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2&rec=170&run=13

一、防大汛

(一)晚清民国时期
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初期,沿黄民众自行修堤埝防洪。1884年山东河防局建
立,有河工营勇担负防守抢险,人力不足时征调民众参加。1899年建立泺口中游分局后
,基层组建河防营,由营官、哨官、汛兵担负防守。
1912年后,营防改为段汛,防汛任务按段汛分段防守。1930年,在段汛机构内设工
程汛和防守汛,由汛长、汛目、汛兵担负抢险筑工和防守,遇较大洪水或发生险情时
征调民众上堤协防。
(二)建国后
济南解放后,黄河防汛保安全已成为人民政府的一件大事,防汛组织领导、队伍
建设、物资准备等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加高堤坝战胜1958年大水
1.指挥机构自1949年开始,全市每年都于五六月份部署防汛工作,同时组建市、县(
区)、乡(镇)防汛指挥机构,由市、县(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指挥、政委,
各级党政军有关部门及黄河修防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副职和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政治宣传、工程、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安全等相应办事机构,组织指挥防汛工作

1949年汛期建立的联合防汛指挥部,由济南警备司令部司令廖容标任指挥,市长
姚仲明任政治委员,指挥部下设
政治、秘书、工程3处,指挥全市抗洪斗争。1958年由市长刘乃殿任指挥,市委书记
白学光任政委,并设有办事机构。指挥部还下设了1、2、3、4防汛梯队、大队及各级
梯队党委大队总支等组织。
2.群众防汛队伍分为一、二、三线建制,沿黄5公里以内村庄为防汛第一线,以
民兵为基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吸收有防汛经验的积极分子组成防汛基干
班和抢险连;第二线防汛队伍以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壮劳力组成基干班和
防汛预备队;第三线队伍以距河较远的村庄精壮劳力组成防汛支援力量。人民解放军
防汛抢险连队,主要负责防守重要险工、险段,是多年来抗大洪抢大险的主力军。
3.物资准备在防汛物资准备方面历年除国家按定额储备的抢险物资外,群众防汛
队伍的物资准备由所承担的村或个人按规定储备并已形成制度化。每年汛期在部署检
查落实组织准备的同时落实物资准备,以保证抢险需要。
4.通信建设1949~1985年,济南黄河修防处、段相继设置了电话交换机6台,中
转线20路,无线双功、单功报话机8端,配有专业人员40名,已经形成上经山东河务
局通黄委会、下通地方各级政府和基层县黄河修防段、分段、险工点、涵闸管理所等
单位的通信网络。
二、防凌汛
冬季,济南河段由于气温差异,由下而上结冰封河,形成黄河凌汛。
晚清民国时期,黄河凌汛无有效防御措施,一遇凌洪暴发,民埝官堤便漫溢决口
。1855~1949年济南河段共发生凌汛决口17次,造成严重灾害。
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黄河凌汛的防御,提出“以守为主、破
冰为辅、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在不断加固堤防的同时,不断强化防凌洪领导机构
和队伍建设。每逢凌汛期,市、县(区)、乡(镇)各级防汛指挥部严密协作,迅速组织
起防凌洪队伍,并分别组成观测组、爆破队等,及时对冰桥冰坝进行爆破,解除了凌
汛威胁。1949~1985年的37年间,黄河济南段从未出现过凌洪决口。

1948~1985年济南泺口水文站最高水位及最高水流量
┌───────┬───┬──────┬───────┬───┬──────┐
│时间 │水位 │流量 │时间 │水位 │流量 │
│ │(米) │(立方米/秒) │ │(米) │(立方米/秒) │
├───────┼───┼──────┼───────┼───┼──────┤
│1948年10月8日 │29.69 │6500 │1967年9月16日 │29.95 │7170 │
├───────┼───┼──────┼───────┼───┼──────┤
│1949年9月22日 │30.70 │7410 │1968年10月16日│30.01 │7140 │
├───────┼───┼──────┼───────┼───┼──────┤
│1950年10月25日│29.34 │6300 │1969年8月4日 │27.94 │3100 │
├───────┼───┼──────┼───────┼───┼──────┤
│1951年9月12日 │28.97 │5800 │1970年9月3日 │29.75 │5750 │
├───────┼───┼──────┼───────┼───┼──────┤
│1952年8月15日 │28.80 │5100 │1971年10月26日│29.09 │3740 │
├───────┼───┼──────┼───────┼───┼──────┤
│1953年8月8日 │30.00 │6860 │1972年9月6日 │29.53 │3790 │
├───────┼───┼──────┼───────┼───┼──────┤
│1954年8月15日 │30.37 │7290 │1973年9月5日 │29.76 │3880 │
├───────┼───┼──────┼───────┼───┼──────┤
│1955年9月21日 │29.09 │5880 │1974年10月10日│29.89 │3470 │
├───────┼───┼──────┼───────┼───┼──────┤
│1956年7月1日 │29.23 │6060 │1975年10月9日 │31.55 │6470 │
├───────┼───┼──────┼───────┼───┼──────┤
│1957年7月25日 │31.26 │9630 │1976年9月5日 │32.14 │8000 │
├───────┼───┼──────┼───────┼───┼──────┤
│1958年7月23日 │32.09 │11900 │1977年7月10日 │30.27 │5400 │
├───────┼───┼──────┼───────┼───┼──────┤
│1959年8月25日 │29.30 │7370 │1978年9月23日 │30.32 │4660 │
├───────┼───┼──────┼───────┼───┼──────┤
│1960年8月8日 │28.13 │3520 │1979年8月18日 │30.57 │4870 │
├───────┼───┼──────┼───────┼───┼──────┤
│1961年10月30日│29.23 │5550 │1980年7月8日 │30.20 │3310 │
├───────┼───┼──────┼───────┼───┼──────┤
│1962年8月20日 │29.09 │5820 │1981年10月8日 │31.41 │5750 │
├───────┼───┼──────┼───────┼───┼──────┤
│1963年9月27日 │28.69 │5420 │1982年8月8日 │31.69 │6010 │
├───────┼───┼──────┼───────┼───┼──────┤
│1964年7月31日 │30.34 │8400 │1983年10月11日│31.24 │5740 │
├───────┼───┼──────┼───────┼───┼──────┤
│1965年7月25日 │28.46 │5320 │1984年9月28日 │31.47 │6420 │
├───────┼───┼──────┼───────┼───┼──────┤
│1966年8月3日 │29.66 │7600 │1985年9月20日 │31.59 │6510 │
└───────┴───┴──────┴───────┴───┴──────┘

注:水位基点为大沽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