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讽谕世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6&rec=22&run=13

在鞭挞不仁的同时,蒲松龄从劝善的愿望出发,写了许多讽谕世情的小说,希望
借此唤醒“村庸”、“市媪”,使传统美德能够更加完善。他曾在《为人要则》中说:
“王八垓兄有感于世情之薄,命十二题属余为文,以教子弟,亦见其忧患之心也。遂
率笔撰之。”十二题的内容是正心、立身、劝善、徙义、急难、救过、重信、轻利、
纳益、远损、释怨、戒戏。《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目表达了这一内容。
儒家文化强调个人修养,修身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出发点。最
根本的修身方法便是要依靠自身力量,凭借内心自觉。《瞳人语》中长安士子方栋,
“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一次,他又故技重
演,不料所调戏者乃是仙女,双眼被仙女用尘土所眯,后竟失明,“百药无效。懊闷
欲绝,颇思自忏悔”。他听说《光明经》可以解除病障,就请人代为朗读,“初犹烦
燥,久渐自安。旦晚无事,唯趺坐捻珠。持之一年,万缘俱静。”最后,左眼终于重
见光明,“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由一个轻薄文人转变为谦谦君子,所依
赖的就是“正心、立身”。《画壁》中,朱孝廉与友人孟龙潭偶游庙宇,见禅舍壁画
中有一垂髻女郎,“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便“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
想”。他虽没有做出轻浮的举动,但内心还未达到“万缘俱静”的境界。因此他不由
自主地身入壁上,与垂髻女得以欢聚。正在乐不可支之时,忽有金甲使者前来捉拿下
界凡人。他急忙藏匿于榻下,“既久,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被
老僧叫醒之后,“灰心木立,目瞪足软”。作者最后论道:“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
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
所自动耳。”
“正心、立身”之后便是“齐家”,《聊斋志异》对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妻、
姑妇、嫡庶等伦常关系都有生动的描述,并以相应的道德规范评价了其善恶美丑。孝,
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 《聊斋志异》 便以“仁孝”来开宗明义,在首篇
《考城隍》中就出现了孝子宋焘的形象。在作者看来,孝是人生第一要义,孝子孝行
可以得到神佑鬼助,可以得到爱情,可以博取功名富贵。《钟生》中的孝子钟庆余在
孝与功名的矛盾中,宁愿舍弃功名也要回家去看视命在旦夕的老母。他的孝心感动了
冥王,赐其母“阳寿一纪”。《陈锡九》中的孝子陈锡九为寻求父亲遗骸,沿途乞食,
远赴秦地,终于达到了目的。他的孝行得到了鬼神的佑护,夫妻团聚,还意外得到了
一笔财富。《席方平》中的孝子席方平为报父冤,大闹冥府,不惧怕任何刑罚,终于
感动了上帝殿下九王,伸张了正义,惩治了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悌也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兄爱弟敬,和睦相处。《聊斋
志异》中的《斫蟒》、《张诚》、《向杲》、《二商》、《湘裙》、《曾友于》等便
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湘裙》中,晏伯、晏仲兄弟二人情同手足,晏伯夫妇无嗣而卒,
晏仲感兄之情,“每思生二子,则以一子为兄后”。但是生一男后,仲妻又死。晏仲
酒后不觉进入阴间,与兄嫂一家欣逢于地下。晏伯在冥府已得两男,便遣幼子跟随叔
叔回到人世,又将妾妹湘裙嫁给晏仲。晏仲甚爱侄子,教读不倦,意在为兄延嗣。后
晏仲为色鬼所迷,冥然而死。晏伯知道后,千方百计解救晏仲,使其复活。《张诚》
篇表彰了张讷、张诚同父异母兄弟之间的情谊,《向杲》篇也是如此。《曾友于》中,
作者径直让正面主人公名“悌”,字“友于”。《二商》则从反面描写了兄弟关系,
批评了大商手足之情泯灭的丑恶灵魂。对兄弟之间嫡庶的关系矛盾,作者始终站在庶
出子女一边,让他们在嫡庶之争中得到胜利;同时,对不可一世的嫡出子女,给予了
讥讽。《曾友于》让庶出的曾友于成为孝悌美德的代表,而嫡出的孝、忠、信三人却
自私狭隘、踞傲跋扈,败坏家风,最终自尝恶果。《胡四娘》中,庶出的胡四娘沉默
寡言、谦和知礼,作者给她一个美好的命运。嫡出的二娘恶语相向,拨弄是非,结果
遭到了人们的耻笑。
夫妇关系也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糟糠之妻不下堂”、“不以妍媸
易念”、“白头偕老”、“坚贞不二”等道德原则,在《聊斋志异》中都有所表现,
如《张鸿渐》、《辛十四娘》、《林氏》、《红玉》等都是如此。《张鸿渐》中,张
