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企业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19&run=13

解放前,济南工业企业管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有的沿
袭封建工场的管理方式(小型工厂),有的采用资本主义管理方式(大型工厂)或两者相
结合。企业的管理权掌握在工厂主及其代理人的手中。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与厂主多
有宗族、同乡关系。企业中普遍实行家长式管理,较大的企业多实行把头制。工人地
位低下,除干活外,无任何权利可言。工人一天工作10~12小时,收入微薄,仅能维持最
低生活水平。劳动条件恶劣,老病死伤无人过问,厂主、把头动辄打骂搜身或克扣工资
,工人权利毫无保障。
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实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
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总方针,没收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营企业,废除把头制、旧师徒制等旧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新
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
解放初期,随着历次政治运动的开展和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制
度也逐步建立起来。1950年,大部分国营工厂建立了管理委员会,群策群力,发动生产
竞赛,初步实行生产按计划,工作按定额,车间有了大致的成本核算。1952年,根据各企
业的不同情况,先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实行劳保制度,健全整顿生产组织。
1953~1956年,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原私营企
业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制度,确立了国家、企业、职工之间新型的生产关系。在此期
间,济南工业企业系统地引进了苏联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方法:在企业领导体制上,由党
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转变为一长制,由厂长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工作;在生产管理上,
实行作业计划,制订工作进度指示图表,设立生产计划调度机构;在技术管理上,实行
技术负责制,厂部设立总工程师制,并制定了技术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和检验规程;建
立了设备维修、安全、材料供应、保管等各项制度;经营管理上,全面开展了独立会计
制度,进行经济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等。1955年,通过各项摸底,从加强
基础管理工作入手,调整劳动组织,健全各项制度。在技术管理方面,初步贯彻了专业
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逐步建立产品质量鉴定制度,使企业
各项管理工作走入正常化的轨道。
1958年,为适应大办工业的需要,济南市工业管理机构普遍进行了调整。改革不合
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
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制度。但当时在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下,企业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有些必要的
规章制度被废除,一度造成了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
1961年9月,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后,进行了调整工业、
精简职工等工作。在工业管理上,全市各工业系统针对1958年后某些企业出现的责任
制度废止,瞎指挥,乱操作,片面追求高指标,不讲经济效益,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现象进
行整顿,逐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趋于正常,各项管理制度得以实施。
1963年,根据《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要求,对企业从“五定、五保”
入手,整顿和健全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整顿了技术和财务管理,结合
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加强了企业的基础工作。在管理体制上,恢复和健全了党委领导下
的厂长负责制及生产技术行政指挥系统。在生产技术行政工作上,由厂长统一领导,正
副厂长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并建立正常的工作制度,如厂长办公会、厂务会、经济活
动分析、质量检查和计划检查等,充实健全了科室、车间管理机构,划清职责界限,加
强班组管理,生产岗位责任制和班组核算也相继健全起来。
这一时期还试办了托拉斯,如以济南轻工化学厂为骨干,将全市日用化工的有关厂
家联合组成集人、财、物、供、产、销于一体的济南轻工化学总厂。
1964年,针对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产品杂乱、重复、质次价高
的问题,全市工业企业组织了专业化生产协作活动。全市有造纸、无线电、仪器仪表
、塑料、轻化工、搪瓷、玻璃、皮革、印刷、五金工具等19个公司,307个厂(社),65
%的市属企业参加了活动。到1965年,全市107种计划产品有53%建立了固定协作关系;
27个大中型机械厂的57种主要产品中,属于协作生产的达46种;区属社办企业进行生产
协作的产值比重达54%。
1966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市经济管理极度混乱,管理体系濒临崩溃
,管理组织陷于瓦解,管理制度遭到破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挫折。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工业管理得以恢复和加强,并针对企业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济南工业企业的整顿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1979~1981
年,为恢复性整顿阶段;1982~1985年,为建设性整顿阶段。
1984年,济南市工业企业整顿工作与推行厂长负责制、简政放权和完善经济责任
制等改革措施紧密结合,以改革促整顿,以整顿促改革,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企
业素质的提高。当年列入全市整顿规划的417个工业企业,整顿验收合格的360个,占计
划总数的86.3%;其中48个大中型企业,验收合格46户,占95.8%。通过整顿,企业的基
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国家推行的18
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中,有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市场预测、应用网络工程、ABC分析法
等15种方法在115个企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48个企业安装了微机,用于生产
控制和管理。企业职工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工业系统共举办各类文化、技术、业务培
训班2119期,参加学习的职工9万多人,占职工总数的32.3%;职工中具备中级以上技术
的人员达30%左右。
1985年上半年,济南市工交系统企业的全面整顿、综合治理工作基本结束,9月份
济南市经委决定在全市工交系统中,开展企业“进档、升级、创一流企业”的活动。
根据企业管理的状况,把企业分为进档、良好、优秀、一流企业4个等级,并给予相应
的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