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243&run=13

新中国建立前,济南的制药业主要是中成药作坊。建国后,中药制作业得到继承、
弘扬,化学制药与医疗器械制造业从零起步,不断发展。1978年以来,贯彻执行改革、
开放方针,医药工业发展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基本形成为门类较全、品种较多的生产
经营型工业体系。
济南中药制作业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平阴县东阿镇一带已有以驴皮熬制阿胶之举
。明朝中前期,这里的阿胶制作业处于鼎盛时期,成为蜚声中外的阿胶之乡。1843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市区东流水街始有阿胶作坊,较大的中药店陆续设置成药作坊。
清末,市区有工商一体的中药店千芝堂、宏济堂等20户,中药业处鼎盛时期。
辛亥革命后,自产自销的中药丸散庄渐兴。1930年后,市区阿胶业盛极一时,1
933年产量达5万公斤。1934年,市区始有化学制药业,主要生产注射液。1937年“七
七”事变后,市区阿胶制作业因原料断绝,一度全部歇业或停工;唯一的化学制药厂
被迫歇业,自此至1949年化学制药及医疗器械制造处于空白。
1949年,全市有工商一体的私营中药作坊和丸散庄53个、阿胶作坊18个,从业人
员500多名。当年新开业的私营玻璃厂1个、卫生材料社2个,从业人员共29名。1951
年1月,济南第一个化学制药厂(白求恩医学院药科实验药厂)成立。1952年,平阴县
东阿镇阿胶加工厂成立。1952年末,全市有阿胶厂1个、化学制药厂2个、医疗器材厂
6个,共有职工201人,固定资产原值5万元,总产值39.78万元。
1956年,市区38个中药作坊组合为3个公私合营中药厂,7个阿胶作坊组合为1个
公私合营阿胶厂;私营化学制药厂实行公私合营;私营玻璃厂及卫生材料社均转业或
并厂、歇业。1957年,全市有医药工业企业8个,其中阿胶厂2个、中药厂3个、化学
制药厂2个、医疗器械修配厂1个。
1958年,化学制药业向化学合成制药方向发展,始产原料药。1960年,市区3个
中药厂和1个阿胶厂组合为1个公私合营中药厂。1965年,全市有医药工业企业7个,
其中阿胶厂1个、中药厂1个、化学制药厂3个、医疗器材厂2个,共有职工1401人,固
定资产原值400.98万元,总产值1923.6万元。
1966年始,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组织药品和医疗器械下乡,部分药品和
医疗器械销售量增加,医药工业企业迅猛发展。1975年与1965年相比,全市医药工业
企业增加16个,职工增加2.48倍,固定资产原值增长3.46倍,总产值增长2.24倍;同
时因发展失控,盲目布点,导致产品重复,经济效益差,劳动生产率下降6.4%,中
药厂及个别医疗器械厂出现经营性亏损。
1979~1984年,医药工业经过一系列整顿、调整、改革,专业及产品结构渐趋合
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日益提高,企业增强了活力和后劲,产值和效益有很大提高
。1985年与1980年相比,固定资产原值增长82%,总产值增长1.22倍,全员劳动生产
率提高88.59%,利税总额增长73.48%。1985年,济南市成为省内医药工业企业及产
品最多的地区,中成药生产规模居全省之首,化学药及医疗器械产值、利润居全省第
二位。1985年,济南医药工业产品有中成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三大系列、462个品
种,其中阿胶、人工合成麝香酮、新一代抗肿瘤药、医用硅橡胶制品等,在国内居领
先地位;鲁牌冠心苏合丸、石斛夜光丸、六味地黄丸、甘泉牌呋喃氟脲嘧啶片,先后
荣获国家银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