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墨子》的篇目分类、撰者与撰写年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8&rec=15&run=13

一、《墨子》概况
墨子的思想保存在《墨子》一书中。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著录,《墨子》原
有71篇, 到宋代已亡佚8篇,宋代以后又亡佚10篇,现仅存53篇。这53篇著作,大多
数治墨学者都赞成可以分为以下5组:
┌ 亲士 ┐
│ 修身 │
│ 所染 │
第一组(卷一)│ 法仪 │ 共7篇
│ 七患 │
│ 辞过 │
└ 三辩 ┘

┌ (卷二) 尚贤上中下 ─┐
│ (卷三) 尚同上中下 │
│ (卷四) 兼爱上中下 │
│ (卷五) 非攻上中下 │
│ ┌ 用上中 │
第二组 │ (卷六)│ │ 共24篇
│ └ 节葬下 │
│ (卷七) 天志上中下 │
│ ┌明鬼下 │
│ (卷八) │ │
│ └ 非乐上 │
│ ┌非命上中下 │
└ (卷九) │ │
└非儒下 ─┘

┌ ┌ 经上下 ─┐
│ (卷十) │ │
第三组 │ └ 经说上下 │ 共6篇
│ ┌大取 │
│ (卷十一) │ │
└ └小取 ─┘

┌ (卷十一) 耕柱 ─┐
│ ┌贵义 │
第四组 │ (卷十二) │ │ 5篇
│ └公孟 │
│ ┌鲁问 │
└ (卷十三) │ │
└公输 ─┘

┌ ┌备城门 ─┐
│ │备高临 │
│ │备梯 │
│ (卷十四) │备水 │
│ │备突 │
第五组 │ │备穴 │ 共11篇
│ └备蛾傅 │
│ ┌迎敌祠 │
│ (卷十五) │旗帜 │
│ │号令 │
└ └杂守 ─┘

第一组7篇是墨学概要或余论, 阐明墨家的一些基本观点,涉及到社会、人生、
修养等基本问题。 孙诒让云: 《亲士》“所论大抵《尚贤》篇之余义”,《法仪》
“所论盖《天志》之余义”,《七患》、《辞过》“皆节用之余义”,《三辩》“盖
《非乐》之余义”。这些篇章没有“墨子曰”字样,可认为由墨子自著。(胡适认为,
第一组“前三篇全无墨家口气。后四篇乃根据墨家的余论所作的” (《中国哲学史大
纲》第151页) ,他是说这7篇皆非墨子所作。汪中认为《亲士》、《修身》,“似七
十子后学者所述”(《墨子序》)。)
第二组24篇,即“十论”和《非儒》 (治墨者都认为,《非儒》篇所“非”的并
非孔子思想, 而是孔门后学之所持。 篇中几段点名批评孔子的文字,不可凭信。如
“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又云“孔某乃恚怒于景公与晏子,乃树
鸱夷子皮于田常之门”。考其史实,白公在楚作乱之时(公元前479年7月)、鸱夷子皮
(即范蠡) 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至齐之年(公元前473年),孔子、晏婴皆已作古,何来此
等之事。由此杨宽等认为,《非儒》乃“墨家后人根据《公孟》等篇改作而成,乃集
师言以折儒”,“或后人所增益也”(《墨子各篇作期考》),即《非儒》不是墨子及
其弟子所作,乃墨家后学所掺入,此说已成定论。)。“十论”即《尚贤》、《尚同》、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
命》。这一部分对当时的社会流弊有极强的针对性,它阐明了墨子的政治主张,表达
了墨家学派的政治理想,是《墨子》的核心。“十论”各篇都有“子墨子曰”字样,
可知是墨家弟子根据墨子的言论整理而成的篇章。“十论”原各有上中下三篇,合计
30篇,因亡佚7篇(节用下、节葬上、节葬中、明鬼上、明鬼中、非乐中、非乐下) ,
现存23篇。现存上中下三篇文字大同小异,“其旨固无大殊”,乃由“墨子随地演说,
弟子各有记录,言有时而详略,记有时而繁简”所致。 (陈柱:《墨学十论》,上海
商务印书馆,1928年第1版,第23页。)通过表2-1分析可以看出,一般上篇文字简洁,
下篇文字繁细,中篇适得其中,可能各论的三篇在成文时间上有先后,上篇仅记提纲,
中篇始加发挥,下篇则得以全面阐述。
表2-1 “十论”字数统计简表

