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采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68&run=13

一、总购进值
解放前, 济南市私营药商经营医疗器械150种左右,货源主要是到津、沪、青岛
等外埠采购。
1949年,市区医疗器械总购进值为100万元,1950年119万元,1951年140万元。
1952年,国营医药专业公司成立,自此货源主要靠一、二级医药站调拨;地产品占全
部货源的20%左右。1957年,全市总购进值290.4万元。1958~1960年间,盲目收购
造成库存积压,质量低劣和呆滞商品839种,净损失873万元,其中医疗器械类损失2
71万元、兽用器械损失135万元、化学试剂损失311万元、玻璃仪器损失156万元。19
63年,制定合理库存定额,以销定购,商品结构趋向合理。1965年,全市总购进值7
93万元,地产品占45.79%。1975年,全市总购进值为1049万元。1985年,经营品种
扩大到10963个,其中医疗器械4891种、玻璃仪器1535种、化学试剂4537种;全市总
购进值1914.2万元,地产品占10.45%。
二、系统内调入
1952年后,主要靠各地一级站调入。各类商品省内外一、二级站调入量的比例分
别为:医疗器械类,调入量居首位的是上海站,平均年调入量占该类省外调入总值(
下同)的15%,其次是天津站占7.5%,北京站占5%;自省内二级站调入量最多的是
青岛站,平均年调入量占该类省内调入总值(下同)的38%,淄博站占26%,昌潍站占
7.5%。化学试剂类,自省外调入量上海站最多,占66%,北京站占10%,天津站占
8%。玻璃仪器类,上海站调入量占41%,北京站占17.3%。
1981年开始,逐步改革流通体制。1984年第四季度,打破区划限制,改为多渠道
、少环节进货。1985年,济南进货点主要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沈阳5个一级
站,17个省的89个二级站,省内9个二级站。
系统内调入总值及省外调入值所占比例为:1952年,市区系统内调入总值122万
元,其中省外调入92万元。1957年,全市系统内调入总值244.4万元,其中省外调入
150万元。1962年调入总值172.5万元,其中省外122万元。1965年,调入总值429.9万
元,其中省外347万元。1975年,调入总值601万元,其中省外440万元。1980年,调
入总值647.1万元,其中省外449.3万元。1985年,调入总值1043.6万元,其中省外9
15万元,省外调入单位增多,调入值加大,但自主要货源站的调入量普遍下降。
三、地产品收购
1949年6~12月,地产品收购值20万元,主要产品有医用玻璃器皿、卫生材料。1
953年开始,国营医药商业以加工订货形式指导私营企业生产,控制当地货源,主要
产品有服药瓶、试管、烧杯和医用脱脂棉、纱布等。1955年末,私营医用玻璃制品厂
转产,卫生材料社全部转业、并厂或歇业,医疗器械地产品主要来自山东新华医疗器
械厂。1957年,收购地产品46万元,占总购进值的15.84%。1958~1962年,地产品
收购仍以新华医疗器械厂产品为主。化学试剂,原由山东省科学用品服务处经营,1
963年4月,转归医药商业经营并负责收购地产品。1965年,收购地产品363.1万元,
占总购进值的45.79%。
1966~1978年,省卫生厅每年自济南医药商业统一购置一批医疗器械,分期分批
免费装备公社卫生院和县医院,医疗器械需求量增加,地产品收购量相应增长。197
0年,收购地产品707万元,占总购进值的63%。1971年,调整地产品收购范围,新华
医疗器械厂产品划归淄博医药站收购,济南市负责收购市区5个专业生产厂、聊城和
临清各1个专产厂以及4个兼产厂的产品。1975年,收购地产品448.1万元,占总购进
值的42.71%。1976~1978年,济南医药商业定购包销10个医疗器材厂的产品,对11
个兼产厂的产品按产销合同收购。对各厂产品收购量最多的是济南卫生材料厂,5年
累计收购该厂产品1476.5万元。1980年,收购地产品476.8万元,占总购进值的42.4
2%。
1981年起,逐步改为多渠道进货,进口和购自省、市外商品加大,地产品收购值
的比例相对降低。1984年,对地产品实行择优选购。1985年,全市纯购进值870.6万
元,其中进口144万元,省、市外采购值500多万元,收购地产品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