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306&run=13

1909年,泺源造纸厂正式开机生产。该厂是在“务兴实业”、“立国振贫”的口
号下创建的。在经营过程中,提倡国货与洋纸争衡,并采取限制外国资本入股的措施
。开始生产还好,最高年产量达600吨,所产粉连纸、连史纸、包装纸和毛头纸畅销
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等省,产品质优价廉,受到用户欢迎。由于国外纸产品的大
量输入,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该厂产品滞销,经营失利,于1914年被迫停业。延
至1917年,企业仍无出路,股本由35.61万元降为20万元,只得宣布倒闭,将其产业
作价出卖,由山东督军马良出资买下。马良买下该厂后,购买土地,修建厂房,稍经
治理充实后,很快恢复到最佳生产状况,年产量又达600吨,但仅维持一年半,又因
资金不足,于1919年被迫停业,并于同年2月5日以“无意营业”为由卖出。
何宗莲等人购置接办后,易名华兴公司。1919年4月正式开机生产,时有从事生
产的工人约百余人。7月,济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致使该厂产品畅销,当月就盈利
万余元。为了扩大生产,华兴公司于1921年又购买土地、设备,并兼办起一个印刷厂
,企业机械设备日趋完备。其后几年间,华兴公司主要生产连史纸、包装纸、书皮纸
等,平均年产量530吨左右,主要销往山东、河北、山西、东北等地区,年产值为大
洋20余万元。2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与日俱增,日货充斥市场,民族工
业无力与之抗衡。至1930年,华兴公司累计亏损达12.5万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
后,抵制日货运动再次席卷济南,华兴公司的经营才稍有回升,但好景不长,至“七
七”事变发生前,平均每年亏赔1.5万多元。
1939年,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雇用廉价劳动力进行残酷剥削,企业人数
达到500余人,其中工人461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技工一般为固定工,其他工人都
是临时雇用工,每天工作12小时,厂里上至厂方负责人,下至大小监工均由日本人担
任。由于实行垄断管理经营,并增加了造纸设备,致使工厂大获其利,最高年产量为
1950吨。
1943年,三岛造纸厂建成投产,当时只有一台日本制造的长网抄纸机,生产打字
纸、卷烟纸等,年产量700~800吨。这期间,济南只有两家造纸厂,共有3台造纸机
,主要生产打字纸、卷烟纸和粉连纸等四五个产品,最高年产量在2000吨以上。但生
产一直不稳定,时断时续,至1945年6月,三岛造纸厂因缺乏铜网而停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济南造纸工业,两个纸厂先后于1946年1月开机生
产,但均时开时停,生产很不正常。
1946年,济南又相继出现了大东、建新和大明如记3家私营小造纸厂。这些厂的
设备都是破旧不堪的小型圆网纸机,用蒸汽机推动,职工数十人,日产纸一二十令左
右。产品大都质量低劣,销路不畅。
济南造纸行业在日本投降后的3年中,因煤炭缺乏,电力不足,产品无销路,开
机仅百余日,共产纸260余吨。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全市5家纸厂6台纸机几乎全部
停产。
济南解放后,造纸行业经过短期整顿修复,很快就开机生产。山东人民造纸厂将
早已废弃的旧圆纸机安装投产,使全厂日产能力提高30%。1949年,全市机制纸产量
1250吨,产值161万元,实现利润30.5万元,使濒临崩溃的造纸工业出现生机。人民
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对造纸业进行整顿,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0年6月,轻工业部接管了济南造纸行业的骨干企业。山东造纸总厂建立后,
通过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及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技术骨干,使企业管理水平和工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先后革新成功切断机、拉布带
输料机和卷烟纸干压罗纹机等造纸专用设备,试验成功了用废旧布料和旧布鞋做原料
制造高级纸的新工艺。总厂一分厂三号机职工改进操作方法,创铜网使用寿命全国最