┌───────┬──┬──┬──┐
│篇名 字数 篇次│上 │中 │下 │
├───────┼──┼──┼──┤
│尚贤 │820 │2338│1519│
├───────┼──┼──┼──┤
│尚同 │824 │1396│1885│
├───────┼──┼──┼──┤
│兼爱 │580 │1305│1885│
├───────┼──┼──┼──┤
│非攻 │420 │1276│2006│
├───────┼──┼──┼──┤
│节用 │603 │577 │ │
├───────┼──┼──┼──┤
│节葬 │ │ │2651│
└───────┴──┴──┴──┘

续表

┌────────┬──┬───┬───┐
│篇名 字数 篇次│上 │中 │下 │
├────────┼──┼───┼───┤
│天志 │1381│2319 │2302 │
├────────┼──┼───┼───┤
│明鬼 │ │ │2433 │
├────────┼──┼───┼───┤
│非乐 │1450│ │ │
├────────┼──┼───┼───┤
│非命 │1475│980 │1436 │
├────────┼──┼───┼───┤
│非儒 │ │ │1940 │
├────────┼──┼───┼───┤
│总字数 │7562│10191 │16850 │
├────────┼──┼───┼───┤
│每篇平均字数 │945 │1456 │2106 │
├────────┼──┼───┼───┤
│百分比(%) │21 │32 │47 │
└────────┴──┴───┴───┘

