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轻便摩托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310&run=13

一、行业沿革
1958年,济南自行车零件制造厂开始试制单缸两用摩托车、中型摩托车、机动三
轮摩托车,不久即中断。1964年,在原试制基础上,研制成功轻骑牌15型机动脚踏车
(后称轻便摩托车) ,并于次年7月小批试产。1965年底,自行车零件厂改名为济南机
动脚踏车厂, 同时, 由山东省轻工业厅对轻骑牌15型机动脚踏车进行了技术鉴定。
1966年4月, 该产品正式投产,并列入国家生产计划,当年生产1602辆。济南机动脚
踏车厂系国内专业生产轻便摩托车的第一家。
1966年,全行业职工686人,固定资产原值180万元,净值109万元。“文化大革
命”期间,生产徘徊不前。1979年9月,成立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在原济南机动脚
踏车厂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全省、全市性的大协作,安排零部件配套重点
生产厂25个。1980年,历城县“八一”农机修造厂划归市一轻局,并入济南机动脚踏
车总厂,担负机动脚踏车的车体加工和成车总装任务。同时市一轻局又将济南缝纫机
零件厂并入,担负机动脚踏车的油箱、前叉、护板、消音器、标牌5种产品的配套生
产。1979~1985年,国家为机动脚踏车项目投资633万元,用于扩建厂房、更新设备
,进行新产品试制,增加生产能力。随着全国摩托车工业呈现出的迅猛发展的新形势
,该厂加紧挖潜改造,并不断派人到日本和意大利对摩托车行业进行技术考察,寻求
技术引进。
1984年2月,市政府决定以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为基础建立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
,并将济南缝纫机厂划入其中。1985年4月24日,济南轻骑摩托车联营公司成立。该
公司以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为“龙头”,联合全国15个省市的101个生产、科研、经
销单位,形成了一个专业化协作、共同发展的横向经济联合体。同年5月21日,该厂
同日本铃木、伊滕万公司签订了K系列摩托车技术转让协议书,当年进口K90和K50摩
托车部件2万辆进行安装试产。至此,济南市的摩托车行业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设
备先进、工艺完善、具有一定技术物资基础的大型摩托车企业。1985年,有职工489
4人,固定资产原值3857万元,净值2850万元;全年生产摩托车6.14万辆,工业总产
值4505万元。
二、生产
1964年,济南自行车零件厂改造了生产设备,试产机动脚踏车。1966年,投资3
0万元,增添25台国家标准设备。1980年以后,为使机动脚踏车得以更快发展,进行
挖潜改造,建造发动机生产楼4110平方米,机加工生产楼3177平方米,总装车间325
0平方米,并投资230万元添置30多台重要设备和车辆。1983年4月,由大连设计制造
的年产50A发动机箱体5万套的加工流水线投产使用,使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3000辆。
1984年以后,改造锻造和电镀设备,建成了K50、K90安装生产线,还按照专业化和半
封闭式生产的要求,调整了发动机厂和总装厂部分设备的布局,增加了专用设备和质
量检测设备,对主要生产工序建立和完善了生产流水线。1985年,全企业拥有生产设
备827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397台,锻压设备82台,设备完好率94.5%;有成车装配
线2条,发动机装配线2条,烤漆线2条,电镀线1条;有零部件协作配套生产厂82个。
1985年,全厂自制发动机能力为8万台,综合生产能力8万辆,当年实产6.14万辆。
轻骑牌摩托车投产初期,基本是小而全的生产结构,零部件自制率占80%左右。
当时,专用设备不多,机加工多数是普通机床生产,电镀、烤漆等系手工操作。197
5年以后,零部件生产大量扩散,至1983年,零部件外加工已达70%多,自制率则不
足30%,生产结构由小而全转向了协作配套社会性大生产的轨道。同时自1980年后,
该厂经过厂房和设备的更新改造,专用设备显著增多,烤漆、电镀、箱体和曲柄加工
、发动机组装和成车整装等生产线相继建立起来,零部件生产及工艺生产更加专业化
