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平原绿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2&rec=116&run=13

济南市中部山前平原区和北部沿黄平原滩区面积近2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2
%,是济南市主要的农业区。1949年前,该区林木覆盖率不足0.1%,生态环境恶劣,风旱
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沿黄一带春季风沙弥漫,夏季洪涝成灾。1949年新中国
成立后,平原区大力发展“四旁”植树,在沿黄一带营建防护林,在中部平原及沿黄平
原大力发展农田林网,在林网方田内发展林粮间作,从而使平原区树木大增。1982年底
,济南市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8.5%,其中,中部平原区为7.6%,沿黄滩区为9.5%。平原区
林木总蓄积量达74.4万立方米,占全市林木总蓄积量的50%以上。
一、沿黄防护林与农田林网化建设
济南市的农田林网化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沿黄一带,60年代后逐渐向中部平
原区推进。1957年,历城县唐王镇沿黄滩区首次营建济南市第一条7.5公里的农田防护
林带。自1964年起,章丘县的水寨、高官寨,长清县的城关,平阴县的栾湾等沿黄区进
行翻淤压沙,修筑台田,植树造林,取得较大成果。
1974年在冠县、宁阳召开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议后,济南市各县掀起以农田林网
化为中心的大规模、高标准的平原绿化高潮。各县由县委统一领导,组织农、林、水
、交通各部门协同作战,对沟、渠、林、田、路实行统一规划,对旱、涝、风、沙、碱
进行综合治理,将各种道路分为县级路、乡(镇)路、村路和生产路四级,一级路定向,
二级路划线,三、四级路划方。每路两沟(一沟排水、一沟灌溉)根据道路宽窄,分别在
路两旁植树2~4行,水、路、林各工程按同一标准,统一施工,限期完成,做到路成、渠
成、林成。经过三四年的建设,全市平原区基本建成高标准的农田林网,形成“田成方
,渠成网,条条道路树成行”的局面。章丘县辛寨乡,1976年被山东省林业厅评为平
原绿化先进单位。
1978年前,全市已建成林网面积近7万公顷。1979~1983年期间,地权、林权发生
变动,农田林网化建设曾一度出现徘徊和停滞,沿黄防护林及平原区农田林网树木遭到
不同程度的破坏。1984年后,全市除对老林网进行更新改建外,又新发展林网面积2.7
万余公顷。至1985年底,全市实现农田林网化面积9万余公顷,占宜农田林网化面积的
69%。济南境内沿黄172公里的岸边,初步建成一条以护坝林、护滩林、农田防护林和
速生丰产林相结合的绿色防护林带。
二、林粮间作
济南市平原区林粮间作主要有枣粮间作和桐粮间作两种形式。
枣粮间作历史较长,枣区农民历来有枣粮间作的习惯,但数量不多。1975年,全市
枣粮间作面积60余公顷,1984年仅余23公顷。1985年全市新发展枣粮间作200公顷,其
中,长清县133公顷,郊区67公顷。
桐粮间作在1975年前属试验阶段,数量不多(1975年统计为90公顷)。1979年后,发
展渐多。1985年,全市新发展桐粮间作面积1.47万公顷,其中长清县1.29万公顷。19
85年底,全市实有桐粮间作面积2.53万公顷,其中历城县0.31万公顷,长清县1.4万公
顷,平阴县0.82万公顷。
三、“四旁”植树
济南人历来有在“四旁”植树的习惯,但1949年前的“四旁”植树规模很小。新
中国成立之后,城乡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展“四旁”植树。1970~1980年,
各地在村庄周围大搞围村林建设。按照“方形村、密林化”的要求,围绕村庄植杨、
柳、榆等用材树20~30行,在村旁建果园或建枣粮间作林、桐粮间作林等,在村内道
路两旁栽杨、柳、泡桐等绿化美化树种,在宅旁院内栽泡桐、毛白杨等用材树及香椿
、苹果、石榴等经济树,建成许多浓荫覆盖、花果飘香的村庄。长清县城关镇的西仓
村、义和村、王宿村、后三村及章丘县高官寨的魏化林村等,都是70年代村庄绿化美
化的先进典型。
1985年后,长清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房前房后栽桐树,院内边角栽香椿,窗下植石
榴,房上植葡萄。不少农户庭院种植年收入200元以上,并收到了绿化美化庭院的效果

全市“四旁”植树以1972年发展最多,当年“四旁”植树2145万株。1985年“四
旁”植树1037万株。全市1985年底实有“四旁”树木7001万株。
四、用材林与速生丰产林建设
50年代末,济南市各县、乡(镇)、村(社队)开始通过建立国营或集体林场,大力培
育用材林和速生丰产林。1964年后,沿黄平原的一些乡(镇)、村开始营建速生丰产林
,至80年代初,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78~1980年,历城、长清、章丘3县共建成用
材林1900余公顷。自1983年开始,济南市把发展用材林的重点转移到沿黄平原区。19
85年,全市新建速生丰产林2000余公顷,其中,长清县最多,达1000余公顷,其次为章丘
县,为486公顷。1985年,全市实有速生丰产林5166.9公顷(主要分布在沿黄一带)。
五、平原绿化效益
济南市的农田防护林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步,60年代初步发展,70年代中期
,以农田林网化为中心的平原绿化建设初具规模。80年代后,平原绿化建设有了新的发
展和提高。至1985年平原区大片的农田防护林带与河岸防护林、围村林、桐粮间作林
、速生丰产林纵横交织成网,初步形成网、带、点、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大片农田防护林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昔日黄沙扑面的沿黄区,如今林木葱茂。
大片农田防护林网,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春季干热风的危害。1960年以前,沿黄
区农田春受风吹沙压之害,秋受洪涝之害,粮食每公顷产量仅750公斤左右。1985年粮
食每公顷产量达6000公斤以上,许多地方超过7500公斤。
平原绿化同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长清县城关镇西仓村自60年代开始营建速生丰
产林,1975年开始对丰产林采伐利用,已生产木材669立方米,收入17万余元;章丘县高
官寨乡魏化林村,1970年造林,1987年开始采伐利用,已获得木材1500立方米,收入30多
万元;高官寨乡马庄村,累计采伐2000余立方米,收入50余万元;平阴县店子乡自1981年
起更新70年代建设的老林网,已生产木材万余立方米,收入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