第三组6篇, 即《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庄子说
墨家后学“俱诵墨经” (《庄子·天下》) ,他所说的《墨经》应该是《经》上下和
《经说》上下。清代学者汪中提出:“《经上》至《小取》六篇,当时谓之《墨经》”。
(汪中:《述学·墨子序》。)这是把《大取》、《小取》两篇也视作《墨经》。广义
《墨经》提法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写作体裁,它用极简炼的语言概括表达某一思想,然后
在《经说》中加以解释。今存《墨经》共179条,包括《经上》和《经说》97条(经上
46、52、56、57、72无经说),《经下》和《经说下》82条(经下12、15、75无经说)。
《经》每有一条,《说》即有相应的一条解释(只有近十条有经无说)。《经》文字简
单,最少者仅三个字,最多者也不过二十个字,其含义却十分丰富。《经说》文稍多,
或引申说明《经》意,或补充新意。《经上》各条大都为原理、定义、界说之类,各
条前后次序非常连贯,自成体系,《经下》则采取建立论题加以论证的形式,或辩驳
其他学派的论点:这是《经上》与《经下》的不同之处。从具体内容上看,《墨经》
关于逻辑方面的有2条, 关于认识论的有4条,关于数学的有16条,关于物理学的有9
条,关于力学的有6条,关于光学的有8条,关于经济学的有2条,其余132条都是关于
社会政治和伦理学的。 (姜宝昌: 《墨经训释》,齐鲁书社,1993年版,411页。)
《经上》对从宇宙万物到人类思维认识的众多概念范畴作出定义分类;《经下》列举
了各门科学的定理、原则以及论证的理由;《经说》又对《经》上、下作出了解释发
挥。《小取》对逻辑学原理作出了经典性概括;《大取》则提出了逻辑学的简明纲要。
《墨经》所取得的众多成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关于《墨经》的作者,议论最为纷纭。(认为《墨经》全部6篇,或《经》、《说》
4篇,或至少《经》上下两篇由墨子自作的学者,主要有鲁胜 (见《晋书(隐逸传》载
《墨辩注(叙) 》)、毕沅、孙星衍(《墨子后叙》)、邓云昭(《墨经正文解义》)、尹
桐阳、曹耀湘(《墨子笺》)、张之锐(《新考证墨经注》)、张纯一(《墨子集解》)、
支伟成(《墨子综论》、陈柱(《墨学十论》)、梁启超(《墨子学案》)、栾调甫(《墨
子要略》、《墨子研究论文集》)、伍非佰(《墨子大义述》)、范耕研、鲁大东(《墨
辩新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詹剑峰(《墨家的形式逻辑》、《墨子的哲
学与科学》)、高亨(《墨经校诠》)、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方孝博(《墨经
中的数学和物理学》)、李渔叔(《墨经真伪考》)等。
认为《墨经》或全是名家、或别墨、或后期墨家所作,即不是墨子自著的学者有:
汪中(《述学·墨子序》)、孙诒让(《墨子间诂》)、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章士钊(《名墨訾应论》)、钱穆(《墨辩探源》,《东方杂志》第21卷,第8号,1924
年月4月25日) 、吕思勉(《经子解题》)、方授楚(《墨学源流》)、冯友兰(《中国哲
学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孙中原(《墨学通论》)等。
詹剑峰在《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一书中认为:
《墨经》“大体是墨子自著,但其中不限墨家后学增加和引申的部分”。理由有四:
第一,“如果这种《经》不是墨子著的,怎样能使各部分墨者‘俱诵’呢?从‘俱诵
《墨经》’一语就可证实墨子著《经》。”第二,“从墨子献书以证明墨子著《经》”;
第三,“从鲁胜《墨辩注序》以证明墨子著《经》。”第四,“从墨子的言行以证明
墨子著《经》”。
而孙中原在《墨学通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中说:“《墨经》
30篇同前期墨家的著作似乎是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文献。因为战国时代的著作,大都
是‘一家之言’,即一个派别的著作,并非一定是一位学者的专著。”“在思想内容
与写作方法上,跟代表墨翟和前期墨家思想的篇章有质的不同的《墨经》,似更不能
说是墨翟本人写的,而可能是后期墨家的著作。”)学术界认为,6篇中除《经上》、
《经说上》 可能由墨子自著外,其余4篇由墨家后学所作,但有些基本观点仍可能是
属于墨子本人的,只不过墨家后学又作了重要补充、阐释甚至订正而已。
关于《墨经》的体系。《墨经》是有自己的体系的。诚如杨宽所说:“《墨经》
之文,虽多界说,然义例条贯,上下相蒙,实为墨家哲学之纲领。”(《墨经哲学》,
台北正中书局,1942年第1版,第1页。)全文可分为七章:一、认识论;二、德行论;
三、心理论;四、刑政论;五、宇宙论;六、名理论;七、方法论。
第四组5篇,即《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此5篇系
由墨子一生的言行辑聚而成,当由墨子的及门弟子和禽滑 的弟子加工完成。 (诸篇
记述墨子弟子,或称名氏,或称氏子,惟禽滑 称子禽子,故可断定,至少《耕柱》
等几篇为禽滑 弟子加工完成。)体裁近似于儒家之《论语》。
第五组11篇,从《备城门》到《杂守》,后世一般都认为是禽滑 所受墨子守城
之法或墨者记述墨子备守之术。 《备城门》 、《备高临》、《备梯》、《备水》、
《备突》 、《备穴》、《备蛾傅》7篇,专谈守城之法,写成时间较早,可能在战国
前中期,为墨子弟子、再传或三传弟子记述而成。 (据《备城门》载,墨子传授的守
城之法,还应包括《备钩》、《备冲》、《备空洞》、《备  》、《备轩车》,今
缺。)
《号令》 、《杂守》、《旗帜》、《迎敌祠》4篇写成较晚,当在战国末和秦时,甚
至晚至西汉。(《号令》、《杂守》多言汉代官名、汉代刑法制度,当为“汉人所作”
(方授楚:《墨学源流》54页)。《迎敌祠》、《旗帜》有“本为墨家所反对”的“战
国末年驺衍诸人始盛倡”之“阴阳五行之说”以及“同属阴阳家之说”的“望气”之
说,因而这两篇可能不是墨家所作(方授楚:《墨学源流》55页)。)

