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256&run=13

一、规模、装备
济南解放前,私营新华药厂最盛时期从业人员50多人,主要设备有滴定机、安瓿
机各1台,生产仙鹤牌针剂。
解放后,化学制药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51年初,市区建起第一个化学制药厂
,年末,济南有化学制药厂2个,共有职工71人,主要设备有4台单冲压片机,其余均
为手工操作的工器具。1952年,药厂未增加,职工发展到12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4.
5万元。
1953~1965年,化学制药业药厂增加1个,职工增加684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3
04.14万元。其中私营永宁药厂公私合营后发展较快,1965年改为国营企业,职工增
加473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170多万元;省卫生厅实验药厂系事业单位,人员及装备
均增加不多;齐鲁制药厂,1965年职工124人,固定资产原值129万元。
1966~1975年,制药企业增加12个,职工增加2406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1170多
万元,职工与固定资产增长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了一些新厂,而原有老厂仅增
加职工397人、固定资产382.13万元。
济南化学制药工业改善和优化技术装备,主要在1979年后。1985年,全市化学制
药厂中,职工在500人以上、固定资产原值在600万元以上的企业4个,余均为500人以
下的小型企业。1985年化学制药业产量、产值比1957年增长近20倍。
1952~1985年济南市化学制药业装备状况
┌──┬─────┬──────┬────┬──┬─────┬──────┬────┐
│年份│化学制药厂│固定资产原值│主要设备│年份│化学制药厂│固定资产原值│主要设备│
│ │(个) │(万元) │(台、套)│ │(个) │(万元) │(台、套)│
├──┼─────┼──────┼────┼──┼─────┼──────┼────┤
│1952│2 │4.50 │4 │1975│14 │1479.36 │208 │
├──┼─────┼──────┼────┼──┼─────┼──────┼────┤
│1957│2 │23.00 │4 │1980│14 │2776.18 │587 │
├──┼─────┼──────┼────┼──┼─────┼──────┼────┤
│1965│3 │308.64 │18 │1985│16 │4770.98 │822 │
└──┴─────┴──────┴────┴──┴─────┴──────┴────┘

二、生产能力
解放前,私营新华制药厂及个别自产自销少量成药的西药房,产值、产量不详。
1951年,私营合作药厂产值7.99万元。1952年,全市2个药厂,年产片剂3672万
片及少量酊水剂。1958年,始产化学原料药2.38吨。
1965年起,产品品种和产量日益增多。1985年产量与1957年比较,针剂增长89.
6倍,片剂增长31.2倍,原料药产量比1958年增长1793.87倍。1985年,医药公司所属
企业主要品类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原料药占99.93%,针剂占44.35%
,片剂占96.23%;还生产250毫升、500毫升盐水瓶7558.3吨,药用包装箱、盒1181
.5万个。
1952~1985年济南市化学制药业重点产品产量
┌──┬────┬────┬────┬───┬───┬───┐
│年份│职工人数│原料药 │针剂 │片剂 │大输液│酊水剂│
│ │(人) │(吨) │(万支) │(亿片)│(万瓶)│(万瓶)│
├──┼────┼────┼────┼───┼───┼───┤
│1952│120 │- │- │0.37 │- │- │
├──┼────┼────┼────┼───┼───┼───┤
│1957│300 │- │243 │1.12 │- │- │
├──┼────┼────┼────┼───┼───┼───┤
│1965│804 │433.10 │1807 │9.54 │110.74│- │
├──┼────┼────┼────┼───┼───┼───┤
│1970│2129 │2199.10 │4377.42 │37.08 │- │81.94 │
├──┼────┼────┼────┼───┼───┼───┤
│1975│3210 │2602.23 │5932.98 │28.79 │174.48│100.20│
├──┼────┼────┼────┼───┼───┼───┤
│1980│4651 │1796.43 │12033.80│24.81 │253.50│11.24 │
├──┼────┼────┼────┼───┼───┼───┤
│1985│5386 │4271.78 │22015.42│36.06 │309.00│18.65 │
└──┴────┴────┴────┴───┴───┴───┘

三、经济效益
1951~1978年,对制药工业着重强调社会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第一和第二个
五年计划期间,各药厂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安排生产,为医疗卫生工作和
人民健康服务,先后集中生产过适于农村的成药,研制常见病、多发病用药。如疗效
显著、广泛应用的磺胺类及防治地方病、流行病用药,满足了市场需要,并逐步结束
了磺胺类、抗生素类药品长期靠进口或省外调入的历史。
药品生产坚持微利原则,对社会急需的原料药品扶持药厂生产,如遇药厂短期亏
损,则由商业补贴收购。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出厂价和商业销售价。如1
956年始,地方病用药出厂价与商业批发价同;1960年,水肿病用药实行保本无利原
则定价;1965年始,26种下乡成药实行从低定价等,减轻了人民药费负担。因国家投
资有限,致制药工业生产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劳动生产率不高,影响发展速度。
1980年以后,转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1982年起,国家对医药工业实行财
政倾斜政策,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投资大幅度增加,劳动生产率及利税额显著提
高。
1985年,市医药公司所属制药厂工业总产值9644.58万元,利税总额1310.73万元

1952~1985年济南市化学制药业经济效益
┌──┬────┬───────┬────┬─────┬───┐
│年份│总产值 │全员劳动生产率│利润 │产值利润率│税金 │
│ │(万元) │(元) │(万元) │(%) │(万元)│
├──┼────┼───────┼────┼─────┼───┤
│1952│20.55 │1713 │- │- │- │
├──┼────┼───────┼────┼─────┼───┤
│1957│705.50 │23516 │18.61 │2.64 │7.19 │
├──┼────┼───────┼────┼─────┼───┤
│1965│1494.40 │18587 │192.29 │12.87 │70.91 │
├──┼────┼───────┼────┼─────┼───┤
│1975│4952.72 │15429 │1156.63 │23.74 │266.97│
├──┼────┼───────┼────┼─────┼───┤
│1980│5807.71 │12487 │971.06 │16.72 │257.24│
├──┼────┼───────┼────┼─────┼───┤
│1985│13460.38│24991 │912.10 │6.78 │80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