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6&rec=64&run=13

1982年5月召开的山东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在济南、青岛、烟台3市进行弱
智教育试点工作。1983年,济南市先后在经七路第一小学和离明街、北坦、英雄山小
学试办6个弱智儿童辅读班,共招收学生72人。1984年,中大槐树、离明街小学改为
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包括小学附设辅读班,全市弱智儿童在校生共120人。
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主要招收7~14岁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需经医院检查确认智
商50~70)。学习年限为9年。
1985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全国弱智教育经验交流会纪要》规定,弱智教育的目
的是使弱智儿童的身心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智力得到一定开发,具有较好的思
想品德和初步的读、写、算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并初步学会基本
的劳动技能,为从事社会劳动作一定准备。各校(班)根据弱智教育特点和补偿缺陷需
要设置课程,开设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感知肌能和劳动等
科。各种教学从有利于逐步克服学生由于缺陷形成的各种障碍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接
受水平,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和趣味性、直观性,并采取区别对待,加强个别辅
导和通过游戏、模拟动作等做法,培养、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重视复习巩固。此外
,还经常带学生游览公园、参观动物园、看电影及观察农民麦收、秋收等校外活动,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范围。济南市受省教育厅的委托,从1985年开始组织有关人
员编写弱智教育教学计划及1~9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大纲、教材,供全国使用。
弱智儿童入学后,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孙勇
系先天大脑发育受损,智力低下并双手残疾,1983年10岁时入经七路一小辅读班,经
过3年的培养、训练,学会了拼音字母并能拼读1~3年级的语文课本,1985年他参加
的舞蹈《快乐的辅读生》获全区小学文艺汇演二等奖,同年获市第二届弱智儿童运动
会男子乙级组100米第一名。离明街辅读学校1984、1985年连续两次获济南市弱智学
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特殊奥运会的山东弱智运动员
代表队(共8人,都是济南市辅读学校、班的学生)共获16枚奖牌。同年8月,英雄山小
学辅读班学生张虹玫(女、13岁)参加在美国印地安那州举行的第七届夏季国际特殊奥
运会,获4枚奖牌,其中2枚金牌。
辅读学校(班)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普通小学,起初对弱智教育缺乏了解和认识。
各校通过举办知识讲座,请专家系统介绍有关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举行公开
教学评议,组织经验交流及到外地参观等活动,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从省特殊
教育师范学校遴选毕业生充任教师,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志于弱教事业并熟悉弱教工作
的师资队伍。1985年有4篇论文在全国、省特教工作会议暨特教年会上介绍和在《山
东省特教动态》上发表,并有1人获全国特殊教育优秀工作者奖励基金奖。1985年全
市开展弱智教学评优课活动,12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1985年全市共有特教教
师近60人,在校生187人。
辅读学校(班)的教学行政费、设备费等,按1983年省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联
合通知的规定,参照盲哑学校的标准执行。教职员每月加发工资15%的津贴。办公费
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每生每月5元)、学杂费和外单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