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粮食作物品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2&rec=27&run=13

济南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1840年 (清道光二十年) 《济南府志》载:
“谷之属有稷、黍、秫谷、禾参子、稗子;麦有小麦、大麦、改麦、青稞麦;豆有大
豆、小豆、绿豆、豌豆、豇豆、青黄豆等;大豆有黄、黑黎之分,小豆有红小豆、白
小豆之别;高粱、玉蜀黍、稻谷、荞麦皆有种植。”
自1840年至济南解放前100多年间,济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谷
子、高粱、大豆、稻谷等,共有品种约90个。
1948年济南解放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注重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
。各粮食作物品种进行了几次大的更新。至1985年,全市拥有小麦、玉米、地瓜、谷
子、高粱、大豆、稻谷和小杂粮优良品种274个。
一、小麦
解放前小麦品种主要有小红芒、鱼鳞白、红秃头、白秃头、透灵子、紫秸白、大
青秸、蝼蛄腚、小火麦、半芒子、蚂蚱头、鲜麦、白麦等十几个品种。解放后,先后
选育、引进新品种近80个。50年代选育引进13个,前期以种植齐大195、泗水38和蚰
子麦为主,中后期以碧码1号、4号为主。1957年,全市种植碧码1号、4号4.33万公顷
,占全市小麦总播种面积的28.1%,单产比蚰子麦增产20%以上。此为解放后济南小
麦的首次品种更新。60年代,先后选育引进新品种24个。初期主要引进丰产3号,试
验并推广了济南2号、4号、6号、8号、9号和济南矮秆6号,其中以济南2号推广面积
最大,推广时间最长。此为小麦品种的第二次更新。60年代中、后期,先后引进辉县
红,滕县2411,跃进5号、8号,红蚰包,白蚰包,山农4号、5号,北京1号、8号,中
阿1号和阿尔巴尼亚品种阿夫、阿勃等近20个新品种。70年代,开始推广山东省农科
院培育的泰山1号、4号、5号,其中以泰山1号为主,该品种比原推广品种增产15%以
上。各县采用稀植高倍繁殖,建立繁殖基地,仅2年时间即推广到全市各县(区),是
济南第三次小麦品种更新。70年代中后期,引进推广了济南10号、13号、14号,山农
6号,昌乐5号,淄选2号,白高38等15个新品种,其中以济南13号、昌乐5号推广面积
最大,济南13号比原推广品种泰山1号增产10%左右。进入80年代,全市又推广引进
了20余个新品种,是济南小麦第四次品种更新。1981~1985年,济南种植的小麦新品
种除济南13号、昌乐5号为继续推广品种外,还有山东培育的山农辐63、66,鲁麦1号
、2号、3号、4号、5号、7号、8号、11号等新品种。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有渭麦5号
、晋麦16号、晋麦21号、秦麦3号、京选8号、京花1号、科红1号、丰抗13、蒿选2号
等。同时还试验推广了泰山8号、山农587、济南10号等品种。1985年,全市播种“山
农辐63”4.69万公顷,济南13号3.46万公顷,分别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38%和28%;
昌乐5号种植面积仅次于以上两个品种,此3个品种为80年代前半期济南小麦的当家品
种。
二、玉米
解放前种植小粒红、小火棒、碌碡脐、鸭子嘴、红骨头、草玉米等十几个农家品
种。解放后,先后选育引进新品种、自交系、杂交种近百个。50年代,引进推广6个
。1952年,引进推广金皇后,继续利用小粒红。1953年,引进推广安东大马牙(黄马
牙、白马牙两种)。1954年,引进推广坊杂2号、坊杂4号、齐玉24号等。50年代,历
城县首次杂交制种,1957年,农业部在历城召开全国玉米杂交制种现场会。60年代,
除继续种植原有部分品种外,引进推广玉米自交系同杂交一代种15个。前期以双交种
为主,主要品种有双跃3号、双跃150、双跃151、双跃35、双跃80、双跃4号、中杂2
2等。中后期引进推广单交种泰单71、泰单74、群单105、新单1号、新单7号、华金、
华威和罗马尼亚品种维斯康新等。以上杂交种,比当地原有品种增产20~25%。推广
面积最大的为双跃3号、双跃150和华威单交种。70年代初,玉米大小叶斑病大发生,
品种更新,又先后引进推广鲁单31、烟三6号、郑单2号、中单2号、丰单1号、丹玉6
号、群单105、鲁原单4号、中三交、鲁单36、泰单75、新单1号、相三1号和东岳9号
、10号、11号、12号和烟63、鲁单3号、鲁单20等24个单交种和三交种,其中,推广
面积最大的有郑单2号、烟三6号、群单105。80年代品种又一次更新,1983年开始,
