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行业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112&run=13

一、劳动管理
济南市建材生产,解放前为私人经营,劳动力全部采用雇工形式。砖、瓦、灰、
沙、石系季节性生产(农闲生产,农忙时停产),雇用季节工。
解放后,随着国营企业的建立和对私营企业的接收、改造,建材企业的固定工逐
步增多,出现了固定工和农村季节工相结合的用工特点。到1957年,全市县以上企业
共有职工6788人,其中季节工约占50%。1958年,建材工业迅速发展,按照国家统一
计划指标,从农村、城市招收了大量的国家固定工,建材工业特别是砖瓦工业从此主
要以固定工为主,城市长期临时工和农村季节工为辅。
建材工业生产,尤其是砖瓦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形成了建材工业劳动管理的特
有形式,即不但有统一计划下的固定工管理,而且有农村季节工(统称农村承包工)的
管理。国家固定工用工指标由劳动部门统一分配,工资总额由劳动部门按人头核定。
农村承包工用工计划,1971年前由用工单位报使用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市劳动
局批准,用工单位自己招收。以后,市劳动局逐步加强控制,不但审批使用计划,而
且指定招工地区,同时下达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农村承包工的具体组织、使用管理,
由各用工单位负责,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义务、工资待遇、用工期限等。在用工
期内,承包工采用计件工资制,用工单位向农村生产大队交纳承包工管理费(也有的
交给承包工个人),承包工和国家固定工享受同样的政治待遇,但不享受劳保福利和
各种津贴(夜班费、高温费除外),不享受退休待遇。
二、质量管理
解放前,济南市建材产品质量主要靠工人凭经验进行把关鉴别。解放后,随着生
产规模的扩大,50~60年代逐步加强了质量管理,大多数企业设置了专职检验机构。
砖瓦、灰、沙、石等行业,都配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这个时期
的质量管理,侧重于成品的质量检验。
70年代末80年代初,济南市建材工业开始运用系统观点、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
,从生产的全过程、全员角度,综合分析研究质量问题,逐步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
1980年以来,市属11个建材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了以厂长为首的
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开展了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至1985年
底共成立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65个,其中获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的2个,部优秀QC
小组称号的3个,省优秀QC小组称号的7个。1981年开始,建材工业主要产品如水泥、
水泥制品等相继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先后建立健全了
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校验制度、抽查对比制度等一系列
制度,使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化、制度化。
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了建材产品的升级换代。1979年以后,济南水泥厂、济南东
方红水泥厂先后生产了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成为我国最早利用立
窑生产425#水泥的企业,改变了水泥立窑只能生产低标号水泥的传统观念。通过定期
(半年或一年)组织县属以上企业(包括系统外归口企业)进行质量大检查,从质量管理
的角度初步实现了行业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全市县属以上企业(不包括外地、县
驻济水泥厂)出厂水泥合格率,1980年为97%,1985年达到99.96%。创出了水泥、花
岗石板材等6种省以上优质产品。1985年,市直属企业的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35.06%
,是全市较高的部门之一。
三、科技管理
解放初期,济南市建材工业生产工艺简单,没有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1958年开
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促进了建材工业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得到改进。这个时
期的技术革新工作由工会系统和主管部门的生产科联合组织。此后,建材工业的技术
革新、工艺改革、设备管理一直由主管部门的生产计划科兼管。
1978年11月,济南市建筑材料工业局设立科学技术科,专职从事济南市建筑材料
工业系统的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依据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服务
