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济平干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2&rec=152&run=13

1959年,济南市勘测设计了济平干渠工程,计划从东平湖引水灌溉平阴、长清2
县沿黄土地并往济南市区送水。
干渠从东平湖陈山口闸开始,经平阴县境内姜沟山口,于小河口东过浪溪河,在
孔集庄东南穿玉带河,经刁山坡东北山口、草山洼、双猴子山口,在院二庄东北穿过
平阴护城堤,再经博士山口、栾湾洼、贵平山口入长清县境,下游至段店兴济桥。干
渠全长94.5公里,设计渠首水位41米,渠底高程37.5米,渠底宽25米,引水流量为5
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33万公顷(其中平阴县2.12万公顷)。
1960年,济平干渠挖通,因国民经济正处困难时期,工程暂停。1961年平阴县临
时借陈山口出湖闸和济平干渠引水,灌溉田地2533公顷。后因工程不配套,造成防洪
、排水、交通间的矛盾,各社界干渠被分段填堵,遂停止引水。长清县境内干渠,汛
期阻水有碍防汛,群众逐年自动废渠还田。
1966年,平阴县利用济平干渠已建工程,增修部分建筑物,引水灌溉土地6667公
顷,经泰安地区水利局和山东黄河河务局批准,在陈山口出湖闸东南建引水闸1座,引
水闸分3孔,每孔宽2米,安装10吨启闭机3台。进口底高程37.5米,并建有闸室、管
理房。闸及湖堤下无压涵洞长40米,宽6米,边墙高2.5米。设计湖内枯水位39米时,
引水16立方米/秒。工程于1966年8月开工,翌年8月建成,共完成土石方4.2万立方米
,用工日6.38万个,后因渠系不配套,未能发挥工程效益。
第三节绣惠渠
绣惠渠位于章丘县中部,为引用明水泉水的自流灌溉工程,是山东省最早的引泉
灌区。该工程最初建于1939年,当时日伪政权为把明水至章丘城东北一带旱田改为水
田,曾着手开挖渠道,计划由明水向北,开挖干渠1条,长32公里。工程未及一半,
即宣告停工,实际灌溉面积最多为267公顷。1941年,日伪山东省公署整修绣江河新
水路,能浇水田26.67公顷,旱田20公顷。1947年6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计划在原有
渠道基础上,完成未完成部分,并定名为“绣惠渠”,但因战事,工程很快停工。1
948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人民政府选定绣惠渠为灌溉工程试点,于1949年4月16日破
土动工,至1951年4月8日竣工。计划灌溉面积3733公顷,1951年全渠放水实灌面积1
533公顷。后经1955、1956年对灌区进行改建和扩建,1959年整修百脉泉和东麻湾诸
泉,1967年将三干渠延伸到杜张水库,灌区扩展到绣江河中游平原及丘陵地带,包括
7个乡镇,90个村庄。全部工程计有干渠6条,长55.47公里;支渠98条,长71.95公里
;斗农渠610条,长125公里;排水干沟3条,长13.6公里;支排19条,长20.22公里;
灌排配套建筑物1131座;另有1座总库容430万立方米的朱各务水库。实现了灌区南移
,东水西调,库渠相通,自流与机提相结合,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867公顷。经济效益
逐年扩大,粮食每公顷产量由开灌前的1725公斤,增加到1983年的10485公斤,1985
年达到11265公斤,为建国初期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