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7&rec=16&run=13

济南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在清末民初已有手工染织作坊三四十家,其生产方式为
人力织染、手工操作,生产技术水平很低。1919年济南鲁丰纱厂(现济南第一棉纺织
厂)首先采用近代机器纺纱织布,成为当时山东最大的棉纺织企业。1933年以后,随
着成通、仁丰等纱厂相继成立和近代纺织技术设备的引进,济南纺织工业由手工向机
器生产迈进了一步,但纺纱机与织布机仍为集体传动,纺纱锭为低速平面锭子,布机
为手工换梭,棉纱千锭时单产仅为19公斤,布机台时单产仅为2.8米。产品简单,一
般为12支粗支纱,最高纺23支纱。印染行业没有机器印花,只有漂池、染槽、烘干机
等简陋设备;产品单一,只有大青、大蓝、190士林、纳夫妥红紫。至解放前夕,科
技发展缓慢,企业濒临倒闭。
1948年济南解放后,在老的清花工序上开始推广开清棉联合机,加强了机器开棉
、除杂和混棉作用,提高了产品质量。1953年在普拉特细纱机上,将罗拉式牵伸改为
皮圈式牵伸,增装细纱吸棉笛管装置,改善了棉纱条干,减少断头,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细纱单产由1953年的24.59公斤提高到1954年的26.11公斤。20世纪
50年代中期,各厂开始应用空气过滤、洗涤、调温、调湿、送风和风量控制等先进的
空调技术控制车间温湿度,为高产优质和改善劳动环境创造了条件。织布机从1952年
开始,由手工换梭改为自动换梭,提高了机台效率,并逐步将丰田、阪本机换上了探
针探纬及纱尾钳装置,解决了双纬、脱纬、稀纬造成的疵点。50年代初,印染工业加
强了对染化料色相、成分的化验分析,使产品成本降低,质量提高。1954年后,相继
研制成功了硫化什色、士林悬浮体轧染、大众蓝轧染等新工艺,开发了一批新的染色
品种。1956年济南东元盛染厂(现济南第二印染厂)印花布试制成功,结束了省内只有
青岛才能生产花布的历史。科技进步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1957年济
南纺织工业总产值已上升到16401万元,比1952年增长3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8
97元,比1949年增长208%。
50年代末,清花机由原来两列改为“58”型三列电气配棉,多棉箱帘子混棉,通
过改造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棉卷不匀率由1.5%降低到1%。对老式普拉特梳棉机进行
技术改造,使单产由8公斤/台时提高到16公斤/台时,一级棉网率达到80%,棉纱上
等一级品率达到90%以上。1962年以后,细纱机由平面锭子(7000~8000转/分)逐步
改造为高速锭子(13000~16000转/分),产量提高一倍。织布机为求得高速优质,皮
圈、皮结采用丁腈橡胶,侧板、梭子采用层压木等新材料,换梭改为变速换梭、气功
制梭等,使布机由每分钟150转提高到每分钟210转,提高产量40%。1963年开始逐步
推广自动抓棉机,解决了人工合花又脏又累且配棉不匀的问题。采用半自动落纱、自
动结经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对新型纺纱(气流纺纱、静电纺纱)、新
型布机(喷气织机、帆布剑杆织机)等进行研究。60年代初,济南第四棉纺织厂采用精
梳机生产60支以上高档纯棉新品种。1965年济南第二印染厂、济南染织厂采用小提花
织物进行印染加工,以其花布雕刻精细、印制优良、花色鲜艳等特点驰名全国,并畅
销香港市场。1965年济南纺织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2290万元,比1957年增长36%;新
花色、新品种已达669个,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大科技人员在逆境中进行新产品和技术开发工
作。1968年,济南第三棉纺织厂开始试纺涤棉纱45支×45支×109厘米涤棉布。1973
年济南第二印染厂研制成功用分散染料新技术生产涤棉印花布。1977年第三棉纺织厂
试制成功了涤粘中长产品。1979年一棉和一印试制成功粘/锦混纺织物,结束了济南
地区只能生产纯棉印染布的历史。
1978年以后,济南纺织工业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推广,装备技术水平有了
较大提高。1982年开始采用国产第一流细纱机FA502、A513,127厘米以上宽幅布机已
占总布机台数的40%,促进了优质高产和出口创汇。济南第四棉纺织厂从日本引进并
条机、粗纱机、电子清纱器,纺出30支、40支优质棉纱,供济南针织厂用补偿贸易方
式引进的日本练漂和针织圆机设备生产弹力衫裤出口。济南第一印染厂从1979年开始
引进24台后整理深加工设备,开发研制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人造麂皮产品
,于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利用引进设备还开发出起毛、磨毛、拷
花、油光等深加工产品。济南毛纺厂引进的罐蒸机,合成纤维厂引进的切断法制毛条
机,第一、二印染厂引进的圆网印花机,都在促进高产优质和开发新产品方面起了重
要作用。电子技术的推广,也收效良好。1985年纺织行业推广应用微机配棉,其性能
精度远胜人工,可迅速求出最佳配棉方案,配棉时间缩短,成本明显降低,预测成纱
质量正确,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了生产。
1978~1985年,济南纺织系统共获重大科技成果135项,其中投产的83项,获市
以上奖励的62项。其中化纤织物平幅松式连续染色机解决了紧式轧染机产量低、质量
差、染化料消耗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具有中国独特风格。济南化学纤维厂研制的
废聚己内酰胺解聚生产己内酰胺,将生产中的废丝、废块解聚,重新生成化纤原料,
变废为宝。济南毛巾总厂1983年研制成功的8810素色割绒毛巾布,以其质地精良、风
格独特打入国际市场,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济南人造毛
皮厂研制的电子提花人造毛皮,实现了用三种颜色组成图案,填补了省内空白。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截至1985年,济南纺织系统有68种产品获
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济南针织厂弹力衫裤获国家金质奖,第一棉纺织厂蓝狮牌
9.7号×3纯棉精梳线和济南毛巾总厂金鱼牌209提花毛巾被获国家银质奖,济南第四
棉纺织厂30支、40支精梳纱实物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