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理论教育与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4&rec=25&run=13

一、理论教育
济南解放后,市委对干部、职工理论教育十分重视。解放后一周,中共济南特别
市委即成立学习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干部和职工理论学习,并制定每日两小时学
习制度。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领导同志向机关干部讲授《社会发展史》。1948年
11月, 开始兴办工人业校。1949年3月,开办济南市职工学校。1950年,全市工人业
校已达64处, 学员8300余人。1949年5月,成立机关干部学校,下设11个分校,开办
甲、 乙、丙3个学习组。在教育内容上,从1948年10月至新中国成立前,主要组织干
部学习“入城守则”、“约法七章”、“反对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文件、《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进行党的城市政策教育,为新中国的成立作
思想舆论准备。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全市人民特别是干部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等文献,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新生人民政权教育。从1949年下半
年至1956年底,有3409名干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联共(布)党史》、《苏联社
会主义经济问题》;有3255名干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有3741
名干部学习了《哲学常识读本》 ;有10100名干部学习了《经济常识读本》、《中国
现代革命史》。同时,组织全市各级干部学习中宣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
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提纲》;组织4100名中、小学教职员学习哲学常识、《联共(布)党史》;组织5000余
名工商业者学习对资本主义改造政策、 政治常识;对64000名职工进行了“共产主义
与共产党教育”;举办科学知识讲座100余场等。
为搞好这一时期的学习,市委强化了理论宣传队伍的建设,做到有组织、有计划
、有措施、有制度,使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市机关干部学校配备兼职教员
55人;成立了25人的讲师团,巡回于基层讲课;各级各类业余学校配备了理论辅导员
;市区各工厂、学校、街道配备了理论报告员、理论宣传员。据1956年底统计,全市
共有理论报告员318人,理论宣传员6992人。1953~1956年,市委连续召开第二到第
七次全市宣传员代表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提高了理论宣传队伍的素质。这些
,为加强全市党的思想建设,贯彻落实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59年,市委组织全市各级干部学习毛
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在山东省省级机关党员干部大会
上《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报告;组织6000多名干部学习《哲学常识读本
》,县以上干部学习《政治经济学》;组织万余名(累计)干部参加电子计算机等科学
知识讲座;组织1000余名工商界人士学习社会发展规律基础知识、社会主义经营管理
基础知识、时事政策等。这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主要是围绕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重大课题展开的。1960年,在干部和群众中开展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运动
。1961年9月至1963年6月,对全市13000余名干部进行轮训。1963年,市委制定干部
通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计划。1964年开始,干部理论教育坚持每周星期五上
午和二、四晚上集中学习毛泽东著作。1965年3月16日,市委召开24000余人的干部大
会,号召学习毛泽东著作,由此形成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各级党组织都把学习毛
泽东著作摆在首位;机关干部把每天工作的第一小时作为学习毛泽东著作时间,称“
天天读”;全市80%以上的职工都参加了学习。这期间,全市城乡反复召开活学活用
毛主席著作讲用会,推广林彪所谓“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经验,使党的理论教育
工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条主义严重泛滥。虽然在1971年也组织全市县以上领导
干部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哥达纲
领批判》、《法兰西内战》等马列主义原著,对干部的理论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和“左”的思潮的影响,整个理论教育
工作基本上被学习“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和“最高指示”(毛主席的话)所代替
,全市的理论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破坏,走上简单化、形式化、庸俗化的极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理论
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认真清除理论工作“左”的影响的同时,组织干部群众深入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补课。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9月至1980年,累计举
办学习班1170多期,有57500多人参加学习;组织讨论会、报告会16000余场,听众达
几十万人次,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1979~
1982年,组织干部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十大关系》、《关于建国以
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及党的十二大文
件等。
1983年初至1984年上半年,组织全市各级干部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
文献选编》、《陈云文稿(1949--1956)》、《邓小平文选》三本书,其中《邓小平文
选》是理论学习的重点。1984年10月起,开办济南市干部自修电视大学,全市16000
多名党政干部参加学习。1985年,组织近万名干部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1986年组织全市干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两本书。1987年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及中宣部
编写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文献选编》。1989年“六四”事
件以后,主要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关讲
话。随后又组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学习纲要》和《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
习纲要》两本书。1991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市委决定党的各级干部要认真学
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为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1984~1990年,对全市大专以下学历的14000余名干部分甲、乙、丙组进行马列主
义理论正规化教育,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等课程。到1990年,全市共有52805人分别获各种学科单科
结业证书,其中,8808名干部获甲组全部学科结业证书,3116名干部获乙组全部学科
结业证书。
1992年,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
入新的时期。市委决定把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作为全市干部群
众理论学习的重点。市委宣传部结合济南实际编写了5万多字的辅导材料,各级领导
干部举办报告会、宣讲会8000多场次,20多万人次参加,推动了理论学习的深入发展

这一时期,理论教育的主要做法是:①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学习中心组。学习中,
市委始终把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作为重点,从市委常委到各
县区局(公司)党委(党组),普遍成立了中心组,坚持每月集中3~5天学习。一般干部
主要利用每周二、四下午或周六上午学习日进行学习。②层层办班。每次组织重大学
习,市委都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邀请领导、专家、学者授课,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委
讲师团联合组织实施。1987年以来,通过各种培训班培训骨干3500人次;通过党校脱
产培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800人次,全部在职应训干部已轮训一遍。全市各级党组织
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举办培训班,使理论骨干先学一步。③搞好
学习辅导。市委在办班培训骨干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习辅导,集中解答学习过程中
干部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为此,1985年恢复重建了市委讲师团,具体
负责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辅导任务。市委宣传部则根据理论学习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经常编写宣讲提纲和辅导材料,录制录像带或录音带,加强
对理论学习的组织和引导。1986年以来,共编印各种辅导材料近百万字,录制下发学
习录像、录音带近万盘。
二、理论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市委即成立了中共济南市委党训班(市委党校前身)和市委讲
师团。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他们在宣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干部群众进行理论教
育的同时,也在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一些科研成
果。“文化大革命”时期,理论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真正使济南市理论研究工作进入
正常轨道并逐步走向繁荣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时期,理论研究工作
取得空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和发展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学术团体。
1979年11月成立编制30人的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2年2月,济南市社会科学联
合会成立。随后各种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相继成立。如教育学会、法学会、金融
学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统战理论研究会、中共党史学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
究会等。至1992年,全市已建立市级学术团体35个,拥有会员29000多人,形成全市
群众性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网络。为加强领导,1988年12月,成立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领导小组;1989年1月,成立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会,以基金方式资助
研究活动。二是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各种研究机构和团体成立后,遵循“
立足本市、注重应用、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方针,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
、科学知识普及等活动,先后主办了全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问题研讨会以及济南
市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生产力标准讨论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理论研讨会等全市性理论研讨活动。截至1992年底,全市共举办各种学术讨论会
近400次,参加人数达2100人次。三是理论研究成果显著。1983年起,开始组织全市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表彰活动。截至1992年,有355项成果获奖,其中40
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此外,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各级干部群众先后
在市级报刊发表论文2550余篇,编辑出版论文集和专著80本,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
10篇,由省以上出版社出版专著220本,在中央一级报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完成省、
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近30项,其中许多研究成果进入各级领导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