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白酒行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367&run=13

一、沿革
解放前,济南市的白酒行业仅有私人作坊,自产自销。1948年10月章丘酒厂建立,
年产白酒400吨。1957年国营平阴酒厂建立,年产白酒300吨。1958年国营历城仲宫酒
厂和长清县酒厂建立,年产白酒分别为500吨和100吨。1960年公私合营久大制粉厂改
建为公私合营济南制酒厂,年产白酒1300吨(1967年该厂转产葡萄糖和药品)。1977年
建立山东酒精总厂白酒分厂,年产白酒200吨。1985年,全市有白酒厂4个,职工1440
人,固定资产原值2270.9万元。

二、生产
1965年以前,济南市白酒行业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完全靠笨重的体力劳动,生
产效率低。1949年全市生产白酒400吨,1952年生产420吨,1957年生产750吨,1962
年生产2650吨,1965年生产1300吨。1965年以后,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由手工操作
发展到机械化生产。1970年酿酒工艺由固体发酵改为液态发酵,提高了出酒率,生产
大幅度增长,全市年产白酒3300吨。随着酿酒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改进,全市的酿酒业
迅速发展。1971年历城仲宫酒厂发酵设备投产后,年产量猛增到2000吨;1973年该厂
增加了1个精馏塔,使年产量达到4000吨;1975年由于配齐了两套粗塔和两套精馏塔
,年产量增加到5000吨。章丘酒厂1970年改为液态发酵后,年产白酒1170吨,1975年
又新建了年产3000吨的酒精车间,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清酒厂采用液态发酵后,
生产能力达到900吨。
1978年后,济南市白酒生产又有新发展。长清酒厂和平阴酒厂将液态蒸馏改为酒
精串香工艺后,1983年产量分别增长到3100吨和1953吨。章丘酒厂自1979年至1983年
,共产白酒17415.24吨,完成利税1153万元,相当于建国后25年的总和,固定资产也
比建厂初期增加11倍;1983年该厂又将酒精生产规模扩大到5000吨。1981年,历城仲
宫酒厂年产1000吨的机械化大曲酒车间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1983年产量
达到5923吨,产值925万元,利税464万元。山东酒精总厂白酒分厂的白酒生产也由1
979年的200吨增至1983年的800吨。1980年全市白酒产量12802吨,工业总产值2077.
8万元,利税611.1万元。1985年,白酒产量17045吨,工业总产值2494.3万元,利税
882.4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33%、20%和44.39%。
三、产品
解放前,济南白酒产品只有用地瓜干生产的65°散装白酒。50年代开始生产瓶装
白酒,60年代始生产54°粮食白酒,到80年代白酒产品发展到20多种。1985年全市白
酒产品主要有仲宫酒厂的锦绣川特酿、锦绣川佳酿、锦绣川大曲、卧虎山白酒;章丘
县酒厂的百脉泉佳酿、百脉泉大曲、百脉泉玉液、高粱酒、明绣春酒;长清县酒厂的
白鹤泉特酿、白鹤泉大曲、长清老窖;平阴县酒厂的翠屏山老窖、翠屏山特曲、翠屏
山大曲;山东酒精总厂白酒分厂的粮食大曲、明湖陈曲酒。随着白酒行业生产工艺的
不断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白酒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1983年锦绣川大曲被评为省
一轻厅优良产品。1983~1985年锦绣川特酿连续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卧虎山白
酒被评为省一轻厅优良产品。1984年全省评酒会上,锦绣川佳酿、百脉泉佳酿、百脉
泉大曲、白鹤泉特酿、白鹤泉大曲、长清老窖、翠屏山老窖、翠屏山特曲、翠屏山大
曲均保持了一类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