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02&run=13

1929年,济南市政府社会局设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推行合作事业。至年末,组织
消费合作社6处、 生产合作社1处、 批发消费合作社1处,社员562人,股金2970元。
1931年底, 济南市消费合作社增至20处, 社员3614人, 职员208人,股金2670元。
1936年又成立信用互助社10处。
1946年6月,济南市社会局和各县相继成立合作指导室推行合作事业。1947年11
月,成立济南市合作社联合社。至年末,市区共成立各种合作社136处,社员62429人

1948年8月,章丘县建立济南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合作社。合作社组织群众互
助合作,生产自救,并做军鞋支援前线。济南解放后,各县供销社逐步取代了农村中
的私营商业。供销社主要负责全市农副产品收购、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供应,
成为城乡物资流通的主渠道。10月,市政府建设局设合作科,负责推进合作事业。1
949年6月,济南市职工消费合作总社和济南市合作推进社成立。年末,全市共有职工
消费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生产合作社110处,农村联村社26处(其中历城县18处,章
丘县8处)。城乡合作社建立后,组织社员生产自救,掌握物资,平抑物价,为解决群
众生活困难、支援前线,保障军需民用和政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1月,济南市合作推进社与济南市职工消费合作总社合并为济南市供销合
作总社。1951年5月,改称济南市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召开济南市第一届合作社社员
代表大会。1952年末,市区有基层合作社49处,零售门市部107处,入股社员118924
人,股金29.7万元;农村合作商业网点发展到259处,职工1833人。1952年,全市合
作商业纯购进额1121.21万元,纯销售额2964万元。
1953年12月,按照城乡分工、专业划细的原则,市区合作商业零售店划归国营商
业,供销合作商业全力转向农村。1956年,山东省供销社设济南办事处,负责济南市
周围40多个县的农副产品收购、调拨和生产资料供应。年内,济南市农村合作商业发
展迅速。1957年末,网点增至824处,职工4304人,入社农户285466户,股金113.2万
元。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发展。1957年供销合作社
纯购进额3678万元,纯销售额4097万元,经营商品品种由1000余种增至2000余种。
1958年,市区的供销合作社并入商业局,基层供销合作社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
改变了供销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变成了全民性质的商业。1962年,全市供销合
作社商品纯购进额2238.1万元,比1957年下降39.20%,商品纯销售额5523.2万元,
比1957年增长34.8%。
1962年9月供销合作社得到恢复,在“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方针指
导下,积极支援农业生产,配合国营商业平抑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对人民生活
必需品实行凭票、凭证、定点、定量平价供应。1965年末,全市供销合作社网点发展
到921处,职工4665人。1965年,商品纯购进额3718.3万元,纯销售额6626.5万元,
分别比1962年增长66%和20%。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济南市供销合作商业再次遭受挫折。1969年,供销
合作社再次并入国营商业。在此期间,推行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的“经验”,结果
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取消,服务质量下降,经营管理混乱,亏损单位增多,网
点亦大大减少。1975年,供销合作社又与国营商业分开,但供销合作社的合作商业性
质并未得到恢复。
1978年以后,供销合作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清股分红,增股扩股。1983年
底,全市51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对建社以来的社员股金进行了彻底清理,兑现分红59.
3万元,当年新增股金116.7万元,新老股金合计达234.8万元,占供销社自有流动资
金的6.4%,入股户数达41.6万户。二是层层进行民主选举。基层社、县供销社
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了基层社、县(区)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成立了县
(区)联合社。1983年末,全市供销合作商业网点发展到903处,比1978年增加251处;
另有代购代销店1815处(不含平阴县)。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业生产和为农民生活
服务的经营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业务,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
提高。1983年商品纯购进额2.19亿元,商品纯销售额4.59亿元,实现利润925.3
万元。
1984年,济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改革,干部实行选举制,职工实行合同制,
农民入股股金多少不受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价格上允许
有一定的灵活性。1985年,供销合作社把工作重点转向综合服务,大力扶持农民发展
商品生产,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积极提供系列化服务,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1985年末,全市共有供销合作商业网点1060处,社办工厂70个,仓库19万平方米
,运输汽车360辆,职工15280人,另有代购代销店1529处。自有流动资金4761.3万元
,全部固定资产5283万元,股金总额803.8万元。农民在各级理事会成员中占13%,
在监事会成员中占26%。1985年商品购进总值4.76亿元,其中纯购进3.15亿元;销售
总值5.23亿元,其中纯销售4.04亿元;费用水平8.83%;资金周转时间137天;
实现利润997万元(加上化肥政策性亏损,棉花降价10%,银行贷款利率和县以上企业
批发税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实际实现利润17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