应用。1980年,山东省邮政机械厂研制出Y2-7215A型站台挂车
,适用于邮政短途运输。获省1979~1980年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2年,山东省邮
电科研所与市邮政局研制的报纸自动捆扎装袋作业线正式投产。1985年,市邮政局已
拥有邮件传送机和自动投包机各1台,邮件升降机3台、自动出售机12台、信函过戳机
2台、包裹收寄机17台、包裹分拣机5台、报刊捆扎机4台、报纸分发流水线1条;运邮
自行车291辆、汽车68辆、自备火车邮厢19节。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77人。
二、电信
(一)电报
有线电报。1881年12月,天津至上海电报线路沿运河架通。次年,从济宁引支线
至济南,在山东巡抚署内设电报房,首开有线电报通信。1885年,在南关朝山街设济
南府电报局。到20世纪20年代,济南至周村、潍县、青岛、上海、天津等省内外的有
线电报通信达16处。1921~1937年,仅济南至青岛、天津间采用英制“韦斯登”机,
由人工单工(不能同时收发)通报改为双工(同时收发)通报。1938~1945年,济南至北
京、天津、徐州间开设直达电报线路,并采用了莫尔斯快机收发电报。日本投降后,
国民党接管了济南电信设备,电信事业停滞不前。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利用残存的电信设备恢复了通信。1950年沿用日制“
MF-6”型载波机。翌年,改用美制“X-61822”型音频调幅载波机和苏制“TT12/1
6”型调频载波机。1953年,开始采用美制“T-15”型电传机。1955年又采用联邦德
国制“68D”型电传机。自1957年起,有线电报通信设备逐步由电传机取代。1958年
后,济南与各省、市、专区间全部采用国产“55”型电传机收发电报。1965年,济南
电报通信设备基本上全部采用国产双机头收发报机。
1978年,济南采用山西侯马生产的“BD601”型中文译码机和北京产程控电报中
文译码机等,从而结束了人工译电的历史。1984年5月,采用了法国产“TX-20”型电
子电传机和北京产140线全电子用户电报低数据自动交换机,使济南首开国际、国内
用户电报新业务。1985年12月,在国内第二家采用上海长途电信局研制的256路程控
自动转报系统,使全省15个地区108县先后进入该系统,每日可自动处理电报20万份
。每份电报由原来40分钟左右缩短为2分钟内,提高时效20倍。
无线电报。1914年,济南至青岛间开设无线电台,此为济南无线电报通信之始。
1928年,济南设立短波无线电台,翌年5月又增设一台,与国内各省城进行无线电通
讯。
1955年,采用国产“八一”型15瓦小型电台50部和手摇发电机设备。到1966年底
,济南无线通信全部采用国产“八一”型新设备。1976年,采用国产800瓦“65”型
和250瓦“62乙”型单边带收发讯机,并全部采用国产“55”型电传机收发电报。至
1985年底,济南有无线电路14条,其中,省际人工2条,省内电传5条、人工7条。
(二)电话
市内电话。1902年,济南府安装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磁石式小型交换机一台
,仅供各衙署间电话联络。此为济南市内电话之始。1910年8月,在西关商埠(今西凤
凰街市话二分局址)设立官办电话局。1921年,更换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制共电式交换
机,总容量达3000门,并敷设了部分电缆。1940年,采用美制“威斯坦”共电式磁石
交换机17台,使市话容量由原来的3000门扩至5240门。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利用残存设备恢复市话。1960年,市内电话开通了国产
47式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3300门。1965年6月,又增开4000门。至此,济南市内电
话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和自动化,市话容量由5240门增至12540门。同时,用户人工小
交换机也有了较大发展,由解放初的7户增至116户。1967~1975年,因“文化大革命
”的干扰,市内电话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态。1981年,济南市话采用通话计次技术
。1982年,采用国产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增容4300门。1985年,济南市电信
局研制与微机配套的“复式计次”设备,结束了前者只计次不计时的历史。
长途电话。1920年2月,日本侵略者沿胶济铁路架设12号铜线两条,报话同用,
标志着济南长途电话通信之始。至1937年,济南长途电话电路为磁石式3座席20门,
可通省内外长途电话达92处。1941~1945年,日制MN、HN、CS型三路载波机首先在济
南用于长途通信,使长途电话电路增至10座席50门。
济南解放后,利用残存设备恢复了通信。1956年先后采用匈牙利的BBOT型三路载
波机和民主德国的TFC单路载波机,其容量仍保持在解放初的14座席70门的水平上。
1960年,采用国产中程十二路载波机和济南市电信局自行研制的高六路载波机以及国
产81-102型十二路载波机,其容量扩至60座席300门。1976年开始敷设济南至胶东的
960路同轴电缆工程(于1987年济南至烟台间开通)。1980年,长话机械设备扩至65座
席325门。1981年,济南市电信局利用京、沪、杭中同轴电缆电路和微波电路,开通
济南至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全国21个大中城市长途自动电话拨号,通话质量良
好。同年,济南市电信局共青团路长途通信枢纽工程及5处无人增音站建成使用,并
增设国产JT-801型长途自动交换机,初装规模为360路,半自动16座席,使济南长途
电话进入全自动的时期。至1985年底,人工座席发展到108座席540门,是1966年的9
倍。
(三)电信科研
1966年,山东省邮电管理局载波机厂(今省电信器材厂)仿制的三路载波机和磁石
交换机对提高通信质量和发展市内用户小交换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1976~1985年,
山东省邮电科学技术研究所(1974年1月组建)先后研制出12项通信设备,其中,0.6G
HZ“WZB-12Ⅲ”通信机已被推广应用;0.7GHZ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已移交济南军区
使用。山东省电信器材厂先后仿制生产7种通信设备,其中,HJ-921A型纵横制电话交
换机在全省应用。
到1985年底,济南电信职工369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1人(含高、中级61
6人),占职工总数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