两年内全市推广普及了紧凑型、高光效新品种鲁玉2号、鲁玉3号和烟单14号。同时先
后引进推广了鲁玉1号、4号、5号、7号,莱农2号、6号及鲁原三2号、鲁单37、中原
单4号、鲁单36×黄早4、原武02×白风154、鲁原单4×黄早4、东单1号等单交种、三
交种和优良杂交组合20多个。
自推广杂交种以来,各县都建立了制种基地,配制杂交种,繁殖自交系,一则自
用,二则支援外省外市。繁殖自交系的面积和种类各县根据杂交种的种植计划而定。
1980~1985年,主要繁殖的自交系有原武02、威风322、旅28、繁35、黄早4、罗系3
、自330、获白、旅112、莫17、唐四平头、107等十几个。1975~1985年,仅历城县
累计配制杂交一代种1000万公斤,该县仲宫镇1984年建立了万亩(667公顷)制种基地

三、地瓜
解放前主要种植大红、二红、白薯、大红袍、白椿树根等七八个品种。解放后,
先后选育引进新品种15个。50年代,引进推广胜利百号、华北52-45、华北553内源、
一窝红、懒汉等5个品种,以胜利百号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60年代,继续沿用
50年代品种,并仍以胜利百号为当家品种。70年代,引进推广徐薯18、南京92、烟薯
3号、丰薯1号、丰收黄、丰收白、一窝红、济薯1号等8个品种。以徐薯18、南京92和
烟薯3号为当家品种。80年代,继续推广种植70年代的品种,以徐薯18和烟薯3号为主
。此期试验推广过济薯7号,但因不抗根腐病未能推开。1983年,引进徐薯18原种77
-6,产量质量均优于徐薯18,历城县推广面积较大。1985年统计,全市地瓜良种面积
3.01万公顷,占地瓜播种面积的97%。
四、谷子
解放前农家品种甚多,按颜色分称黄谷、红谷、白谷;按性质分有饭谷、粘谷。
主要品种有母鸡嘴、大毛谷、刀把齐、阴天旱、墙头檐等5个。解放后,品种不断引
进更新,先后引进推广品种20多个。50年代,引进推广金线子、燕子811、60日还仓
和当地农家品种柳条青、绳头子、狼尾巴、小芒谷、三地黄、十里香、黑汉腿、小把
谷、小黄谷、水里混等十几个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60日还仓和老品种阴天旱和母
鸡嘴。60年代,以老来松和老品种60日还仓、阴天旱、母鸡嘴等为当家品种,以红熟
谷、齐头白等七八个品种作为搭配。70年代,引进推广杂交种鲁谷2号、郑定2号和鲁
谷4号,60年代的老品种柳条青、阴天旱等种植面积仍较大。80年代,引进推广鲁谷
5号、鲁谷6号、豫谷1号、鲁谷7号、7533等5个优良杂交种,搭配种植原有品种。19
85年,谷子良种面积1.81万公顷,占谷子总播种面积的96%。
五、高粱
解放前主要种植红高粱、白高粱、黄高粱3种。解放后,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24
个。50年代,基本沿用原有农家品种打锣槌、麦皮子、气煞雾、黄罗伞、铁杆子、歪
脖子、披头僧、矮高粱等十几个品种。60年代,除继续沿用50年代部分品种外,引进
推广了鹿邑歪头、熊岳253、多穗高粱、秋高粱、抗蚜2号等七八个新品种。70年代,
引进推广杂交高粱为主。主要品种有原杂4号、原杂10号、晋杂5号、遗杂7号、遗杂
10号等。80年代,多种植高秆型品种,主要有鹿邑歪头、气煞雾等老品种。1985年,
高粱良种面积0.42万公顷,占高粱播种总面积的63.6%,其中,鹿邑歪头0.29万公顷
,占良种面积的43.9%。
六、大豆
大豆种类繁多,名称复杂,通常所说大豆系指黄豆和黑豆。解放前,黄豆有大粒
黄、小粒黄、兔子眼、平顶黄、牛毛黄、青黄豆、青豆皮等40多个品种;黑豆有牛角
青、老鼠眼、平顶黑等近10个品种。解放后,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15个。50年代,主
要沿用解放前的农家品种,后期引进益都平顶黄。60年代,引进推广齐黄1号、5号、
向阳1号3个新品种。70年代,引进推广东解1号,跃进5号,文丰5号、7号,日本大黄
豆,济阳大黑豆等6个新品种。80年代,引进推广早熟品种尤比例和鲁豆1号、4号,
徽选黄豆,英选大豆等5个新品种。1985年大豆良种播种面积0.89万公顷,占总播种
面积的85%。
七、水稻
解放前,多用当地农家品种竹竿青、铁把子、八月忙、小黄金等4个品种。解放
后,先后引进国内外新品种近20个。50年代,除沿用解放前的老品种外引进推广了银
坊、水源三百粒2个新品种。60年代,引进推广农垦39、农垦40、小站101和日本品种
田边5号等4个新品种。70年代引进推广京引33、京辐1号、东方红、红旗6号、反修1
号、京引119等6个品种。80年代后引进推广日本晴、京粳5号、中花8号、香稻2号、
70-8-3、墨稻和旱稻黎优57、秦爱等十余个品种。1985年,水稻全部良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