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解放后的商业市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4&run=13

一、专业市场
解放后,按照专业特点建立了百货、花纱布、盐业、煤建、粮食、石油、医药、
物资和零售9个国营公司。 1951年建立中国畜产公司济南支公司。1952年,先后建立
27个专业公司(站)。这些公司作为市场的主体,统一负责全市的批发、零售和外贸业
务。1953年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发展,全市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渐扩大,门类逐
步齐全,专业日趋划细,先后建立五金机械、交通电工器材、化工颜料、棉麻、土产、
杂品、生产资料、果品、丝绸进出口、药材、食品、畜牧、水产、蔬菜副食品、饮食、
服务、土产进出口、食品进出口等专业公司(站)。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专业市场基本为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所控制。
1957~1965年,先后新建了粮油、工艺品、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品进出口及
物资部门的金属材料、化工产品、建筑材料、机电产品等10个专业公司(站)。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机构大撤大并,门类较粗,市场分工不细,专业功能
有所减弱。
1978年后,逐步调整门类,各专业公司得到恢复和发展。1985年,全市共有一商
、二商、粮食、供销社、食品产销、蔬菜、外贸、物资、旅游、工业自销10个商业门
类,专业市场40多个(不含工业自销和其他门类中商业性的专业供销公司),行业70多
个。专业市场主要是:五金、交电、化工、百货、纺织品、服装、鞋帽、石油、钟表
眼镜、烟酒糖茶糕点、冷饮、肉食、水产品、禽蛋、乳品、蔬菜、调料、医药、药材
、医疗器械、饮食、服务、土产、棉麻、生产资料、盐业、果品、物资回收、粮油、
物资部门的金属材料、化工产品、建筑材料、基建材料、机电、生产资料、金属回收
、木材、燃料、外贸商店、畜产进出口、粮油食品进出口、纺织品进出口、土产工艺
品进出口、化工机械进出口、轻工业品进出口、包装进出口等。

二、集贸市场
济南解放前夕,市区有9处集贸市场和8处摊贩集中销售点。1949年5月,市政府
发布《济南市摊贩市场及集市地区的规定》,确定13处集市和摊贩集中销售点。195
3年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对集市有所限制。1956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出
关于放宽农村市场管理问题的指示,年底济南市就恢复城乡集市67处,其中市区7处
。1957年8月开始,对集市实行严格管理,规定:凡统购物资,只准卖给国家,不准
在自由市场上出售。1958年“大跃进”时期,取消了农民的自留地,社员家庭副业停
止,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升级、合并和转产,小商小贩大部分过渡为国营商业,加之国
营商业部门实行大购大销,因而将市区集市统统取消,农村集市也基本关闭。1959年
6月起,农村恢复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城乡集市贸易渐次恢复。到1960年底,市区和
历城县共有集市64处,其中市区4处。1962年2月,根据上级关于大、中城市的车站、
港口、码头不开放自由市场的规定,又一次将市区集市关闭。是年9月,市区再次恢
复5处集市和8处摊贩交易点。1963年3月,贯彻中央关于对大、中城市集市贸易“加
强管理、缩小范围、逐步代替、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方针,对集市贸易进行整顿
,撤销了1处集市和8处摊贩交易点。“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区集市全被取消,农村
集市大大削减,保留的少数集市也只准蔬菜、瓜果、窑货等商品上市。
1978年下半年,济南辖区的集市先从农村开始恢复,市区亦自发形成集贸集中点
20多处。1979年3月5日,济南市发布《关于开放集市贸易和加强市场管理的通告》,
在城乡结合部和市区背街、小巷指定地段设立9处集市贸易点,并对参加集市贸易的
人员、出售的商品种类及集市贸易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1983年底,全市集市发展到
227处,其中市区23处。1985年底,全市集市发展到300处,其中市区5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