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7&rec=2&run=13

公元前2400年~前1900年期间,济南地区陶器制作已普遍采用轮制技术,陶胎壁
厚仅为0.5~1毫米,烧制成“薄如蛋壳黑如漆”的陶器,成为“龙山文化”的象征。
战国时期,在农田耕作、手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铁制工具。齐国卢(今长清)医扁鹊创
造“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的系统诊断方法成为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汉武帝时
(公元前140~前87年),济南成为全国的重要产铁地之一,设有铁官专管冶铸农具、
兵器,曾造出有名的“济南椎成”剑,为汉章帝所珍藏。公元前48~前33年,济南织
造的“锦”达到了全国最高水平,远销罗马,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济南的古代技术都依附于能工巧匠之身,以经验的形态一代一代沿袭,时盛时衰
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1875年,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济南成立了山东机器局,购进西方的机器设备
,聘请通西学、谙洋务、懂机器制造的中国技术人员负责制造洋枪洋炮。这是山东使
用机器生产的开端。但这种近代技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所限,未能推广应用于手工
业生产。到19世纪末,科学技术依然处于经验的形态。
1901年,山东推行新政伊始,即在济南成立山东大学堂,培养近代科技人才。1
903年,济南又诞生了全省第一个科研机构--山东农事试验场。民国以后,齐鲁大学
、山东工业实验所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陆续在济南建立,学科门类不断增加,传播
近代科学技术的步伐加快。使用机器生产范围不断扩大,1936年全市137家工厂中,
以蒸汽为动力的12家,电力为动力的34家,柴油为动力的13家。由于封建军阀混战,
外敌入侵和鄙薄技术观念的禁锢,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步履蹒跚,处于十分落后的
状态,工农业生产也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生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
展,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的门类迅速增多,学术水平提高很快
;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开始兴起;各类科研机构相继建立,由1949年
的1个发展到1966年的30个;科技队伍从1949年的1249人壮大到1957年的9104人,8年
增加6.3倍。党和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1957和1958年山东省科
委和济南市科委分别建立。科技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与工农业
生产的结合,强化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1949~19
66年),济南在工业方面不仅能仿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设备,而且研制出1.
65×9米龙门刨床、1250吨闭式单点压力机、高级海图纸、无水氟化氢等具有国内先
进水平的大中型设备和国内一流产品;农业方面,在发展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上,逐
步实行科学种田和使用新式农机具,农作物的品种增多,产量不断提高;医学方面,
实行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研究结合、传统医学与新兴医学结合的方
针,不断开辟医学科学的新领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17年来,虽然受到“左”的
影响,但是,济南的科技事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为科技事业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队伍、科技管理、
科研条件等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延误了科技事业的历史进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济南的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
1985年,全市独立科研机构从65个增加到97个,非独立科研机构发展也很快,一批民
办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科技队伍从28275人增加到58288人。有高级科
技人员969人,中级科技人员13505人,分别是1978年的3.4倍和7.5倍。基础科学
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一批像哥德巴赫猜想、配位场理论等具有国际、国内先进
水平的理论性成果;医学、微生物工程、光学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开发研
究方面,取得了如同青蒿素、应用2.4-D生长激素引导根瘤菌进入小麦和向日葵作物
根系结瘤成功的固氮细胞工程研究、五磷酸钕大晶体生长装置及工艺、球团竖炉低压
焙烧炉型工艺、1300吨闭式四点双动压力机、黄河公路斜拉桥工程等一大批具有国际
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软科学研究开始兴起,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引起领导层的
重视;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大批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业
、交通、通讯、城建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农业科研能力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的形成、系统工程的应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速度;新医、新药、新的医疗技
术设备,在防病治病,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市民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8年间(1978~1985年),济南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
果共1534项,其中获国际奖的科技成果4项,获国家级奖的科技成果105项,获部级奖
的科技成果25项,获省级奖的科技成果1021项,获市级奖的科技成果379项。科技成
果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应用之广、效益之好都是济南前所未有的。到1985年,济南
已经拥有一支攻坚能力较强的科技队伍;拥有一批实力较为雄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开发研究机构;拥有一套科技管理、科技学会、科学普及、科技情报、科学器材
、计量测试和技术市场等管理服务系统。济南形成了一个具有全省中心地位和辐射功
能、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开放的科学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