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栽培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2&rec=36&run=13

一、施肥

(一)农家肥(有机肥)
解放前至解放初期,农作物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有人粪尿、圈肥、草木灰
、土杂肥、炕洞土、锅头土、豆饼、棉饼等。农家肥主要用作基肥,亦作追肥施用。
60年代初,开始用人粪尿为原料造颗粒肥,同时大搞七挖八换,挖湾、塘、沟泥、鸡
窝、栏圈,换锅头、炕头、旧屋等,雨季沤制草绿肥。70年代,推广秸秆还田和大积
大造草、土、粪三混合的土杂肥。前者因部分农村烧柴困难没有全面推开,后者因土
多粪少沤制时间短,收效不大,1978年后暂停。进入80年代,畜牧业向商品化发展,
家畜、家禽数量增长较快,肥料质好量多。1983~1985年,平均每公顷施土杂肥45立
方米左右。

(二)化肥
清朝末年至解放前化肥随“洋货”流入济南,农民视为异物,且无钱购买,应用
极少。解放初,人民政府向农民贷款供给肥田粉(硫酸铵)作试验,增产效果显著。1
953年后开始推广。1962年以后,各县县办、社办化肥厂、磷肥厂先后建立,化肥用
量、品种逐年增加。60年代施用氨水较多,70年代中期磷肥、复合肥日益增多,特别
是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后,磷、钾化肥用量显著增加,部分地区开始施用微量元素
锌、硼、锰等。氮、磷、钾的施用比例,60年代为2∶1∶0,70年代为8∶1∶0,198
0年2.3∶1∶0,1983年为2.3∶1∶0.01。1985年全市施用化肥总量22.89万吨,平均
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1065公斤(折纯量225公斤),施氮、磷、钾比例为2.3∶1∶0.01

(三)施肥方法
1.基肥解放前用农家肥作基肥,每公顷7500公斤左右。饼肥除少数农户外,一般
无力施用。解放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开展积肥运动,广开肥源,提倡集中施肥,变
铺粪为耩粪,改明施为暗施。50年代以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养猪事业的发
展,施肥量增加较快;60~70年代每公顷施肥量30000公斤左右。1973年后开始使用
氨水作基肥,每公顷600~750公斤。80年代多用碳酸氢铵和磷肥作基肥,每公顷碳铵
600~1125公斤,磷肥450~600公斤。
2.追肥解放前,多数农民无力使用追肥,间有使用者,每公顷也不过施粗肥150
~225公斤。建国后,追肥面积逐渐增加,追肥作物范围逐渐扩大,50年代仅小麦追
施越冬肥,至60年代发展到玉米追施拔节肥。70年代化肥数量增多,开始使用氨水作
追肥,平阴县1978年调查,小麦每公顷追施氨水600~750公斤,玉米每公顷追施氨水
450~600公斤。80年代,用作追肥的化肥种类增多,数量增加,一般每公顷追施碳酸
氢铵750~1125公斤,尿素300~375公斤。
二、灌溉
解放前,济南水浇地很少。除菜园地浇水外,粮、棉、油作物基本上只靠自然降
雨。解放后,随着水利设施的不断增加,水浇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作物灌溉条件逐步
得到改善。50年代小麦只能浇抗旱水、保苗水;70年代后,有水浇条件的均能按照作
物需水规律浇水。小麦一般浇三水(封冻水、起身拔节水、灌浆水),玉米浇拔节水、
抽穗水,棉花浇保桃水等。
三、合理密植
解放前,济南无密植习惯。小麦采用大背垅条播,行距平均0.5米左右;玉米、
春地瓜、高粱、棉花每公顷株数在1.8~3万株,谷子12~30万株。解放后,1952年开
始推广合理密植,各种作物密度有所增加。1958年,农作物过度密植,小麦每公顷播
种量达450公斤,高者超过750公斤,造成减产。1965年后,小麦由宽幅密植改为畦麦
条播,用种量每公顷120公斤左右;玉米每公顷37500株,地瓜45000株,密度比1957
年增加30%以上,促进了产量的提高。80年代后,各种作物基本都能根据地力水平、
产量指标、品种特性等确定种植密度。小麦每公顷播种量在120公斤左右,玉米每公
顷留苗6~6.8万株,谷子每公顷留苗60~82.5万株。
四、新技术开发应用
1950年引种岱字15号棉花良种,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52年开始使用化学肥料
;用化学农药治虫;小麦采用“朝阳沟”种植法,并用靠耧、套耧播种法实现密植;
引进推广地瓜良种胜利百号,普及迅速,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56年开始推广玉米
良种金皇后等,并实行间作套种。1958年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
密、保、管、工),地瓜推广“丰产沟”栽培技术和回龙火炕育苗。1964年地瓜推广
“窝瓜下蛋”栽培技术;花生推广清棵蹲苗技术。1965年推广玉米杂交种和杂交种制
种技术,由种植双交一代种发展到种植单交种。1966年棉花推广应用旱地“水种包包
”播种技术。1970年后推广地瓜“九改”栽培技术。1979年后推广施用磷肥、钾肥、
锌肥、复合肥和作物叶面喷液肥技术。1980年推广应用鲁棉1号良种,棉花产量出现
大转折;大面积推广花生麦田套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