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08&run=13

1904年济南开辟商埠后,土产杂品业逐渐形成席箔、藤竹、瓷器、陶器、杂货和
五金铁货等6个行业。(1)席箔业:清末民初,章丘、历城、桓台县农民运席箔来济南
销售。1923年,顺河街一带出现了20家席箔商号。1935年,市区席箔商号增至45户。
194 0年3月成立席箔业同业公会。 1943年,市区席箔业增至49户,从业人员165人,
资金25.83万元(伪联银券) 。1945年发展到52户,市场扩大到铜元街、清泉街一带。
日本投降后,由于砖瓦业、建筑业等日渐萧条,席箔销量大减,加之税收增加,席箔
业者纷纷歇业或转营其它。(2) 藤竹业:亦称藤竹绳经业,主要经营毛竹、杂竹、藤
条编制品、木制品及绳经等。1911年,德盛号藤竹店在院西大街开业,后有趵突泉前
街的双盛和、山水沟的泰昌祥竹货店相继开业。此外,还有不少父子、夫妻店。1934
年, 商号30户,154人,成立了藤竹绳经业同业公会。日伪时期,藤竹业者多靠自身
手艺自产自销,1940年,市区藤竹业商户增至90户。(3) 瓷器业:出现于1907年,时
有廖荣昌商号,专营省外细瓷。至1929年又先后有志记、有恒、福裕昌等瓷器店开业。
经营方式为批零兼营和由小业主代销。 1937年12户,从业人员56人,资本1.1万元。
19 42年成立瓷器业同业公会,市区有商户13家,从业人员95人。1947年,减为12户,
9 2人,资本11.89万元(法币)。1948年1月恢复到13家。(4)陶器业:清末,陶器商贩
多用肩挑车推将陶器运到济南销售。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陶器业发展迅速,当时
注册商号14家,从业者53人。1942年10月,成立陶器业同业公会。1944年,陶器业户
4 3家,从业者161人,其中以资金雄厚、生意兴隆而著称的有复源成、同顺和、信昌
号和三盛永4家。 1946年仅有30家维持营业。1947年后,歇业者陆续复业,并有新户
开业,解放前夕发展到47家。(5) 杂货和五金铁货业:清末,商业分工不细,各种专
业商店较少,杂货行成为无所不包的行业,为济南西关“五大行”之一。当时著名的
商号有泰来栈、恒聚栈、致成栈、裕成栈、复兴栈,较大的门市部有乾德和、乾德祥、
公祥、 春和等,后来乾德和有“杂货王”之称。数十家杂货店分布在各主要街道。1
914年市区杂货业户增至85家。 30~40年代杂货业发展较快,1942年市区杂货业户发
展到246户,从业者2407人。1947年市区有杂货业748户,铁货业214户。
建国初期,济南土产杂品行业主要由私营业户经营。1950年有271家,从业者92
8人,1952年352家,从业者1166人。1954年1月,设国营杂品批发部。1955年9月,设
国营陶瓷批发部。1956年1月,设国营土产批发部。在年内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的社会
主义改造中,席箔、藤竹、陶瓷、杂货等4个行业的581户,计969人实行全行业公私
合营。自此,土产杂品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是年7月,建立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土产
经营管理处济南采购批发站,管理土产杂品业。年末,市区共有网点86个,从业人员
901人。
1958年5月,废品行业并入土产杂品行业,经营范围为土产品、日用杂品、废品
3大类。管理机构改称山东省济南土产废品采购供应站。年末,市区有经营网点35个
,从业人员625人。1965年1月,土产杂品业管理机构改称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济南土产
采购供应站。年末,市区有经营网点29个,从业人员515人。1972年,将棉麻业务交
出。1978年、1979年又先后将烟叶、蚕丝类交出。1979年末,市区有网点27个,从业
人员611人。1984年8月改为济南市土产杂品公司。1985年末,市区有网点40个,从业
人员762人,仓库7个,占地总面积19.95万平方米,仓容3.6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