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3&run=13

济南工业具有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济南的手工业就比较发达。唐朝,
丝绸、染织、冶铁业发展尤快。到了明代, 济南已成为全国33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
市之一。
济南的近代工业创始于清朝末年。1875年(清光绪元年)建立的山东机器局,是济
南出现的第一家近代官办工业企业。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山东农工商务局创办工
艺局;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济南开辟商埠,商业日趋活跃,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
905年刘恩驻等人创办的济南电灯房,是山东最早的民营电力企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济南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
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济南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峰。到1923年,济南
已成为全国六大面粉生产基地之一,其他工业也有较大发展。1928年,日军在济南制造
了“五三”惨案,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纺织业200多个厂家多数停产歇业,最大的鲁丰纱
厂停工达4个月之久。“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在这以后
,济南工业出现第二个发展高峰。1933年,济南工业已有35个行业,各类企业已达449个
;职工25109人,占全省的26.4%;资本总额为8880255元(银元),生产总值33058743元,分
别为全省的20.5%和29.7%。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济南工业因日军的侵掠又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国
民党接收大员的反复“接收”,更使济南工业濒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据1947年社会调
查统计,与1934年比,棉纱产量下降39.4%,棉布下降64.5%,面粉和火柴分别下降59.9%
和72.6%。
解放初期,济南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全市仅有12个行业,16种产品,百人以
上的企业不过三十余户,国营工业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工业生产总值1.1亿元。在中
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使
济南工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一五”(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投资济
南工业6881万元,扩建改造了121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同时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工
业体系。“二五”时期,工业投资为3.97亿元,新建了济南钢铁厂、黄台发电厂等一批
大中型骨干企业,电子、汽车、化纤工业也先后兴办,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由
于受“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左”倾错误的影响,片面追求高指标,造成轻重工业比
例严重失调;产品品种减少,仅轻工产品就由1957年的475种减少到1962年的159种;整
个“二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速度仅为0.3%。
从1961年起,通过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
前后5年的调整整顿,到1965年,济南工业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轻重工业协调增长,比
重由1960年的52:48调整为60.6:39.4。初步建成3个重点工业区:东郊工业区以冶金、
化工工业为主,北郊工业区以纺织工业为主,白马山工业区以机械工业为主。市区则
主要发展轻工、电子和食品工业。研制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的新产品,其中
8吨黄河牌汽车填补了我国载重汽车的空白。工业门类已比较齐全,生产能力有很大提
高。1965年,全市已有电力、冶金、机械、化工、建材、木材加工、食品、纺织、造
纸等10个工业门类、34个行业,工业企业发展到580个,年工业总产值11.55亿元,比19
57年翻了一番。至此,济南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济南工业生产极不稳定。1969年,市属308个企业中,只有
74个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1970年以后,国家加大对济南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部
分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1974年工业固定资产总值比1965年增长1倍以上,而工业产
值仅增长34.75%。亏损情况严重,亏损企业达到107户,亏损额高达9337万元。
1976年以后,工业生产开始好转。1978年,工业产值达到35.76亿元,比1975年净增
产值11.8亿元。这个时期由于继续执行“左”的政策,工作脱离实际,盲目冒进,造成
工业结构紊乱,“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增多,轻重比例再度失调,全市工业生
产受到了挫折。
1979年后,济南工业全面贯彻调整、整顿、提高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深入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生产进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981年在全国率
先实行了“五包五保”(市、局、厂、车间、班组自上而下包,自下而上保)经济责任
制;随即推行了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地区、跨行业的
横向经济联合。1985年各类经济联合体发展到403个,参加联营的企业1242个,通过联
合形成的生产能力3亿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
通过改革,济南工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果。“六五”期
间,全市工业系统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82个,新增工业产值达10亿元以上,其中完成技术
引进项目160个,技术引进成果超过了解放以来30年的总和。技术开发、产品创优成效
突出。1979~1985年,全市开发新产品2335种,其中135种填补了国内空白,471种填补
了省内空白;全市有325种产品获省级以上优质品称号,获奖次数累计达502次,在全省
各地市中名列前茅。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0.73亿元,比1978年净增产值34.97
亿元。1979~1985年,全民独立核算工业累计实现利润26.92亿元,实现利税47.75亿元

新中国成立36年来,济南市工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85年,全市已建成1
5个大的工业门类,主要工业行业发展到36个,拥有工业企业1769个(其中大中型企业7
7个),全部职工42.7万人,工业固定资产41.4亿元,生产产品达到138个大类、3600个品
种。济南市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繁多,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
备水平的综合工业体系,成为山东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