二、《墨子》各篇内容提要
《尚贤》:探讨尚贤与政治的关系。墨子提出尚贤乃“为政之本”,主张统治者
要打破血统界限,从社会各个阶层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给他们以地位和权力,即
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爵,根据功劳定赏,有能力的就举用,尸位素餐的贵族老
爷都要罢免。这对当时广大平民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无疑有着现实意义和理论
指导意义。
《尚同》:尚同即“上同”。这是墨子针对当时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在
他看来,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领导,故要选拔仁人、贤者担任各级官吏;
要使里长的意见统一于乡长,乡长的意见统一于行政长官,行政长官的意见统一于诸
侯国君,诸侯国君的意见统一于天子,天子的意见最后统一于上天。上天至公至明,
赏罚分明。尚同思想基本上相似于尚贤主张,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兼爱》: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
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
会混乱、互相残害、杀戮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
安定。
《非攻》:非攻是墨家针对当时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而提出的反战理论。墨子认为,
战争是天下的“巨害”,无论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将造成巨大损害,因之既不合于
“圣王之道”,也不合于“国家百姓之利”。在文章中,他对各种为攻战进行辩护的
言论作出详细批驳,并进一步将大国对小国的“攻”与有道对无道的“诛”区别开来,
即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
《节用》:节用是墨家治国的一个重要方略。墨子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从
事国政,宫室、衣服、饮食、舟车只要适用就够了。而当时的统治者却在这方面穷奢
极欲,大量耗费百姓的民力、财力,使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他主张凡不利于实
用,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的,就一概取消。
《节葬》:节葬是墨子针对当时统治者耗费大量钱财,大肆铺张丧葬活动而提出
的节约主张。墨子认为,厚葬久丧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而且还使人们无法从事生产
劳动,也影响人口的增长。这不仅对国家有害,而且也不符合生者、死者的利益以及
古代圣王的传统。
《天志》:天志即天的意志。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志”属于一种超越
思想。“天”是被人格化为外在的最高神,而人应该服从“天志”,上同于“天”。
这是一种外在的超越。“天志”是客观的绝对标准,人在各方面都是有限的,因此要
上同于无限的而且又是大公无私的“天”。墨子想用“天”作为“法仪”来处理人间
事务。在当时来说,墨子还找不到制约当权者的力量,如不用“天”来制约,当权者
将会为所欲为,这是他无可奈何的一种办法。
《明鬼》:墨子认为鬼神不仅存在,而且能对人间的善恶予以赏罚。他列举了古
代的传闻、古代圣王对祭祀的重视以及古籍的有关记述,以证明鬼神的存在和灵验。
今天看来,这种宣传迷信的思想显然是落后而不足取的。但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
想借助超人间的权威以限制统治集团的残暴统治,从这一点讲也有积极意义。
《非乐》:本篇的宗旨是反对王公大人过分的音乐活动。墨子认为凡事都应该利
国利民,当时百姓“饥不得食”、“寒不得衣”,都在为生存奔波,而制造乐器需要
聚敛百姓的钱财,荒废百姓的生产,并且音乐还会使人耽于荒淫享乐,使为政者不能
勤于政事。所以,必须要禁止音乐活动。
《非命》:本篇的宗旨为反对命定思想。墨子认为,命定论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国
家,从事生产,反而容易失去进取心,放纵自己,走向坏的一面,所以应“尚力非命”。
命定论是那些暴君、坏人为自己辩护的根据。关于检验言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墨子提
出了“三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对误国
误民的命定论。
《非儒》:本篇上、中皆佚。此篇主要是批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礼仪思想和
等级制度。墨家反对儒家的婚丧之礼,实则是反对“爱有差等”,又指责儒家的礼乐
与政事、生产皆无益;讽刺孔子与君与民都是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在鼓励叛乱,惑
乱人民。
《大取》:本篇各段都是简论,无明显统一的主题。“取”即“取譬”、“取喻”,
即举别的事物来说明这一事物。本篇不少段落以比喻的方法,论说了墨家的基本主张,
涉及到“义”、“兼爱”、“节用”、“节葬”等方面,以及“名”与“实”等逻辑
问题。
《小取》:与《大取》一样,《小取》也是《墨子》的余论。本篇主要探讨了辩
论与认识事物方面的问题。有若干段以取喻的方法,解说认识事物时的“是而然”、
“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几种情况。
《亲士》:本篇主题为用贤亲士。作者以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贤君与桀、
