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文化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6&rec=55&run=13

1930年6月,历城县设民众教育馆,管辖全县讲演所、民众夜校等民众教育设施。
1931年县民众夜校27处,800余人入学。1932年,山东省民众教育馆在历城县祝甸乡开
辟民众教育实验区,其宗旨为:“普及乡民教育,增进农业生产,完成地方自治,改善乡
村风俗”。据1933年统计,实验区6个村共有成人班17个、妇女班10个,入学人数共34
6人(其中10~15岁儿童159人)。章丘、平阴、长清县也设有讲演所、图书馆、民众夜
校等民众教育设施。
1939年起,长清、历城、章丘、平阴县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在解放区内普遍办
起冬学(民校、妇女识字班等),组织青、壮年农民学习时事政治和文化知识。
抗战胜利后,市区各小学设立民教部吸收市民及近郊农民学习文化。据1947年统
计,有78所小学(其中私立小学22所)设有民教部,共163班,入学人数共6636人;另有
民众识字班38处、58班,参加学习的共有2319人。
建国后,农民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关怀下发展很快。1950年,历城
县上冬学的人数达1.8万余人。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各地开展“速成识
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的通知》,市郊及历城、章丘、平阴、长清县普遍推行“速成
识字法”,开展扫除文盲工作。各县(区)相继建立农民教育领导机构,培训扫盲民师,
进行速成识字试点和组建速成识字班。据同年底统计,市郊参加扫盲班的共8818人;历
城县办起速成识字班175个,学员共5230人。至1955年底,全市共扫除文盲20790人,其
中农民脱盲3082人,农民参加高小班学习的1200人。
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同年8月,济南
市扫盲协会成立,区、乡、街道也相应成立扫盲协会,共有会员10263人,民师3102人。
当时市区(含郊区)共有文盲、半文盲216352人,占市区人口的30.9%,其中郊区农民中
文盲35353人。至1957年6月已组织扫盲教师18000余人,入学人数达86250人,占市区文
盲、半文盲总数的近40%。郊区农民春节后入学人数达10488人。
1958年,农民文化教育发展较快,但出现不顾教育质量,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
的倾向。各县(区)纷纷成立红专学校,据1958年底统计,济南地区有各类红专学校801
处,在校人数达522932人(扫盲班322981人、小学160843人、中学36525人、大专2583
人)。扫除文盲50余万人,为过去9年扫盲总人数的3.69倍,为上年扫盲总人数的12.2倍
。1960~1962年,农民教育基本停顿。1966年初,农民夜校改为政治夜校,以学时事政
策为主,结合学习文化。“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民文化教育遭到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教育逐渐恢复、发展,县(区)成立农民教育委员会,
公社、管区也建立相应机构,并配备农民教育专职干部。1979~1983年,全市参加文化
学习的农民260718人,发放识字教材2.8万余册。1983年,12~40岁农民中文盲、半文
盲率由建国初的80%,下降到7.8%(长清12.9%、章丘4.6%、历城7.6%、平阴8.3
%、郊区5.6%),完成了国家规定的85%脱盲的要求。
1984、1985年,乡办学校发展较快。1984年乡办学校25处,1985年增加到50处;
学员由2803人增加到3237人;民师由1069人增加到1923人;专用校舍由3135间增加到
6347间;专用课桌由4882套增加到738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