,从而使产值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1983年,工人劳动生产率14379元,全员劳动生
产率10828元。
三、产品
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生产的轻便摩托车,国内商标为轻骑牌,出口商标为金鹿牌
。1985年有4个系列:即轻骑牌15型、15B型、15-2型、15-3型;轻骑牌50A、50D型;
轻骑铃木牌K50型、K90型;QS-55型三轮货车。
1.15系列产品轻骑牌15系列产品是轻骑摩托车总厂的传统产品,其中15型摩托车
于1964年9月试制成功,1966年4月投入批量生产,一直是该厂的主要产品。该车车体
参照自行车形式设计,系单缸二冲程风冷式发动机,车架为双杠弧形,悬挂鞍座。该
车最大功率1.5马力,4000转/分,最高时速45公里,爬坡能力15度,全车重量45公斤
,最大载重量(包括驾驶员)100公斤,耗油量1.5升/百公里,行驶噪音不大于80分贝

15B型摩托车采用15型发动机,车架为单杠弧形,油箱、护板重新设计,前后轮
规格缩小,轮胎加重,车身加长,骑车时感到稳妥舒适,全车重量52公斤,最大载重
量100公斤。该车于1981年8月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15-Ⅱ型摩托车在15型车的基础上对车体进行改形设计,吸取了15型车架固定发
动机方式,改变了15型车架上弯样形状,车座下降,轮距缩短,并采用了15B型车的
油箱、护板、轮胎,整车结构更为紧凑,注意了流线感和外观装潢。该车于1983年下
半年试制成功,1986年批量生产。
15-Ⅲ型系15型车的变形车,发动机参数与15型车发动机相同。利用原15型车的
发动机和车架,50A型车的前叉、油箱、鞍座和前后轮,1983年下半年改造装配成功
。该车车体降低,骑行比15型稳定舒适,1984年大量投产。
2.50型系列产品50型系列产品系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第二代产品,其中50A型
摩托车于1982年12月试制成功,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1983年4月正式投产,当年产
量2211辆。该车发动机为单缸、风冷、二冲程、往复式汽油机,车架为单梁弧形,功
率2马力,5500转/分,最高时速45公里,耗油(纯汽油)1.6升/百公里,行驶噪音不大
于75分贝。全车重量55公斤,最大载重量100公斤,无级变速,操纵方便,造型美观
,是城乡理想的交通工具。
50D型摩托车是在50A型摩托车的基础上改造成功的。 该车吸取了日本HONDA摩托
车的车体和本厂50A型发动机的优点, 车架弯梁空档大,油箱下挂,前置货筐,发动
机增加了启动传动系统和减压阀, 采用无触点打火, 由手刹车改为脚刹车。该车比
50A型摩托车操作更为简便, 性能更为优越, 并且造型美观, 结构紧凑,重量轻。
1985年1 0月装出样车,1986年投入批量生产。
3.轻骑铃木牌K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是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引进外资,同日本铃
木汽车公司经济技术联合的产物,由铃木公司提供设备、产品和技术资料,济南轻骑
摩托车总厂生产加工。该厂于1985年进口K50型和K90型摩托车散件2万辆进行试产试
销,技术设备分批进港。该系列产品采用二冲程风冷发动机,四速全容式变速系统,
油门控制速度,链条传动。K50型功率为4.5马力,最高时速55公里。K90型功率为7.
5马力,最高时速80公里,耗油量1.25升/百公里。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注重对质量的要求。1981年11月,国家机械委员会组织全
国轻便摩托车生产厂在济南进行轻便摩托车性能测试,轻骑牌15型和15B型摩托车的
技术性能名列前茅。轻骑牌50A型摩托车至1983年先后获济南市优秀成果二等奖,省
一轻厅新产品二等奖,轻工业部新产品三等奖,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1984年,轻
骑牌15型摩托车参加在太原举行的全国首届摩托车比赛,获得20公里公路赛个人第一
名,显示了速度快和适应性强的特点。1985年,轻骑牌K50型摩托车参加在北京举行
的全国摩托车厂牌赛,获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