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6&rec=31&run=13

1910年(宣统二年),济南中等工业学堂创办,是济南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开端,也
是全省最早的中等工业学堂之一。民国成立后,专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1915~192
0年,先后创建济南艺徒学校(不久改为乙种工业学校)、山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山东
省立模范蚕业讲习所、山东省立乙种商业学校、山东省立模范染织工业讲习所、山东
省立模范职业学校以及山东私立乙种商业学校(后改为甲种商业学校)。
1930年,省立中等技术学校进行调整,全省只保留3所,其中2所设在济南,即第一职
业学校、第二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276人,教职员57人。1932年后又有发展,至1937年
济南共有6所,其中公立4所,即省立济南初级工业职业学校(原省立第一职业学校)、省
立济南女子初级染织蚕丝职业学校(原省立第二职业学校)、省立济南高级农业职业学
校、省会公安局附设助产学校;私立2所,即私立惠商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原私立甲种商
业学校)、私立惠鲁工商职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济南的职业技术学校全部停办,
部分师生南迁。
日伪时期,1939年和1943年,先后建立省立济南初级工业学校、省立济南初级农业
学校和省立济南商业学校,3校设有土木工程、染织、畜产、农、商等科及师范部,除
土木工程科学制5年外,其他各科均为3年。各校派有日籍教官2~3人控制校务,规定日
语为主要必修课程。另外还有3所私立助产学校,即私立重生助产学校、红十字会附设
慈惠助产学校、私立福佑(妇幼)助产学校。1944年上述学校共有在校生1000人(含私
立学校192人),教职员154人(含私立学校40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省立济南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济南农业职业学校、省立济南
商业职业学校继续开办,新建省立医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所,另有惠商初级商业
职业学校、惠鲁商业职业学校和重生助产职业学校、慈惠高级助产职业学校、福佑高
级助产职业学校5所私立职业学校复校或继续开办。1947年,上述4所公立学校共有在
校生1527人、教职员134人;5所私立学校在校生共764人、教职员64人。
济南解放后,对旧型职业技术学校有步骤地慎重地进行整顿和改造。首先对原省
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整,工业职业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商业职业学校分别并
入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农学院和商业专科学校,私立职业学校除重生助产学校自
行停办外,惠商商业职业学校、惠鲁商业职业学校、慈惠助产学校和福佑助产学校均
重新立案,先后复课。1949年上述4所私立学校在校生共708人,教职员75人,比1947年
分别增长10.5%和23%。
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49~1952年,济南新建中等技术学校11所,即铁道部济
南铁路中级技术学校、山东省济南工业学校、山东农学院附设农业学校、山东省助产
学校、山东省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山东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护士学校、济南铁路卫
生学校、济南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济南市工人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山东省济南银
行学校、山东省合作会计学校。同时各校注重招收有相当文化程度的产业工人、农业
劳动模范和参加革命多年的干部参加学习。
1952~1954年,陆续接办私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山东省人民银行接办私立
惠商会计学校(原惠商商业职业学校),并入山东省济南银行学校;山东省合作总社接
办私立惠鲁会计学校(原惠鲁商业职业学校),扩建为山东省合作会计学校;私立福佑
助产学校、红十字会助产学校(原私立慈惠助产学校)并入山东省济南助产学校。上述
2所私立商业学校至接办前累计毕业商科17班、会计科4班,2所私立助产学校累计培
养助产人员899人。旧型职业技术学校全部改组为培养目标明确的新型中等专业学校

1953年5月起,济南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根据山东省第一次中等技术学校会议精
神,开始历时两年的调整、整顿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教学
工作的领导,按专业化、单一化原则调整学校与专业设置,使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组
织更加健全。同时,校舍、设备也大有改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全市中等专业技术
教育步入稳定提高和发展的时期。
1957年,济南有中等专业学校14所,在校生8036人,教职工1742人,专任教师7
18人,分别为1949年的3.5倍、11.4倍、23.2倍和20.3倍。1958年,在“大跃进”的
影响下,济南的中等技术学校盲目发展,一年就翻了一番,1960年又增加到40所,为
1957年的2.85倍。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许多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质
量下降。
1961年7月至1962年6月,中等专业学校又进行4次调整,经过裁并,在济南保留
部、省属学校10所,即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山东轻工业学校、
山东计划统计学校、山东财政金融学校、山东戏曲学校以及山东省济南工业学校、山
东省济南电力学校、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山东省济南商业学校。较1960年学校数减
少30所,在校生减少11698人,教职工减少962人,专任教师减少458人。1963年起又
有恢复和发展,至1964年先后恢复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和济南建筑工程学校。1965年
,济南有中等技术学校15所,在校生6153人,教职工1333人,其中专任教师666人。
同时,在学校管理、师生素质、校舍及仪器设备等方面都达到新的水平。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等专业教育遭受严重摧残,广大教师受冲击和迫害,大
量图书资料被焚毁、遗失,教学设施、仪器设备被损坏,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止。
1972年,在停止招生6年之后,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员录取采取“推荐制”,对
考生只作“政审”,不进行文化考试。由于推荐中弊端很多,新生质量比“文化大革
命”前明显下降。
1973年8月,山东省教育厅根据国务院指示,对济南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整。至
1975年,济南中等专业学校陆续恢复或新建共13所,即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山东省机
械工业学校、山东省建筑学校、山东省轻工业学校、山东省邮电学校、山东省交通学
校、山东省银行学校、山东省商业学校、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山东省人民
医院护士学校、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山东省体育学校、山东“五七”艺术学校,共
计在校生4384人,教职工1637人,其中专任教师842人。由于受“左”的干扰,多数
学校处于半混乱、半停顿状态。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等专业教育稳步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77年恢复
招生考试制度,从而保证了学生质量,教师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办学经费逐年增加
,各校陆续新建了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增加了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1985年
,济南共有中等专业学校31所(1976年后新建14所),在校生14599人,教职工4281人
,专任教师1963人,其中副教授13人、讲师337人、实习教员325人。1977~1985年,
济南中等专业学校累计招生36907人、毕业246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