高纪录。1952年底,全市造纸行业职工由解放前不到600人增加到1400多人,产品品
种由4种增加到6种,产品成品率由解放前的60%提高到89.9%。1952年机制纸产量达
5338吨,产值1564万元,实现利润234万元。
50年代,济南造纸行业加强了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工作,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产品品种显著增加。山东造纸总厂把1号机改造成长网多缸多压轧纸机,能生产数十
种产品,并将烘缸供汽装置重新设计装成三段通气,既可简便灵活地调节烘缸温度,
又可节约能源。总厂一分厂建成国内第一台植物羊皮化加工纸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山东造纸总厂还造出了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根石辊,造价比进口价格低1/3,且质量
优于进口产品。同时还试制成功打浆机用的石头底刀,成为全国造纸行业的一大创举
;先后试制成功打孔电报条纸、海图纸等20多个新产品,其中13种产品系国内首创;
纸张品种发展到30余种。
1958年后,因受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的影响,产值和利润有所下降,但产量和品种
仍有增加,行业规模也有了新的扩大。山东造纸总厂一分厂用全麦草作原料试制成功
打字纸,并在造纸行业广泛推广,生产各种文化、印刷用纸,解决了造纸原料不足问
题。该厂还利用废旧材料安装起一台小型造纸机,并创造成功真空喷射器;先后采取
100多项革新措施,试验百余次,试制成功抽气式圆网,在全国造纸行业中处于领先
地位。济南造纸厂建成一台多缸多网板纸机,日产可达25吨。1962年底,全市造纸行
业有4个全民所有制企业,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当年产纸1.92万吨,产值3330万元,
品种增加到64种。
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济南造纸工业发展较快,造纸技术逐步提高,生产
出许多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品种多、高级纸比重大的特点。1963年初,济南造纸厂
试制成功18克/平方米全麦草有光纸,提高了麦草原料的价值。从此,国内开始采用
麦草生产高级纸张。10月,造纸东厂试制成功梅花牌65克/平方米薄画报纸,替代进
口产品,为国家节约了外汇。双鹤牌电子计算机纸、双喜牌出口高档卫生纸和金凤牌
字典纸等名优产品相继生产,使试制成功的40余种新产品中有20多种填补了国内纸张
品种的空白。1965年,全市造纸行业有职工3500人,主要生产设备22台,产品品种增
加到100多种,产量达2.27万吨,产值4188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纸工业生产极不正常,产品质量下降,消耗上升,成本
增高,经济效益很差。1978年以后,济南造纸工业迅速发展。1980年,济南造纸工业
公司重建,管辖范围除5个市属造纸企业外,还扩大到区街造纸厂和县、镇属造纸厂
。这一时期,各厂十分重视设备改造和技术引进。全行业先后试制成功合成导电纸、
合成凿孔纸带、航空晒像纸、货币证券纸、低定量涂布画报纸、涂料纸、高强度瓦楞
纸、无铅超级压光漂白精制纸和铸涂玻璃卡纸等20余个新产品。1980年,全市机制纸
及纸板产量突破5万吨大关。1985年底,全行业共有职工9000余人,年工业总产值达
到13791万元,机制纸和纸板的总产量达56064吨,实现利润3111万元,造纸工业已成
为济南市重要的工业行业之一。

1949~1985年济南市一轻系统造纸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
│年份│产量 │产值 │利润 │年份│产量 │产值 │利润 │
│ │(吨) │(万元)│(万元)│ │(吨) │(万元)│(万元)│
├──┼───┼───┼───┼──┼───┼───┼───┤
│1949│1250 │161 │30.5 │1965│22660 │4188 │766 │
├──┼───┼───┼───┼──┼───┼───┼───┤
│1952│5338 │1564 │234 │1970│36241 │6296 │1493 │
├──┼───┼───┼───┼──┼───┼───┼───┤
│1957│17558 │3378 │754 │1975│37585 │6680 │811 │
├──┼───┼───┼───┼──┼───┼───┼───┤
│1962│19229 │3330 │410 │1985│56064 │13791 │3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