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炼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63&run=13

1958~1972年, 全市先后有5家钢铁企业建成投产。其中,济南铁厂和历城铁厂为
专业炼铁厂, 济南钢铁厂、济南生建钢铁厂和章丘县钢铁联合厂为钢铁联合企业。共
有炼铁炉13座, 容积为1775立方米,均配有相应的炼铁辅助设施。1958~1985年,累计
生产生铁1302.4万吨,其中有1958~1960年在全民大炼钢铁中用土法生产的生铁69.1
万吨。
1957年7月,济南铁厂开始筹建,翌年,4座容积均为84.2立方米的高炉相继建成投
产,设计能力为年产生铁10万吨。1976年后对4座高炉进行扩容改造,容积均扩大为10
0立方米,设计能力达到20万吨。1958~1985年,累计生产生铁338.6万吨,其中出口日
本等国2.7万吨。该厂生产的铸造生铁,1979年和1980年分别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
1958年4月,济南生建钢铁厂开始筹建,翌年7月,2座55立方米和2座100立方米的高
炉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生铁8万吨。1960年2座55立方米高炉停产,1967年拆除。
1970年该厂改称济南第二钢铁厂。1959~1983年,累计生产生铁168.7万吨。1984年该
厂并入济南钢铁厂,改称济南钢铁厂第二分厂。
1958年7月,济南钢铁厂动工兴建,第一座255立方米高炉于同年12月建成投产,另3座2
55立方米高炉分别于1959年、1976年、1977年建成投产。1978年,对1959年建成投产
的2#255立方米高炉进行扩容改造,于1981年11月投产,容积扩大为350立方米。至此,
该厂4座高炉总容积达到1115立方米,形成年产55万吨生铁的能力。1958~1985年,累
计生产生铁701.68万吨。
1970年,章丘县钢铁联合厂1座7立方米和1座13立方米小高炉建成投产,设计能力
为年产2万吨。到1985年,累计生产生铁11.6万吨。
1972年5月,历城铁厂1座55立方米小高炉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4万吨。到19
85年,累计生产生铁31.6万吨。
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起各
种小高炉1509座,投入劳力达84万人。这些小土炉,有些小到被称为“一脚踢”。把分
配来的铁矿石,不加精选焙烧即装炉冶炼,没有焦炭用煤炭,没有鼓风机就用老式风匣
鼓风,烟熏火燎一通,多半连矿石都不能熔化,只有少数炉子能炼出杂质很多的海绵铁
,也有的将收集来的废生铁器皿砸碎入炉,熔化成铁疙瘩或海绵铁。在浪费了大量人力
、物力之后,不得不废弃众多分散的小土炉,在一些较大单位和各区县重建了一批中心
炼铁点,多为3~13立方米,最大的为28立方米的小高炉,有的还建了土转炉、土炼
焦炉和土烧结炉等。在生产工艺上几乎全为笨重体力劳动,手工操作。后随着国民经
济失调日趋严重,加之这些中心炼铁点占用劳动力多,消耗大,成本高,质量差,亏损严
重,地方财力难以维持,于1961年相继停产关闭。3年共产生铁69.1万吨,合格铁仅占3
3.3%。
1985年,全市有济南钢铁厂、济南铁厂、历城铁厂和章丘县钢铁联合厂4个炼铁企
业,有高炉13座,容积1790立方米,其中350立方米高炉1座,255立方米高炉3座,100立方
米高炉6座,55立方米、13立方米和7立方米高炉各1座,年生产能力为96万吨,实产生铁
84.5万吨,其中济南钢铁厂59万吨,济南铁厂20.2万吨,历城铁厂3.9万吨,章丘县钢铁
联合厂1.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