的原则,针对济南市建材工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几十年不变的状况,从制定
济南市建材工业科技发展规划入手,把科技管理的重点放在推进技术进步,采用新技
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等工作上。在统一规划下,实行科技项目承包制,由承包单
位组织科技人员具体实施,局(公司)科技科给予指导和协调。1980~1985年,局直属
单位共完成较大科技项目2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国内先进水平的7项,
填补省内空白的7项;获奖11项,其中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省优秀
新产品一等奖的1项,获市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各4项。开发新产品8种,其中济南
建材钢窗厂(原济南砖瓦三厂)1980年试制成功并投产空腹钢窗。
企业选介
一、济南水泥厂
济南水泥厂创建于1920年,地处济南市五里牌坊南端、刘长山东麓,是山东省创
办最早的立窑水泥企业。该厂前身原为济南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后几易其名,
1 958年改为济南水泥厂,主要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
解放前累计生产水泥3万余吨,解放后到1953年共生产水泥40812吨。1960年实现
了立窑生产机械化,1964年水泥产量达到108751吨,1970年突破20万吨,1975年后产
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1979年黄河牌(后改为黄海牌)425#矿渣硅酸盐水泥获国家银质
奖,是全国水泥企业中第一批获国家质量奖的产品,也是济南市第一个获国家银质奖
的单位。至1985年,出厂水泥合格率已连续27年达到100%,是全国水泥行业中连续
保持100%合格率时间最长的企业。解放后到1985年共生产水泥5758511吨;累计上缴
利税8539.83万元,为同期国家投资的3.1倍。
1985年,全厂有职工1345人,占地面积22617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928.5万元
,拥有各种设备454台,动力机械总功率15397千瓦。其中主机设备有2.2×13米生
料磨1台,盘式机械化立窑3台(2.9×9米2台,2.5×10米1台),1.83×6.12米
水泥磨5台,有1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和10辆专用车皮。1985年,生产425#矿渣硅酸盐水
泥302630吨,工业总产值1582.1万元,实现利润666.5万元。
二、济南水泥制品厂
济南水泥制品厂位于郊区七贤镇,系1959年由国家建材部投资筹建的全民所有制
企业。原名为山东省建筑工程局济南水泥制管厂,1960年7月更名为山东省建设厅水
泥制管厂,1970年随企业管理权限的下放,改为济南水泥制品厂。主要生产水泥电杆
、压力管、排水管等,是济南市最早的水泥制品工业企业。
建厂初期,1961年只生产离心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一种产品,规格只有200、
350毫米2种,到1965年已能生产200~1500毫米9种规格。1985年,主要产品有预
应力电杆、压力管、自应力压力管、悬辊排水管、离心排水管等5个品种17种规格。
其中金石牌8、9、10米电杆,1979年被评为省建材系统优质产品;400毫米自应力
压力管1980年获省建材系统优良产品称号,获全国同行业评比质量第一名。产品主要
销往山东、河南、黑龙江、新疆等9个省市自治区。
至1985年共生产普通水泥下水管532.83公里,普通水泥电杆59500根,预应力电
杆292198根,自应力压力管216.07公里,预应力压力管127.83公里,总产值6311.5万
元,实现利税1017.65万元。
1985年,全厂有职工621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人。全厂占地面积119600
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91.19万元,拥有各种设备221台,动力机械总功率2608千瓦
。主要生产设备有:离心机4台,振动台2台,悬辊机2台,各种模具182套,龙门吊2
台,塔吊1台,铁路专用线1.15公里。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9.9万元,实现利税1
50.32万元。
三、济南第二建材厂
1963年,济南砖瓦窑厂二车间扩建成济南砖瓦二厂,1984年改为济南第二建材厂
。该厂地处济南市工业南路以北、牛旺庄以东,占地面积393256平方米,其中生产设
施占地35248平方米,固定资产637.5万元,设有15个科室、4个生产车间和1个分厂。
主要产品是建设牌普通粘土砖,兼产玻璃马赛克、岩棉制品和硅酸铝耐火纤维制品等
多种新型建材。
1963年建厂时,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除机械制坯外,其它工序均系笨重的手工
操作,固定资产212万元,全年利税仅10万元。1964~1966年曾生产红瓦,后红瓦停
产,集中力量生产红砖,是济南市主要红砖生产厂。1970年产砖8313万块,实现工业
总产值223万元,利税50万元,是建厂时的5倍多。1980年产砖13500.76万块,创济南
地区最高纪录,产值405万元。1985年产砖12859万块,是建厂时的4倍多,产值559.
