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学制、教学内容及方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6&rec=28&run=13

一、学制、教学内容
清末山东师范馆属速成培训性质,课程有读经、古文及数、理、化等科,教材主要
由馆内留日教员编译。
师范馆改师范学堂后,设完全科(学制3年)和简易科(学制1年或2年)。完全科课程
有:经学、国文、历史、地理、外国语、理化、数学、博物、伦理、教育、心理、图
画、体操、习字、官话;简易科主要有:伦理、教育、经学、国文、历史、地理、数学
、理化、博物、图画、官话、体操、外国语。
山东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初建时,学制5年(预科1年、本科4年),课程与山东师范学
堂大致相同。
民国成立后,省立一师、省立第一女师学制均为5年(预科1年、本科4年)。课程有
:修身、读经、教育、国文、习字、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法制与经济、图画、手工、农业(或商业)、乐歌、体操。女师减农业(或商业)课,
增设家事、园艺、缝纫课,外国语为随意科。教材均使用教育部规定的新编教材。
192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规定师范教育采取“三三制”
。1923年起,省立一师、第一女师均实行“三三制”,前师(又称初师或简师)、后师各
3年。各校的课程设置略有不同。省立一师的前师设有:国语、数学、英语、自然、生
理、博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劳作、党义、童子军等科
;后师除以上学科(劳作改工艺、党义改公民、童子军改军训)外,增设教育学、心理学
、伦理学、乡村教育、小学行政、教学法、教育测验与统计、农村经济等。女师后师
课程分必修科和选修科,必修课程有党义、国语、英语、数学、生物、物理、化学、
世界史、世界地理、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行政、教学实习、教育统计与测验、体育
、音乐、人生哲学、小学应用艺术、社会学;选修科有修辞学、文字学、文学史、艺
术、国耻教材、小学体育、幼稚教育、儿童心理、乡村教育、政治经济、园艺、医学
常识、应用文。简师课程有党义、公民、国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博物、理
化、体育、音乐、艺术、习字。实行学分制,后师必修科150学分、选修科58学分,简
师178学分。乡师的课程也分必修科和选修科,文化课和教育专业课与女师大致相同,
另外增设乡村教育、乡村社会学等科。
日伪时期,学制仍为“三三制”。课程增设日语,并列为必修科,在总学时中占较
大比例。取消党义、公民科,改设修身科,其他学科与战前大致相同。教材使用日伪
当局规定的教材。
抗战胜利后,恢复执行1922年的“新学制”,课程取消日语,修身改为公民,重设并
强化军训、童子军训练课。
解放初,学制仍为“三三制”。课程设置,公民课改为政治常识课,取消童子军和
军训课,增设新教育学、小学教学法和心理学,其余各科暂不变动。部分教材换用教
育厅编印的新教材,暂用的旧教材删除违背新教育方针的内容。
1953年起,济南师范和幼师均改为后师,学制3年(幼师1983年改为4年),招收初中
毕业生(幼师1952年初建时曾招小学毕业生)。师范课程设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
法(语、英、史、地、音、体、美及自然共8科)、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生理(学校卫生、人体解剖)、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劳作。各学科比例为:专业
课占20.52%,艺体课占15.15%,政治课占6.11%,文化课占57.56%。1957~1960年教育学
、教学法等专业课削减三分之一,取消历史、地理两科。1961年又恢复史地课,同时增
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课比重。幼师在1980年复校后,基本执行部颁教学
计划,根据师资情况略作变通,课程设置语文基础知识与文选、数学、物理、化学、历
史、地理、政治、体育、体操、舞蹈、音乐、儿童文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幼儿卫生学、教学法。均采用全国统编教材。
二、教法
清末,师范教育开始采取课堂分科教学,并设附属小学堂以供师范生“实地练习”
(实习)。
民国以后,师范学校教学仍重视课堂授课与实习相结合。实习内容包括:参观并讨
论小学行政及教学,见习小学行政及教学、试教。乡师学生还须担任民众学校指导员
及参与义务教育试验活动和农场实习。
新中国成立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建国初到1956年,学习苏联教学理论和教
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五个教学原则和注意运用五个教学环节,同时开展观摩教学
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习,实习内容、时间和方法有明确规定,实习结
束时进行成绩考核。
1958年下半年,由于师生参加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过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从1960年起转向以教学为主,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济南的师范教育被严重削弱,几乎被取消。
1976年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师范教育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进行一
系列改革。强调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小学(幼儿园),加强师范性与示范性的教学研究,把
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掌握真实知识和本领。幼师在教学上推行“
达标”制度,制定12项专业基本功和各科教学的基本功重点,强调在基本功上打基础,
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各科必须“面向幼儿园实际、面向幼儿年龄特点、面向幼教工
作需要”,各科教研组与28所幼儿园建立常年联系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在加
强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早练功(读)晚练唱和坚持校文
体队训练及兴趣小组活动,同时定期汇演、评比、观摩,活跃了学生生活,巩固、扩展
了第一课堂教学。1980年后,济南市区师范学校在教改中取得许多成果。幼师在1981
~1985年间,有11个学科参加过省、市年会的经验交流,9次参加全国、华东区学术交
流,5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5篇获全国和省、市优秀科研
奖并在全国性刊物《师范教育》上转载,《论教育思想更新的前提》一文参加第一届
国际创造学学术会交流,被选编入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