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家庭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6&rec=5&run=13

蒲松龄所撰《族谱引》称其祖为并任般阳路总管的蒲鲁浑与蒲居仁,然因“历年
久远,不可稽矣“,故淄川《蒲氏族谱》以蒲璋为始祖,即元宁顺间遭夷族之祸所遗
之“藐孤”。
蒲璋于明洪武初年始复蒲姓,由此子孙日繁,所居满井庄因而易名为蒲家庄。至
万历间,阖邑诸生食饩者八人,其族即得六。“嗣后科甲相继,虽贵显不及崔、卢,
而称望族者,往往指屈之”(见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蒲松龄撰《族谱引》。)。
自蒲璋至蒲松龄历十一世,其世系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广--继芳--生 -- --松龄 (录自淄川《蒲氏
族谱》(配氏、子嗣略)。)
蒲松龄为其六世祖永祥所作小传称:“公道德闻望,为一邑所仰重,暮年举耆德
于乡,邑侯时就正焉。居第在东街,好倚杖坐门外,过者无不下骑。”
蒲松龄高祖世广,邑廪生,以孙生池贵,赠文林郎,配王氏,子四。少聪颖,才
冠当时,好掷钱为六丰之戏,能使所掷六钱不溢一砖,并必得四幕无讹。曾以此绝技
大败龙兴寺挂搭僧,为族人蒲节赢回被质田宅,足见其聪明之一斑。蒲世广是族中第
一位廪生,其四子中三人为庠生,一人为训导。其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包括县
令(三人)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庠生共数十人之多。以故族
谱中其小传后有“蒲氏文学自公始”之语。
从族谱中看,蒲松龄曾祖继芳(行二),仅是位庠生,且无事迹记载。其配赵氏,
生五子,第四子生 即蒲松龄的祖父。
蒲生 兄弟五人皆无功名,远不如堂兄弟中的生池(续芳子)、生汶(绍芳子)都官
至县令。蒲生 配王氏,生五子,其第三子 ,即蒲松龄的父亲。
蒲 ,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族谱小传称其“少力学而家苦贫,操童子
业,至二十余不得售,遂去而贾,数年间,乡中称为素封。”其经商之余,不忘经史,
“博洽淹贯,宿儒不能及也。”其长子早丧,四十馀苦无子,过继胞弟柷子兆兴为子。
所得金钱辄散去,遇灾年,救济乡里,全活颇众。后连生四子:兆专、柏龄、松龄、
鹤龄,嫡董氏出者三,庶李氏出者一,松龄系董氏所出之次。 (蒲箬撰《清故显考岁
进士、候选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载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参考资料”。) 其
后,“食指烦,家渐落,不能延师”,惟其自教。四子中“游泮者三人”。“其生平
主忠厚,即乡中无赖横逆时加,惟闭门而已。”(《蒲氏族谱·蒲 小传》。)但值明
末战乱时,却“与弟柷擘画守村,条理井井”,且“出钱百贯,会众村南枣树下,悬
贯满树”,以使“壮者争出战,淄邑城守倚以为援。”清初屡抗谢迁义军,并“出资
助修城垣数十丈”,因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民国版《淄川县志·卷十·三续隐
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