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114&run=13

济南的机器铁工业发端于19世纪末。1875年(清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桢为“靖
海安边”,在济南创办了山东机器局(今山东化工厂的前身),这是近代济南第一个用机
器生产的军火工厂。1904年济南开辟商埠,加上津浦、胶济两铁路通车,工商日盛,促
进了济南机器铁工业的发展。1910年开工、1913年建成投产的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厂(
现铁道部济南机车工厂的前身),是当时济南最大的修理机车和客货车的机器厂。同
时,民间手工业中的五金制品业的部分业主接受外来技术,使一批手工工场逐步发展为
济南最初的小型民办机器铁工厂。
民国初年至20年代初,济南机器铁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期间先后有金启泰、兴顺
福、洪升、晋太、齐鲁、陆大等几家较大的机器铁工厂开业,生产锅炉、引擎、柴油
机、卷扬机等产品;还有义发成、郭天利、亚美公司等厂家生产织布机、农具、磅秤
等产品;其他小铁工厂从事机器修理。20年代中期后,外国机器在华大量倾销,使济南
初兴的机器铁工业受到排挤。兴顺福、金启泰等几家较大工厂于1925年先后倒闭。到
1927年,济南机器铁工厂由30多家减至19家。
“九一八”事变后,“提倡国货”、“振兴实业”的爱国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济南机器铁工业的复苏和发展。1930年东元盛机器铁工厂开办,随后顺兴、津浦、
春聚德、德利兴等铁工厂相继开业。1934年,济南民营机器铁工厂有26家,资金11万
元。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济南共有机器铁工厂60余家,其中包括官办和官商合办
的新城兵工厂、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济南车机厂(现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的前身)、
交通水利机械厂和山东工业实验所等。
1937年12月济南沦陷后,侵华日军一方面以“军管”为名,强占了官办的机器工厂
,另一方面开办同类工厂,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日军先后在济南开设了北支那野战
兵器厂济南分厂(现济南第二机床厂的前身)、昭和园工厂(现济南第一机床厂的前身
)和山东、坂本、兴亚、济南等字号的机器铁工厂。1940年,日军胁迫潍县华丰机器厂
迁来济南,改称历山铁工厂(现济南柴油机厂的前身)。与此同时,日军对济南民营机器
铁工厂在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横加限制。在日军的垄断、排挤之下,济南民营
机器铁工业大大削弱,多数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厂家由70多家减至40多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济南,为进行内战,将几家较大的机器工厂改组为军
工厂。民营机器铁工业则因资金枯竭,原料和电力不足,产品遭封锁禁运而每况愈下。
再加上繁重的苛捐杂税、通货膨胀,许多工厂濒于破产境地,有的厂家竟靠变卖设备维
持生计。到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机器铁工厂由抗战胜利初的80多家减少到60多家,员
工由1200余人减少到600余人。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济南特别市军管会派员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兵工
厂,没收了官僚买办企业,改组为公营工厂。同时对私营机器铁工厂给予保护和扶持,
使济南的机器铁工厂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49年底,共有国营、私营和集体机
器铁工厂83家,固定资产1195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022万元。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济南国营机械企业进行了初步的改建和扩建;私营企业则
由政府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发放贷款、组织合作生产等措施,有了较快发展。
到1952年底,济南机械行业的厂家增加到338家(国营10家,私营328家),职工6691人,
主要设备1183台,年工业总产值3221万元。
1953~1957年,济南机械行业不仅完成了国家的生产计划,先后试制成功金切机
床、锻压设备、柴油机、矿山设备、电器、仪表等产品,而且实行了自身的社会主义
改造。1956年,241个私营工厂先后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并经过调整改建成40个具
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1957年,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42万元,职工1.6
万人,工业总产值1.39亿元。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新建和扩建了一批企业,开发出一批重要产品,使
济南机械行业初具规模。但由于前三年盲目追求高速度,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
下降,经济效益很低。1961年后,经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济南
机械工业逐步回升并略有发展。1965年,企业增加到198个,职工增加到3.2万人,固定
资产增加到2.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济南机械工业受到很大破坏,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稳定,
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许多企业推广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时
购买和自制了一批关键设备,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所以在某些方面仍有进展。
1978年以来,济南机械行业进行企业整顿和技术改造,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1985年,全行业能设计制造24大类、93个品种、几千个型号规格的机电产品;有
99种产品共160次被评为国家、部和省的优质品。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到世
界86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7亿元,实现利润3.48亿元。
1985年,济南市共有独立核算的机械企业347个,其中部属12个,省属24个,市属
118个,县区属104个,乡镇属89个;职工总数15.6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2亿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