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379&run=13

济南酿造业历史悠长,所产酒类、酱醋久负盛名。旧时,酱、醋等调味品的生产
作坊多为酱园。济南著名的酱园有明末创办的醴泉居、远香斋,至清末济南的酱园已
有四五十家。泺口醋以其品质优良,已有相当名气。民国以后济南酱园有较大发展,
至3 0年代已有100多家, 泺口醋坊有40余家。 其中规模较大者如兴顺福酱园创办于
1926年, 开业资金3000元大洋,从业人员30余人,生产用大缸750多口,最高年营业
额达三四十万元,所产酱油、食醋、豆酱、甜酱、虾酱、虾油及各种小菜享誉省内外。
193 0年创办的德馨斋酱园开业资金3000元, 从业人员10人,后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至40年代初,自产高粱曲酒、黄米水酒、酱油、食醋及各种酱腌菜百余个品种,年产
销量达百万余斤,产品除在本市销售外,还销往德州、聊城、泰安及河南、河北等地,
个别品种远销国外。
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后,日商在济南开办了鲁兴、山丰、兴记、济华、浅井等酿
造厂,从日本运来压榨机生产酱油,在济南市场销售,使民间酿造业的经营大受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了日本经营的酿造厂,因其腐败统治,生产极不正常。
民营酱园业因当时物价飞涨,市场萎缩,以及国民党苛捐杂税繁多,生产经营很不景
气。解放前夕,济南有酱园120家,醋坊19家。
济南解放后,经过三年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酿造工业生产厂家已发展到160个
,从业人员1015人。是年,公营济南实业公司酿造厂将胜利酱园、华东后勤部济南办
事处磨坊、山东军区警备团粉坊、军区后勤粉坊、警备七团粉坊、第五航校酱园6个
手工作坊合并,职工增加到199人,年产酱油、食醋1296吨。
1956年,酿造行业实现公私合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
,对手工个体生产户也实行了合作化,经过整顿全市形成了7个专业化酿造厂。到19
70年,济南市区酿造工业已有8个专业厂,从业人员1000余人。1982年,郊区在泺口
镇新建年产800吨的鲁兴醋厂,济南市酿造厂黄台分厂更名为济南市第二酿造厂。19
85年,全市酿造工业共有12个生产厂,职工2500余人,其中隶属市二商局的2个,市
供销社的2个,市蔬菜局的4个,郊区的2个,平阴县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