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市级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3&rec=103&run=13

晚清,济南掌管民政事务的机构为户房,主要职掌荒政赈济。同时设有养济院、善
济堂等恤政机构。
民国初年,民政事务由道尹公署内务科、县知公署民政科管理。1929年济南设市
后,市政府设社会局,公益、慈善事业、灾情、救济、社会制度、风俗等民政事务由该
局第三科掌理。
日本侵占济南后,伪市公署设社会科掌理民政。1940年8月改为社会局,内设社会
科。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管济南,市政府仍设社会局。局内先由社会科,后由第一科
掌管民政。不久又增设合作指导室军事科,管理兵役、民训、户政等。第一科和第三
科专管民政事务,主要职掌公益慈善团体的设立及指导监督,灾民救助,市民生计改善
,民食调剂及物价平准,劳动者保护及指导,市仓事项,宗教团体调查及监督等。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设政务部,分管支前、优
抚、建政、区划、减租减息、土地分配、救灾救济、社团、房产、户籍、民族、外侨
等民政工作。10月5日,设立济南特别市市政府民政局,内设民政、战勤、社会福利、
人事、内务等5个科室。
1949年5月,济南特别市市政府民政局改为济南市人民政府民政局。11月,民政局
机关设社会科、福利科、民政科、秘书室。1950年,为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增设优抚科
,同时成立济南市转业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民政局。9月,成立济南市民族事务委
员会,编制列入市民政局。10月设立抗美援朝支前委员会,后改称过军接待委员会。1
951年3月,增设建政科,基层政权建设列为民政工作内容。
1952年12月,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济南分会成立,办事机构设在民政局,将福利科的
救灾、救济等工作移交救济分会;福利科与社会科合并为社会福利科。1954年9月,建
政科并入民政科。
1956年7月,社会福利科重新分设为社会科、福利科,并增设生产指导组;救济分会
机构撤销,其业务交社会科。
1958年2月,机关整编,社会科和福利科合并为社会福利科;生产指导组改为生产办
公室;转业建设办公室撤销,其业务并入优抚科;民族事务委员会由民政局划出;设立济
南市精神病人管理所,隶属民政局。
1959年4月,生产办公室撤销;生产教养院的临时收容所划出,改建成济南市收容遣
送站;济南市接待转运站改为山东省济南市过军供应站。同时新建公墓管理处和火化
场的筹建组织。12月,增设人事科、生产科。1960年初,生产教养院改为济南市社会福
利院,精神病人管理所改为济南市精神病人疗养院。新建济南市烈士陵园管理处。19
61年,设立济南工读学校。公墓管理处改为殡葬管理所。1962年,生产科撤销,业务并
入社会福利科。1963年3月,殡葬管理所改为殡葬服务公司;同时,成立济南市火化场,
隶属殡葬服务公司。8月,工读学校改为济南市儿童教养院。1965年4月,增设事业科。
6月,儿童教养院并入社会福利院。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市民政局下设办
公室、人事科、社会福利科、优抚科、民政科、事业科及过军供应站、收容遣送站、
社会福利院、精神病院、拔丝镀锌厂、烈士陵园管理处、殡葬服务公司等7个直属单
位。“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民政局被撤销,民政工作归属济南市革命委员会生产
指挥部区县组。1969年11月成立济南市内务工作革命领导小组(简称内务组),管理民
政、政协、侨务、民族等工作。1970年7月,撤销内务组,成立济南市内务局革命委员
会,设政工、民政、统战、办事、民主人士学习5个组。1972年1月,民政和政协分开,
3月,成立济南市民政局革命委员会,设办事、政工、社会、优抚4个组。1975年10月增
设民政组。
1978年市民政局机关各业务组改为科,办事组改称办公室,增设生产计划管理科(
后为行财科)。1979年11月,成立济南市盲哑人协会,办公室设在民政局。1980年6月,
市中区盲人按摩诊所移交市民政局,后改称盲人按摩医院;成立济南市回民殡葬服务站
。1981年,市机械局将济南电器厂(原为福利生产单位)移交民政局。复员退伍军人安
置工作由优抚科划出,成立济南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同时,成立济南市军队离
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1982年3月,增设济南市社会福利工业公司,主管社会福利生产

1984年5月10日,撤销行财科、社会福利工业公司,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并入
优抚科。12月,增设老干部科。
1985年,民政局下设英雄山烈士陵园、社会福利院、精神病院、收容遣送站、过
军供应站、过军接待站、殡仪馆、盲人按摩医院、社会福利厂、拔丝镀锌厂、电器厂
等11个直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