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40&run=13

济南旅店业历史悠久。明代即在迎仙桥一带设馆驿,并建有接官亭,后名馆驿街。
旅店旧时多称客栈。济南的大、中型客栈多集中在大布政司街、院东大街一带;小型
店多散布在四大泉群的周围;另有部分设备简陋的鸡毛小店,多设在进城的交通要道、
十字路口处。郊外的“起火店”,地上铺些草席、草帘子等,以卖“起火面”(面条)
为主,只收饭钱,不收店钱,而且也无铺号,仅在门头上吊悬一只用柳条编的笊篱做
为幌子。
济南旅店有文字记载的是清嘉庆年间在城里开业的明德栈。开业时有资金100元
(银元),从业人员2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歇业。
明清时,济南南山乡村的农民常来市区贩卖牲口、山货,因而济南南关一带小客
栈较多,住宿价格很便宜。如1884年(清光绪十年)开办的同兴店,资金200元(银元)
,有从业人员2人;1894年开办的宝生栈,资金100元(银元),有从业人员2人。商埠
建立后,旅店业发展较快。新建旅店多在经一路一带。位于经一路东头的津浦宾馆建
筑宏伟壮观,设备齐全新颖,为济南当时远近闻名的第一家新型高级旅馆,住客多为
社会上层人物。馆驿街、丁家崖、普利门一带的旅馆,均是些设备简陋的小店,旅客
主要是小商小贩和进城办事或打官司的农民,故有些小店被称为“官司店”。
民国初年,济南有一定规模的旅店49家。1926年增至75家,设备条件较好、规模
较大的有20余家,多设在市中心和商埠区的繁华地带。著名的有中西旅馆、大东栈、
老悦来栈等。
1930年,有旅店95家。其中4家日本人经营的旅店均为日本风格 。1937年,旅
店业有88家,资金总额38070元,其中独资的80家,多为小型旅店,合资的多系大、
中型旅店,全行业有从业人员419人。1937年收入总额为97050元。其中收入最高的中
西旅馆8000余元,长发旅馆为5000余元,中东宾馆、魁元栈、新民大旅社、大通旅馆
均为4000余元,北平大旅社、东华旅社各为3000余元,大方客栈、天合旅馆、河北旅
馆、金城旅馆、老悦来栈、大东栈、连升旅馆、华丰栈等十几家旅店均为2000余元,
其余旅店多在千元以下。
1943年,参加同业公会的旅店有144家,从业人员826人,未参加的绝大多数是小
店。
1945年日本投降后,旅店业的户数虽有较大增加,但由于物价上涨,苛捐杂税繁
多,许多旅店营业不景气。1947年,旅店业有242家,其中参加同业公会的227家,声
誉较好的大店有18家:胜利大厦、中西旅馆、济南大旅社、交通旅社、北平旅社、海
岱宾馆、新民大旅社、国太饭店、新华大旅社、大金台旅馆、长发旅馆、大同旅社、
中东宾馆、大华旅社、崇阳宾馆、秋月旅馆、协和旅馆、新新旅社。当时在社会上影
响最大的是在经三纬四路口西边的胜利大厦,有100余个房间,从业人员40余人,规
模较大,设备较好。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把旅店业列为特殊行业,制定了旅客住宿登记
等规章制度。解放初期旅店业共有224家,其中大型店16家,中型店50家,小型店15
8家。
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旅店业在服务设施、服务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5
6年下半年在火车站建立旅客住宿介绍服务处,根据市区各旅店的床位情况和顾客的
要求,合理安排旅馆,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和服务质量。1956年市区国营旅店共有133
家,从业人员787人,床位7537张;集体旅店有64家,从业人员131人,床位1475张。
1957年,旅店业网点和床位减少,出现住宿难。国营旅店有130家,床位5030张
,从业人员680人;集体旅店有43家,床位1335张,从业人员131人。为保障旅客住宿
,旅馆业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用并店来增加营业床位解决旅客住宿难的问题。195
8年,国营旅店有99家,床位6212张,从业人员552人;集体旅店有39家,床位1505张
,从业人员100人。1960年,国营旅店有床位6157张,集体旅店有床位458张。1960~
1962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供应旅客的香烟、肥皂、糕点等由旅店统一管理,按住
宿时间的长短发放;旅客吃饭,有食堂的旅馆直接供应旅客,没有食堂的旅馆安排旅
客到指定的就近饭店就餐,一律平价供应。1965年,国营旅店有64家,床位4464张,
从业人员619人;集体旅店有22家,床位1167张,从业人员104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企业管理混乱,旅馆业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
基层旅店仍有部分老职工坚守工作岗位。1967~1968年,部分旅馆成为专门接待红卫
兵串联的接待站。1968年,国营旅店有62家,床位4706张,从业人员587人;集体旅
店有18家,床位1110张,从业人员100人。这时期,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旅馆紧张,
出现旅客住宿难现象。1970年开始略有好转,国营旅店有床位5200张,集体旅店床位
1000张。
1976年以后,旅店业经营管理、服务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1978年,国营旅店有
床位6399张,集体旅店有床位1218张。1982年,旅店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给基层店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机关、工矿企业、学校、街道开办了许多招待所和旅
馆。年底,市区旅店有床位22420张,缓解了住宿难的问题。大、中型旅店、宾馆在
设备更新、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发展很快,添置了电视机、电风扇等,增加了会议室、
会客室、洗浴室以及旅客餐厅。
1983年以后,省、市和部队招待所向社会开放,机关、厂矿、企业办的招待所、
旅社、宾馆大量增加,旅店业的床位数超出流动人口的需求量。1985年末,市区有宾
馆、旅社、招待所320家,床位约4.5万张,有些地处偏远或设备较差的旅店出现空闲
现象。有些旅馆、宾馆、招待所向大型化、高档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大型企业的招
待所都备有汽车、餐厅、小卖部、卫生间、电梯、彩电、空调、电话,房间与走廊均
铺有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