纣等昏君对待贤人的两种截然不同态度为例,说明能否亲士用贤,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成败;并进一步指出,国君要做到亲贤用士,除了要有自任其难的爱士之心外,还须
具备宽容、体谅的态度,广泛采纳各类人才,让他们面折廷争,各抒己见,这是可以
王天下、保国家的兼王之道。
《修身》:本篇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的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
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篇中指出“君子之道”,应包括“贫则见廉,富则见
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以及明察是非、讲究信用、注重实际等内容。
《所染》:本篇以白丝比喻人性,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见解,说
明天子、诸侯、大夫、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
的影响。影响的好坏和不同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国君对此必须谨慎。
《法仪》:法仪即墨子创立的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墨子认为,天子、诸侯治理
天下,国家必须以天为法,以天意为标准,而所谓至公至正的天意,实际就是墨家所
主张的兼爱交利原则。
《七患》:本篇首先分析了造成国家危亡的七种祸患,然后指出国家防治祸患的
根本在于增加生产和节省财用,并对当时统治者竭尽民力和府库之财以追求享乐生活
的做法,提出了严正警告。
《辞过》:辞过即要求当时国君改掉各种过失。作者通过对古今的宫室、衣服、
饮食、舟车、蓄私五个方面的对照,批评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生活,提出了“俭节则
昌、淫佚则亡”的论断,其主旨与《节用》同。
《三辩》:本篇通过记述墨子与程繁对音乐的讨论,强调圣人治理天下重在利民,
反对追求音乐享受。其主旨与《非乐》同。
《耕柱》 : 本篇各段大都由对话组成,记述墨子与弟子等人的谈话,全篇谈论
“义”的言论最多,但各段的思想内容并不连贯。墨子认为义是天下的良宝,行义可
以安国、利民,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坚持行义。他反对背义向禄的人,主张大家一起行
义,才可能实现“义”。
《贵义》:本篇各段以语录体形式记录了墨子的一些言行,主要说的还是“义”
的问题。墨子提出,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符合义。
他批评世俗君子,嘴上说仁道义,实际上却不能实行。
《公孟》:本篇记述了墨子与弟子以及其他人的对话,主要是进一步申明他“非
命”、“明鬼”、“节葬”、“非儒”的主张。墨子虽然认为儒家学说有四种情况足
以丧乱天下,但承认孔子也有不可更易的主张,可见墨子对儒家的态度,也有比较客
观公正的方面。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有些人怀疑墨子的主张,而墨子总是力辩自己
学说的正确,表现出执著追求的精神。
《鲁问》:本篇记载了墨子与诸侯、弟子等人的一些谈话,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有:墨子提出的游说诸侯、“必择务而从事”的原则;多处申明“兼爱”、“非攻”
的主张;多处申说“义”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内容,体现了墨子向往国家富强、天下
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公输》:本篇记述公输般制造云梯,准备帮助楚国进攻宋国,墨子从齐国 (或
言鲁国) 起身,日夜兼程到楚国制止公输般、楚王准备进攻宋国的故事。全文生动地
表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也使人们看到了墨子不辞辛劳、维护正义的
高尚品格,以及机智、果敢、不畏艰险的才能。
《备城门》:本篇为墨子研究城池攻防战术的主要篇章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由
于诸侯割据分裂,互相兼并,战争频繁,给人口带来极大杀伤。因此研究战争中的战
略战术是当时社会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当时的中小国家,面临大国的进攻和威胁,首
先考虑的便是利用高城深池,在劣势的情况下抵御敌人的进攻,保护自己的城邑和国
家。本篇记载的是综合防御城池的战略战术问题,涉及到城防的许多问题。
《备高临》:本篇研究城池防守的一种战术,即如何对付居高临下来攻城的敌人。
《备梯》:此篇是城防战术之一,主要讲如何对付敌人以云梯攻城的方法,同时
还要重视外交战略。
《备水》:此篇主要讲如何防备敌人以水攻城的战术。
《备突》:此篇讲如何防备敌人从城墙“突门”攻入的战术方法。
《备穴》:此篇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如何防备敌人
用打隧道来攻城的战术方法。
《备蛾傅》:此篇主要阐述如何对付敌人凭借人多势众,驱赶兵士像蚂蚁一样强
行爬城进行硬攻的战术防守方法。
《迎敌祠》:此篇主要讲述迎敌以前的各种祭祀规则,对巫师、卜师的态度,誓
师形式以及各级官吏、将士的职守和有关布防问题。本篇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古
代是战前准备和动员的重要内容。
《旗帜》:此篇说明守城时用旗帜联络的各种方法。
《号令》:此篇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方法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述种种军纪、
法规、禁令,以及人员布防和处置的种种具体原则和方法。
《杂守》:此篇主要讲述前文所述各种防守战术以外的其它方法和注意事项,比
较复杂,但也具有综论性质。
《经》上下、《经说》上下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