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43&run=13

清末,济南理发业主要是流动的剃头挑子,坐商极少,只有几家设备极为简陋的
剃头铺。 剃头铺一般没有字号, 门前挂一缕头发作为标记,以后改为布幌子,上书
“灯下剃头”。
辛亥革命以后,济南各城门口有巡警剪辫子,剃头挑子和剃头铺开始剃光头。1
912年,王振祥在县西巷开设振祥剃头铺。1914年侯俊岭在东青龙街开设“中庸斋”
,雇用1人,是济南市理发业最早雇用工人的剃头铺。1917年刘建河在县东巷开设青
云剃头店;同年,王张氏在经三路343号开设华升剃头店,雇用3个工人,是最早由妇
女开设的剃头店。1919年齐桂生在钟楼寺街开设日新剃头店,从业者3人。1919年吕
秀兰在魏家庄开设中新剃头店,从业者2人。1920年刘顺在官扎营中街开设顺记理发
馆。至此,济南开业的理发店共7家,剃头挑子散居在市区各个角落。这几家理发店
有的只是剃光头和刮脸,有的是推、剃两便,多数店的设备很简单。振祥剃头铺用的
是高低凳、瓦盆,挂一个玻璃镜子;日新和中新剃头店都是木椅,“日新”使用的双
手大推子,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发工具。
民国初年,江苏瓜州人陈铭德来济南,在纬四路开设理发店,触及了当地同行的
利益,济南的剃头店不准陈营业。陈声称奉袁大总统之命来济南理洋头,不争当地的
买卖。济南理发业摸不清陈的来头,加之又不会理洋头,便提出只准陈理洋头,不准
剃光头。双方妥协,才告罢休。济南理发业从此兴起理洋头。继陈铭德之后,瓜州陆
续有人在济南开理发店,时称瓜州帮,如车维康及其3个侄儿在院东大街开设的明华
理发店和在皇亭附近开的新明华理发店;马广裕与其侄马长春在城里芙蓉街开设的明
华堂理发店。南方理发店比北方剃头铺设备好,一般都是铁座木盘转椅,亦有少数全
铁转椅,对面安装大玻璃镜子,白陶瓷洗头盆,用水龙头冲洗,技术较好,发型新颖
,式样较多,有分式头、大背头、小背头、平顶、平分等。技工较多,讲话和气,招
待周到,很受顾客欢迎。20年代初,南方理发师程玉登在陈铭德理发店用火钳烫发,
可谓济南理发业烫发的先驱。
二三十年代,又有许多江苏扬州人来济开理发店,其中以江都县仙女庙一带的人
为多,称为庙帮。庙帮始于1924年葛长宝在城里司家码头开的江苏理发馆。葛技术颇
佳,生意极好,争了当地人的买卖,被众理发店排挤,只好迁至十王殿,改为东洲理
发馆。1928年葛助其侄在经三路纬二路口北开设奇美理发店。1932年,奇美理发店安
装三色花柱转灯为理发标志,之后,其他理发店相继仿效。
1931年,东洲理发店迁至估衣市街,改名仙宫理发店。该店设备新颖,有上海铁
转椅,瑞典白雪牌大砖镜,白瓷瓦墙裙,水磨石地面,夏有吊扇,冬有水暖,并从南
方请来烫发名师,技术力量雄厚,火烫、电烫、水烫、吹风、男女染发、修染指甲等
服务项目齐全,颇能招揽社会上层顾客。南方理发店对技术非常保守,如:电烫药水
的配方等,都对外保密;“仙宫”、“奇美”、“神仙”的东家虽系亲属关系,但配
药水时都不准对方看。1935年,葛长宝帮助其女婿高书元在经二路纬四路路口开设神
仙理发店,与当地人曹高登开设的万国理发店竞争,在济南理发业形成了“奇美”、
“仙宫”、“神仙”、“万国”四大理发店。同行称之为“四大家族”,促进了济南
理发行业的发展。1937年,市区有70家理发店,从业人员186人。
1945年抗战胜利后,济南理发业有123家理发店,从业人员313人。1948年济南解
放前夕,济南理发业有171家理发店,从业人员444人。其中大店约有10家,其余为中
、小店。
1949年,理发同业工会成立,提高了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取消了理发业的陈
规陋习,使理发业焕然一新。年底,市区有理发店209家,从业人员518人。
1956年公私合营前,市区有理发店417家,从业人员823人,理发座椅696把。其
中,5人以上的大店23家,从业人员141人,理发座椅126把;3~4人的中等店有72家
,从业人员243人,理发座椅276把。1956年,理发业凡雇用3人以上的店均参加公私
合营,合营后公私合营的理发店有28家,从业人员202人,理发座椅181把。其余的理
发店分别参加合作店或合作小组,有理发座椅515把。济南市福利公司建立公私合营
工作委员会指导理发业的工作。理发业每年组织2次技术表演交流会,打破了旧社会
遗留的帮派界限,使南北流派的技术融为一体,促进了全行业理发技术的提高。
1958~1965年,理发业在“一大二公”的思想影响下,小店并大店,合作转国营
,集体理发店和个体理发店大量减少,全市出现理发难的问题。1960年,市区有国营
理发店24家,从业人员311人,理发座椅244把,另有集体理发店59家,从业人员496
人,理发座椅486把。60年代初,在全行业内抽调优秀理发员34人,由国家投资在院
前大街开设珍珠泉理发店,设理发座椅33把,男女两部分开,设备齐全,洗头水塔讲
究新颖,消毒设备有专人负责,为适应各方面顾客的要求,实行挂牌挑选理发员,为
当时济南一流的大店。1966年初,市区理发业有国营理发店23家,从业人员275人,
理发座椅276把;合作理发店以及各商场管理的理发店约20家,从业人员近200人,理
发座椅近200把。“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理发业经营混乱,服务质量下降,禁止
烫发,理发式样单调,出现理发排长队现象。到1976年,市区理发业有国营理发店1
9家,从业人员330人,理发座椅235把;合作理发店66家,从业人员619人,理发座椅
555把。
1976年后,理发业恢复各项规章制度和电烫、化学烫发业务,积极培养技术人才
,使业务技术有较大的提高。
1982年,理发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改善了企业管理。各理发店注重理
发、烫发、染发等技术的提高,并聘请上海著名特级理发师来济南表演,结合济南顾
客的实际,推出各类新发型。
在网点建设方面,采取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网点和人员都有很大的
发展。1985年初,市区有理发店175家,从业人员956人,理发座椅1100把,其中国营
理发店16家,从业人员273人,座椅242把;集体和个体理发店159家,从业人员683人
,座椅858把。扬州、温州等地来济开的个体理发店,一般只有三四个人,几把理发
座椅,以烫发为主。
80年代,部分理发店开始向大型化、高档化发展。中国理发厅、奇美理发店、珍
珠泉理发店、人民商场理发店等规模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服务项目齐全,
为济南地区一流水平的理发店。其中中国理发厅、奇美理发店为山东省特级理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