鸿渐亡命途中虽与狐仙舜华相爱,但仍念念不忘妻子方氏。他对狐仙说:“小生离家
三年,念妻孥不去心,能携我一归乎? ”舜毕闻听此言,面露不悦之色。张鸿渐又劝
解道:“谚云:‘一日夫妇,百年恩义。’后日归念卿时,亦犹今日之念彼也。设得
新忘旧,卿何取焉! ”尽管作者没有否定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但却表现出了对夫妇
关系的尊重。《林氏》中的戚安期,一向佻 轻浮,其妻林氏婉言相劝,他却不以为
然。当林氏宁死不屈、坚葆贞操时,戚安期大为感动。虽然林氏的容貌大不如前,但
他“不以为丑,爱恋逾于平昔。曲巷之游,从此绝迹”。林氏劝他娶妾,他坚决不同
意。《辛十四娘》中的冯生,年少轻脱纵酒,但见到辛十四娘后,不顾一切地去追求。
得知辛十四娘是狐女,他仍不改初衷,“阴念若得丽人,狐亦自佳。”历经磨难,终
于结为夫妻。辛十四娘对尘俗世界感到厌苦,为冯生另觅一良偶,要离冯生而去。冯
生坚决不同意,表现了白头偕老的愿望。
有正面的歌颂,也有反面的批判抨击。《马介甫》中的尹氏异常悍 ,对丈夫和
公公,动辄鞭挞斥骂。后来改嫁给一个屠夫,“狂悖犹昔。夫怒,以屠刀孔其股,穿
以毛绠,悬梁上,荷肉竟出。号极声嘶,邻人始知。解缚抽绠;一抽,则呼痛之声,
震动四邻。以是见屠来,则骨毛皆竖。”尹氏可谓是自作自受。《大男》中的申氏虐
待丈夫和妾何氏,逼得丈夫逃离他乡。申氏改嫁给保宁贾,“不安于室,梁缢井投,
不堪其扰。贾怒,搜括其资,将卖作妾”。后来,何氏成为正室,申氏却成了侧室。
《锦瑟》中的兰氏瞧不起出身清贫的丈夫,嫁给了陕中的富商,结果自尽而死。《牛
成章》中的江西布商牛成章33岁死去,遗一子一女,皆未成年。其妻郑氏“不能贞,
货产入囊, 改醮而去。 遗两孤,难以存济”。后来牛成章的鬼魂狠狠惩治了郑氏。
《云翠仙》中的梁有才,不务正业,用诳言骗娶云翠仙后,为了满足吃喝赌博的需要,
竟然要将云翠仙卖为娼妓。后来沦为乞丐,病死在狱中。《姚安》中的姚安,爱新而
杀旧,又因妒嫉而误杀新妻。最后“贫无立锥,忿恚而死”。《丑狐》中,通过狐女
之口痛骂负心的穆生“背德负心”。《韦公子》中批判了淫婢宿妓的韦公子。
儒家传统的交友之道标举“信义”二字,《聊斋志异》中有不少篇目是为了弘扬
这一伦理道德准则,《宫梦弼》中柳芳华“财雄一乡,慷慨好客,座上常百人,急人
之急,千金不靳”。由于其慷慨好施,家渐衰落,以至于死后无力治办丧事。这时在
柳家曾“假贷常不还”的宾友,除优人李四“义赠一金”外,其馀富有者均一毛不拔。
对这些忘恩负义的“朋友“,作者通过柳芳华之子柳和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昔
之交我者,为我财耳。”“生平无所乞请”的宫梦弼却无私地帮助和教育柳和,使之
摆脱贫困,并发愤读书,“三年中乡选”,从此自立,尽享荣华富贵。作者议论道:
“雍门泣后,朱履杳然,令人愤气杜门,不欲复交一客。然良朋葬骨,化石成金,不
可谓非慷慨好客之报也。”《雷曹》中的乐云鹤在莫逆之交夏平子死后,不仅在其妻
因家贫不能葬夫的情况下,为之料理丧事,而且以后还对其妻儿“尽心周恤”。《素
秋》中的俞慎在挚友俞士忱死后,待其妹如亲妹,关怀备至。《酒友》中以狐仙之报
肯定了车生重义轻利的品德。《梦别》以生死相通强调友情之深。《崔猛》以道士说
法让崔猛厚结赵僧歌终于赖其活命等等,都突出了“朋友有信”的道德规范。
《聊斋志异》还宣扬了“义”这一道德准则,《蛇人》、《二班》、《义犬》、
《义鼠》、《毛大福》、《八大王》等都是如此。作者让蛇、虎、犬、鼠、狼、鳖等
有情有义,目的在于反衬世情的浇薄。《蛇人》中作者议论道:“蛇,蠢然一物耳,
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十
年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
亦羞此蛇也已。”《义犬》中作者议论道:“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
亦愧此犬也夫。”在《大力将军》中,通过描写查伊璜慷慨帮助乞儿,乞儿贵为将军
后,厚报于查。作者议论道:“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 而将军之报,其
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
也。”在《丁前溪》中,肯定了贫穷好客、不受丁前溪报酬的杨某夫妇,也赞扬了丁
前溪对杨某的厚报。作者议论道:“贫而好客,饮薄浮荡者犹为之;最异者,独其妻
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对那些为富不仁、吝啬不义之流,《聊斋志异》则给予了尖锐的讥讽。《种梨》
对吝啬的卖梨者讽刺后又议论道:“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
‘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
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
怪。”
《聊斋志异》对世情的讽谕,涉及面非常之广,以上所述,仅仅是较有代表性的
作品,在更多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与此相关。可以见出,蒲松龄是一位非常重视社
会伦理道德的作家。