36万元,拥有轮窑3座,制砖机4组,载重汽车32辆,其它生产设备91部,红砖产量居
全市之首,质量考核名列前茅。1963~1985年,共生产红砖237377.6万块,利税总额
2080.87万元。
四、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山石料厂
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山石料厂,原名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台山石料厂,位于济南市东
郊将山脚下。占地面积(包括山场)40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2平方米,隶属水电
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领导,系以服务黄河为目的的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

黄台山石料厂原在济南市北郊黄台山,1948年建厂,1969年因石源逐渐枯竭,国
家投资357万元迁建将山。1972年建成投产,改称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山石料厂,主要
生产片石(乱石)。1985年,有职工295人,其中管理人员48人,技术人员15人,生产
工人230人,工业总产值147万元,年产石料13.47万立方米,实现利税17.73万元,全
员劳动生产率4983元。
1951年安装空气压缩机,用风钻打眼放炮。1976年进行技术改造,1978年建成机
械生产线。自建厂至1985年共投资895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1985年拥有
空压机、潜孔机、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皮带输送机、专用车皮、自卸汽车等各
种设备120台(辆),铁路专用线7.45公里。建厂37年来共生产石料324万立方米,其中
供应黄河修防用227万立方米。
五、济南第三建材厂
济南第三建材厂,原名济南市石料厂,位于济南市建设路南首郎茂山下,占地面
积85747平方米,建筑面积18151平方米,隶属济南市建材工业公司领导,为全民所有
制企业。1985年拥有各种设备198台,动力机械总功率3781千瓦,固定资产原值308.
8万元;全厂共有职工746人,其中管理人员53人,技术人员4人,工人583人;生产石
灰10.84万吨,石子9.17万立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396.7万元,实现利税61.6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5317元。
济南市石料厂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济南市石料石灰生产合作社,1959年4月转为
国营济南市建材公司石料一厂。1960~1961年先后有济南市建材公司石料二厂、济南
市建材局基建队、济南市青沙厂并入,1961年改为济南市石料厂,1984年12月更名济
南第三建材厂。
建厂初期,一车间在郎茂山、刘长山生产乱石、石子;二车间在姚家庄、五里牌
坊生产石灰;三车间在黄台、胜利庄生产料石、石辊、青沙。1963年青沙停止生产。
1966年料石停止生产。1971年在郎茂山生产轻体碳酸钙,1982年因产品积压停产。1
980年在七里山生产预制构件,1985年迁至郎茂山改产花岗石板材。
1958~1985年,固定资产总投资383.8万元,累计上缴利税273.3万元;共生产石
灰146.53万吨,石子148.32万立方米,乱石404.11万立方米,碳酸钙1.39万吨,石灰
膏16.6万吨,预制构件1.22万立方米,花岗石板材0.23万平方米。产品除供应本市外
,还销往德州、天津等地。
六、济南花岗石厂
济南花岗石厂位于济南工业北路西首,为市属国营企业,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
最早的花岗石制品专业厂。至1985年,共投资503.7万元,形成固定资产421.7万元;
生产花岗石板材177834平方米,出口料石6982立方米,生产造纸石辊2810只,仪器平
台295平方米;实现产值3859.32万元,上缴利税702.3万元。主要产品黑色花岗石板
材,1979年获省优产品称号。
1965年只有9台旧专用设备,利用当地资源生产黑色花岗石板材,年产能力300平
方米左右。到1985年,石材专用加工设备增至29台,板材产品增加到十几个花色品种
,板材年产能力达2万平方米,是济南市生产规模最大的花岗石制品企业。研制成功
的石辊剥皮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的装饰板材行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还
销往日本、东南亚、港澳、欧美等国家和地区。1976年以来,先后承接完成了北京毛
主席纪念堂、西苑饭店、国际信托贸易公司大楼、青岛山东外贸大楼、中国广州商品
交易会大厦等十几项工程的板材加工任务。
1985年,有职工620人,年产各种板材17850平方米,实现产值351万元,利税89
万元。
七、济南建材钢窗厂
济南建材钢窗厂是济南市钢制门窗工业规模最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产量
居同行业之首。地处济南山大北路4号。1963年建厂,原名济南砖瓦三厂。
1979年10月筹备改产空腹钢制门窗,1980年4月正式投产,当年钢窗产量37880平
方米,产值332.91万元。随后工厂不断扩大空腹钢门窗的生产规模,增置专用设备,
产量逐年增加。1983年改为济南建材钢窗厂。1984~1985年,新建工业厂房2400平方
米,1985年试制成功铝合金门窗,投入批量生产。
1983年,在全省同行业质量检验中,该厂生产的空腹钢窗获全省第三名,济南市
第一名。1984年省、市行检合格品率为100%,优质品率60%。1984年,经市建委鉴
定的“空腹钢窗电泳涂漆新工艺”获济南市建材工业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济南市科
技成果三等奖。
1985年,全厂占地面积68255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9平方米,职工383人。全厂
固定资产原值328.5万元,有各种设备273台,动力机械总功率9500千瓦,年产钢窗1
58000平方米,产值434.3万元,实现利润5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